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55171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 翁方纲“肌理”说2. “立主脑”(闲情偶记)“不隔”(人间词话)3. 比(毛诗序)4. 歌永言(尚书尧典)5. 建安风骨6. “妙语”说(沧浪诗话)7. “诗界革命”(梁启超)8. 文质彬彬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9. 滋味说10. 有我之境11.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子曰:“绘事后素。”绘事指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也。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形容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进

2、行仁和礼的教育。12. 神与物游13.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14. 花部15. 曲律16.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17.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8. 露才扬己“露才扬己” 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语出离骚序,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诗人屈原的批评。班固也承认屈原是有出众才华的,但他认为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的“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评价过高了,并对屈原的人格提出异议,认为他不应该“露才扬己” ,与“群小”争宠,自招馋人的陷害,他应该向孔子所赞成的宁武子学习,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作愚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19. 转益多师是汝师20. 减头绪21. 诗言志22. 文以明道23. 词源24. 审虚实25. 思

3、无邪26. 文气说27. 别是一家28. 隔与不隔29. 发愤著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 “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30. 诗式31. 千部共出一套32. 诗有别趣33. 工夫在诗外34. 摩罗诗简答论述题1. 简述尚书尧典中有关早期文学与乐舞的关系

4、。在文学发展初期,诗、乐、舞紧密联系。从文学起源的情况看来,一般是伴随劳动节奏而产生音乐,因音乐而产生歌辞。在当时,乐和诗同样起着“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乐与诗到后来才发展成两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以“声”为用的乐,和以“义”为用的诗。尚书尧典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历史史料。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阳货)3. 论述论语中孔子有关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观点。1“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

5、: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2强调“诗教” ,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3可以获得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广博的知识。4. 简述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关系的有关论述。孔子被称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特别强调文和道德的联系,提出“有德者必有言”的看法

6、。诗三百是一部文学作品,孔子却把文艺作品道德伦理化,他还进一步把诗三百归结为“无邪” ,将全部作品说成为都符合他所宣扬的“仁” “礼”等的要求。他认为诗和道德修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经后来进一步推演阐发, 诗三百在儒家心目中,主要成了伦理道德修养的教科书。5.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八佾)表现了孔子怎样的诗学主张?它与后来“诗教”的建立有什么联系?孔子论诗乐很重视中和之美,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中和之美就是他哲学理论上的中庸之道在文艺思想上的反映,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后来以温柔敦厚为基本内容的诗教的建立。6. 简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思想。7. 简析

7、墨子有关“非乐”的理论主张。墨子文学思想的要点是“尚用”与“尚质” 。墨子强调作品的实用价值,认为应该“先质而后文” ,提出反对“以文害用”的见解。墨子从“尚用” 、“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同时又指出,他并非不知道那些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之所以主张“非乐” ,是因为它们“不中圣王之事” 、“不中万民之利” 。墨子从小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主张重质轻文,这对于批判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强烈的功利意识,对文学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8. 简述墨子“言有三表”理论主张的具体内涵。为了使文学发挥对政治的作用,他主张“言有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8、,是指言必有据,以古代圣王言行为准则;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是说立言要从实际出发,以百姓的实际体验为依据;“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强调立言着文要考虑客观上对于政治的实际效果。三表是墨子提出的立言、着文的原则和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9. 毛诗序对诗歌的论述贯穿着怎样的中心思想?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因此在谈到诗歌的言情特点时,又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到诗的政治作用时,又强调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它把这种思想集中突出的表现在诗歌的社会作用的论述里:上以风化下,下以

9、风刺上。这种理论在政治上表示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不少人以此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准则。对诗歌的创作有着长远的影响。10. 试述毛诗序的主要内容及在批评史上的地位。毛诗序吸取了传诗经生们的意见,阐说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和社会作用等,可以看作是先秦儒家诗论的总结。(1) 首先,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的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2) 其次,毛诗序指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在音乐和诗的内容里反映出来。(3)其三,在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方面, 毛诗序提出“六义”说,阐明了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而赋、比

10、、兴是作诗的方法。( 4)提出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通过诗歌“上化下” “下刺上”,重点是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11. 试述陆机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的系统论述。12. 陆机指出”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试分析“非知之难,能之难”的涵义。13. 简述“诗缘情而绮靡”(文赋)14. 简述陆机文赋中“朝华”“夕秀”的内涵。15. 钟嵘诗品序说: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请问什么是”质木无文”?又说:“平原兄弟,郁为文栋。“请问”平原兄弟”指什么人?16. 简述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论述。17. 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11、其价值和局限各是什么?18. 论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19. 神思开首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你怎样理解这段话?20. 简述刘勰有关“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文学思考。21. 简述文心雕龙时序中体现的文学史观。22. 曹丕是怎样批评“文人相轻”的恶习的?其意义何在?23. 论述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学主张。24.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典论论文)“清”“浊”各指怎样的风格?怎样理解“不可力强而致”?25. 论述王充论衡超奇篇中有关品评作者的标准。26. 简述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的具体内容。27. 简析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艺术境

12、界的认识。28. 简析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竞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29. 分析诗品序在破与立这两方面所提出的重要观点。30. 简述皎然有关诗词创新的论述。31. 试析皎然诗式中有关取境的论述。32. 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谓“诗之法”主要有哪些?33. 简述袁宏道论诗之“变”的内涵。34. 简析叶燮原诗中作诗之本。35. 试析叶燮原诗中阐述的“才、胆、识、力”这一艺术思想的内涵。36. 简述王安石上人书中关于文与辞关系的论述。37. 简述韩愈答李翊书中学习古文的途径。38. 简述苏轼有关“发纤秾于简古,”的美学思想。39. 李清照词论一文对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哪些内容?40. 你怎样理解明代前后七子“文

13、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41. 简述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42. 试述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一文中关于学古与创新的关系。43. 简述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一文中论诗标准“完”。44. 简述龚自珍论诗标准“完”的内涵及意义。45. 钟嗣成录鬼簿是如何把作家进行分期的?46. 简述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47. 简析王骥德曲律中有关戏剧宾白作法的要求。48. 简述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中“平淡”的内涵。49. 简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对民间文学的看法。50. 试析刘毓崧古谣谚序中体现的进步文学思想。51. 简析袁于令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52. 简

14、述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一文中有关“幻”与“真”的关系。53. 张炎词源一书中提出了哪些评词的标准。54. 试析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55. 简析张戒诗论中有关“中的”的论述。56. 简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的中心思想。57. 刘熙载艺概由几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哪些内容?58. 论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成就。59.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其中的“造境”“写境”各指什么?60. 简述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61. 学好中国古代文论应该掌握哪些方法?谈谈你的体会。62. 试析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63. 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认识的合理内涵。64. 分析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65. 论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观点。66. 试述红楼梦第一回中所体现的曹雪芹的文学思想。67. 试述司空图的韵味说。68. 试述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中有关诗歌写作原则的内容。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