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5533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水市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近年来,我市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新特征,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一、服务业成为稳增长主动力 服务业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不仅表现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工业,而且表现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工业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使经济增速换挡而不失速。(一)形成“三二一

2、”产业格局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68.30亿元,比上年增长8.7%,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超过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最快产业的态势,服务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拉动作用继续强化。从2015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7.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6.4%,高于第二产业16.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逐渐上升态势,成为经济发

3、展的领头羊。 表1:2010-2016年第二、三产业发展状况 计量单位:亿元,%年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占GDP比重贡献率增加值增速占GDP比重贡献率2010326.9915.249.248.4274.8412.341.343.82011398.1412.149.851.7328.0612.041.143.32012439.7310.649.349.7373.1611.941.847.02013483.6910.049.053.7420.179.542.543.22014505.576.548.146.3457.638.443.550.82015503.913.445.726.6508.

4、0210.546.070.62016536.296.244.740.2568.308.747.356.4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83.96亿元,增长8.5%,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4%,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二)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服务业较快发展,促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由2010年9.5:49.2:41.3调整为2016年的8.0:44.7:47.3,第一、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分别比2010年回落1.5和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比201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图1:

5、2010-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服务业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2016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13.66亿元,增长19.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29.4亿元,增长12.5%,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8.39亿元,增长13.3%,分别高于全部限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4%)12.9个、6.1个和6.9个百分点。 (三)吸纳就业作用稳步增强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服务业发展开拓产业领域,促进就业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但由于服务业发展较快,用工持续增加,2016年末,服务业从业人员55.

6、27万人,比2010年增长20.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6.5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为38.7%,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比重呈稳步上升态势。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服务业发展在增加就业的同时,会加快改变全社会劳动力供求关系,进一步推动劳动者报酬上涨。2016年,全市规上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989元,比上年增加了3283元,同比名义增长7.3%;全部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057元,比上年增加了6835元,同比名义增长9.1%,比2010年44979元增长了82.4%。随着服务业在供给体系中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

7、在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步提高,与2010年48.2%相比,2016年劳动者报酬占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增长,从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有利于加快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表2:2010-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变化情况年份全社会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量比重(%)总量比重(%)总量比重(%)2010137.6257.7441.9633.8924.6345.9933.412011137.9056.9841.3134.1424.7746.7833.922012139.2055.2939.7234.8925.0649.0235.2

8、22013140.0753.5838.2535.9525.6750.5436.082014140.6351.8036.8337.0826.3751.7536.802015141.1551.7136.6636.8626.1152.8837.232016142.70 50.27 35.23 37.15 26.03 55.27 38.73 (四)成为财政增收重要支撑 文化旅游、金融、房地产业、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行业的财政税收增长较快。2016年,服务业实现税收47.15亿元,增长15.8%,增速比全部税收快0.7个百分点,占全市地方税收65%,成为地方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

9、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为第三产业税收增长奠定了基础,其中,金融业税收5.99亿元,占税收总量8.3%,增长42.8%;房地产业税收18.62亿元,占税收总量2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6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增长24%,创新驱动成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服务业税收的增长增添了新动力。 表3:2016年服务业税收收入(亿元)全年入库增长%各行业占比%税收收入合计72.5015.1100.00第三产业47.1515.8 65.031、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0.45-9.7 0.622、批发和零售业 3.20-6.9 4.423、金融业 5

10、.9942.8 8.2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3961.7 0.5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4224.0 7.486、房地产业18.62-1.6 25.687、其他13.0844.3 18.04 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税收入库27.14亿元,增长35.3%,比全部税收增长快15.3个百分点,占全部地方税收的72.9%,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进一步提高。(五)服务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坚持以投资结构转型引领经济结构优化,着力加快服务业投资建设,服务业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服

11、务业投资602.31亿元,增长14.4%,占投资的71.6%,比201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民间投资中投向服务业项目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比全部民间投资增速高17.7个百分点,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39.6%、166.7%。 表4:2010-2016年服务业投资情况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投资绝对值(亿元)增速(%)绝对值(亿元)增速(%)占投资比重(%)2010320.2816.1189.7619.659.22011358.4711.9232.4822.564.92012471.9

12、831.7298.8630.663.32013570.4220.9372.3724.665.32014665.0816.6458.5923.269.02015751.5213.0526.3514.870.02016841.6512.0602.3114.471.6 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273.74 亿元,增长14.5%,服务业投资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快2.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比继续提升,达到75.3%,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旅游实际完成投资67.36亿元,增长20.6%。二、服务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在传统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现代服务业

13、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传统服务业发展平稳一是批发零售业平稳发展,2016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7.58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20.7%,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3.9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0%,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农家乐民宿蓬勃发展,成为新增长点,住宿业营业额7.84亿元,增长20.3%,餐饮业营业额6.06亿元,增长10.9%,带动了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二是房地产业总体平稳,房地产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8.3%,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0.1%,比2010年回落0.2个百分点。三

14、是交通运输业增长缓慢,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第三产业比重为7.2%,比2010年减少2.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73.13亿吨公里,增长2.5%;公路旅客周转量14.93亿人公里,下降28.9%。铁路客运量477.41万人,增长377.3%;货运量148.46万吨,增长24.0%。(二)新兴经济主体不断涌现服务业发展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助推器,服务业发展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等重要的新兴领域增长始终快于服务业整体水平,引领服务业升级发展的作用较为突出。2016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13.6%,分别快于全市服务业6个、4.9个百分点。近年来,加快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平台建设,不断壮大“双创”资本引擎,创新创业氛围愈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8.44亿元,增长118.9%。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