测量系统分析控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555490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控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接受准则。通过了解变差的来源,判断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规定 的要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计量、计数型测量装置。指通过分析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 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测量系统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或能判断合 格/不合格,但不包括非工业界的测量系统。3 术语和定义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 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值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

2、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量具: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一般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 的装置);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 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4 职责品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年度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定、结果评价和审查、核准。 品保部检验员负责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进行和其数据

3、的收集。 品保部质量工程师负责数据收集后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5 发布/更改概要文件版本发布日期发布/更改描述6 程序6.1 流程6.2 过程描述序号工作名称输入工作描述输出责任人01制定测量 系统分析 计划控制计划1. 品保部质量工程师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测量 系统分析计划,规划各种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和内容、负责部门及人员、进度要求等;特殊 特性涉及到的量检具以及典型的量检具要做 MSA;以前未使用过的新模具要做MSA;对产品 有重大影响的量检具要做MSA。2.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品保部经理审核批准后, 由检验员分发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安排人员配 合执行。3. 测量系统分析频

4、率:a)投入生产线控制用,包括在控制计划 中新采购的及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全部要 进行系统分析。b)产品在进行质量先期策划时,各工序中的 计量器具也要进行系统分析。c)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位 置移动后,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也要进 行系统分析。d)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的设备经 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 合格的量具也要进行系统分析。e)上述各种计量器具每一年至少重复分析 一次。MSA安 排计划品保部 质量工 程师02测量系统 分析的准 备MSA安排 计划表1. 确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的 方法:a)本公司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测量 系统分析的方法目前

5、共有6种(其中:计 量型量具研究方法有5种,如:偏倚、重 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计数型量 具研究方法米用风险分析法)。通常情况 下,计量型量具(如游标卡尺)采用均值 和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计 数型量具(如通止规),采用风险分析法 研究;但对以上所提到的6种测量系统分 析的方法一般都必须利用到。2. 对测量系统的要求a)测量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敏性:仪器要具 有足够的分辨力:应至少保证仪器的分辨 力能将公差分成十份或更多,即第一准则 应至少是被测范围的十分之一,最好是保 证为过程变差的十份之一。仪器要具有有 效的分辨力:应保证仪器对所探测的产品 或过程变差在一定的应用及环境下的变

6、组织测 量分析 小组品保部化具有足够的灵敏性。b)测量系统必须是稳定的:在重复性的条件 下,仪器变差只归因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 殊原因。测量分析者必须经常考虑到仪器 的稳定性对实际应用和统计的重要性。c)统计特性(误差)在预期的范围内一致, 并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或过程控 制)。03测量系统 分析实施确定测理 分析方 法、确定 抽样数 量、抽样 方式及评 价人数量1. 计量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按附件 一进行选择及判定。以下着重讨论米用均值和 极差法研究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实施过 程。准备工作:2. 确定评价人数量、被测零件、样品数量及重复 读数次数。a)评价人: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

7、的人中选 择,并且采用盲测(即选定评价人事先不 知道本次研究事件),评价人数量至少为3 人。b)被测零件:零件应从过程中选取并能代表 整个工作范围。对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 缺陷零件不应选用。c)样品数量和重复读数次数:零件样品数量 至少应为5个,重复读数次数即试验次数 至少为2次。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编号、定 位。注:对大或重的零件可选较少的样品 和较多试验次数3. 计数型风险分析按如下所列要求进行选择及 判定:a)测量系统分析小组随机的从生产过程中 抽取50个覆盖过程范围的零件样本,使 用三名评价人,每位评价人对每个零件评 价三次,得出计数型研究数据表,其中“1”指定为完全一致,“0”表示一致性

8、 不好。b)设计这些表格的目的是确定评价人之间 意见一致的程度,为了确定评价人一致的 意见,采用kappa来测量评价人对同一目 标的一致程度,kappa是一种对评价人内 部一致性的衡量,它测试在诊断区中的数 量与那些基于可能性期望的数量是否有 差异。Kappa=P0-Pe/1-Pe,其中 P0 =在对 角栏框中观测比例的总和/期望的总数 量。Pe =在对角栏中期望部分的总和/期 望的总数量。记录数 据品保部/ 配合部 门04测量结果 分析测量系统 分析原始 数据记录 表在本程序中计量型测量系统着重讨论重复性和再 现性的接受准则,其它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详见附 件一;计数型测量系统则以风险分析法为

9、主。测量系 统分析 报告、 控制图品保部05纠正/预 防措施分析变差 /原因关于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详见纠正和预 防措施纠正/ 预防措 施表品保部/ 相关部 门7相关文件QP M0301纠正预防措施8质量记录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码保存期记录保存部门1MSA计划S0802-R0124个月品保部2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S0802-R0224个月品保部3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S0802-R0324个月品保部4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S0802-R0424个月品保部5GRR(X bar R)控制图S0802-R0524个月品保部6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S0802-R0624个月品保部9评估本过

10、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指标序号指标量化方法监控频度指标评价部门1测量系统灵敏性2测量系统稳定性10编制说明11发布/更改审批附件一:定义公式分析方法人员零件 数量测量次数应用表单判断准则偏倚又称准确度,是指测量 平均值与真值的差值偏倚二 观测 平均 值-基 准值独立样本法1 人1个 零件三100落在偏倚置信区间内控 制 图 法1 人1个 零件三10借用X-R图指量具在使用范围内偏倚 差异之分布状况作 图 法1 人三5 个零 件三10次偏倚=0落在拟合线置信 带以内数 据 法1 人三5 个零 件三10次指不同时间测量值的变异, 此测量方式有两种:1、以相同标准件在不同时 间测量同一量具所得之变 异;2

11、、以相同量具在不同 时间测量同一零件所得之 变异。作 图 法1 人X-R图控制图处于受控状态重复性是指同一种量具,同 一位作业者,当多次测量相 同零件之指定特性时所得 之变异。再现性称为作业者变异,是 指不同作业者以相同量具 测量相同产品之特性,测量 平均值之变异。%EV=100(EV/ TV)%AV=100(AV/TV)极差法2 人5个 零件1次误差小于10%可以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 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均值极差法3 人10个 零件3次平均值图 极差图 链图 散点图 振荡图 误差图 正常化直 方图 平均值图 X-Y比较图误差小于10%可以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 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 分级数ndc大于等于5;均值图一半以上的数据 点落在控制限外; 极差图显示受控;方差分析法2 人9个 零件2次误差小于10%可以接受; 误差在10%30%之间 有条件接受; 超过30%不可接受; 分级数ndc大于等于5;文件版本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页 码 第7页共7页(ANOVA) y - ax + b EV = R x Ki i 1 AV - (Xx K )2 - (EV 2 / nr )DIF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