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55281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市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城厢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二O一六年九月引 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五年规划的任务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工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效。“十二五”时期,城厢区按照莆田市“十二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要求,结合城

2、厢区特色,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典型示范和项目带动,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城厢区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局面。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产业链尚未形成、技术支撑薄弱、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不够完善等不足。基于此,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挖掘城厢区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潜力,是缓解资源与环境矛盾,实现城厢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推进城厢区节能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专项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由区经信局牵头,编制城厢区“十三五”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依据国家节能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动计划、指导意见,按

3、照城厢区委、区政府关于编制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城厢区具体情况编制,并综合考虑城厢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相衔接,成为“十三五”时期城厢区促进节能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区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指南。规划的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为城厢区行政辖区,包括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凤凰山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目 录引 言I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1一、发展现状1(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二)资源支撑和利用状况2(三)环境质量状况3(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4二、形势分析5(一)有利条件5(二)不利因素7第二章 总体要求10一、指导

4、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10(二)统筹规划,优化布局11(三)市场引导,政府推动11(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11(五)完善机制,创新驱动11三、发展目标12四、战略布局13(一)建设宜居绿色低碳生态中心城区(一主)13(二)建设低碳循环型经济区(一副)14(三)构筑绿色低碳型产业带(一轴)14(四)建设山海生态经济带(两片)15第三章 主要任务16一、构建低碳循环型工业体系16(一)鞋服产业16(二)食品加工产业18(三)工艺美术产业19(四)光电信息产业21(五)装备制造产业22(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3(七)印刷产业节能25(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26二、构建

5、生态型农业体系27(一)种植业27(二)养殖业28(三)渔业29(四)工农业复合30三、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31(一)零售批发业31(二)餐饮住宿业32(三)电子商务和物流业33(四)生态旅游业34四、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35(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35(二)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6(三)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7(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38(五)实施公共机构节能39(六)推行绿色消费39第四章 示范工程建设41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41二、示范企业建设41三、示范项目建设42第五章 政策措施和机制保障43一、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43二、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技术支撑力度44三、拓宽

6、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44四、完善监测体系,提升节能管理能力45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考核机制46六、加大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模式47附表1.创建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汇总表48附表2.节能示范项目表49附表3.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表53附表4.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表54附表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55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一、发展现状(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扼东南沿海中部水陆交通要冲的黄金地带,为莆田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近年来,城厢区通过各类政策和招商引资,总部经济发展逐步呈集聚效

7、应,以莆商总部为中心的东园路两侧总部经济楼,以宏基财富总部楼为中心的万达总部经济带,以凤凰大厦、华港大厦为中心的荔城大道两侧总部经济带,以市外贸大厦、南门集团为中心的南门总部经济中心,以建筑、广告传媒等各类总部企业入驻周边的绶溪总部楼、万辉写字楼等,各类总部经济圈正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业再上台阶,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但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现代物流、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仍处于加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城厢区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2

8、014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9.9%,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4.4:44.2:51.4,第三产业增势强劲,增加值占城厢增加值的51%,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是莆田市唯一第三产业增长占比过半的县区。当前,城厢区积极构建技术研发平台、质量提升平台、人才培训平台、融资体系平台,全力助推经济发展,形成了制鞋、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医药、化工、机械、林产品、能源等大小十个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城厢区扶优扶强做大企业规模,推动全区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已形成以鞋业、电子、食品、纺织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当前工业支撑作用日益突显,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企

9、业规模逐年壮大,亿元企业家数呈逐年递增态势。(二)资源支撑和利用状况第一,水资源。城厢区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的占83.4%,海头、朝阳、红旗水库等3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饮水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内河水质明显改观,河畅水清、岸绿荔红的水乡风貌持续展现、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初步形成。第二,森林资源。城厢区是莆田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509平方公里,生态林面积21.7万亩,商品林28.2万亩,森林覆盖率74.1%。城区拥有林地面积33705.8703公顷,有林地33655.3812公顷,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十二五”时期,城厢区总采伐蓄积282

10、95.60立方米,总出材量19126.10立方米。第三,海洋资源。城厢区拥有海洋国土资源面积3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4公里,其中滩涂面积24.54平方公里,浅海面积6.14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达67.50,比67.0的目标超出0.5个百分点。根据省海洋研究所监测结果,湄洲湾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所有监测项目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超过82.60的目标。第四,生物资源。城厢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城厢盛产水稻、大小麦、甘薯、甘蔗、黄麻、大豆、花生、蔬菜。荔枝、龙眼、枇杷为区内三大名果,品质优良,产量稳定,远销其

11、他省市。区内还有橄榄、余甘、杨桃、香蕉、芒果、杨梅、葡萄、番石榴、桃、李等名优水果40余种。(三)环境质量状况2011-2015年期间,全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良好)以上天数达96%以上。2015年城厢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4.1%,建成区绿地率达38.8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1m2;已完成绶溪公园一期和绶溪公园(二期)企溪北侧园林景观项目建设、东岩山公园已经完成改造提升建设,已向公众开放,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五年来下降34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率五年来提高25%,木兰溪、下磨溪流域水文环境大幅度

12、改善,全区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的占83.4%,部分水库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十二五”期间,城厢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准确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种植结构调整轮作制度以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田间天敌数量有所上升,病虫害发生略为减轻,有效减少了单位面积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使城厢区化学农药使用呈明显下降趋势。(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制定了城厢区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鼓励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2015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

13、耗为0.38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降低了11.5%;重点行业和企业单位综合能耗逐年降低,用水量、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基数内;积极贯彻落实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三大工程”建设。一是能源节约工程,鼓励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发展热电联产等能源开发工程,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传统工艺设备进行改造。二是清洁生产工程,以减量化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三是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重点抓好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工程,加快新型材

14、料的开发和生产。2015年,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各类炉渣(包括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70%。万元GDP用水量由2011年的96立方米下降为2015年的72立方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11年的56立方米下降为2015年的49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11年的40%提高到2015年的65%,亩均灌溉用水量由2011年的885立方米下降到2015年的690立方米。林业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产生量约为1.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二、形势分析(一)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城厢区的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近年

15、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等政策法规,大力支持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二是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建设。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通过,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入了加速期。三是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是莆田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莆田市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左右。莆田市实施行动计划也对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经济基础随着城厢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尤其是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现代物流、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为节能与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十二五”期间,城厢区亿元企业贡献明显,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