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543578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知识、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解与运用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小学数学课除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从熟悉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和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与讨论等都

3、是一种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题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通过交往,可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凋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

4、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二、强调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今天,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掌握知识。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

5、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整体发展。提倡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着眼学生潜能的发掘,促进学生有特色、可持续地发展。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

6、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键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三、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转变1、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2、谦虚的倾听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在现在认为是

7、不行的。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3、真诚的赏识者 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4、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

8、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于教师而言,有了新课程理念,还要在实践中磨练,才能处理好一些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才能生发出教育机智来,解决好一些技术或技巧问题。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只有在这个中介里,充当好促进者的作用,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人的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四、有感:数学,仅仅“知其所以然”还不够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

9、等都要让学生知道它的来历。例如,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历来是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然后再进行推导。按这种方法教学,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不但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会知道得很清楚,而且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然而,这个推导过程本身对教师来说是熟悉的,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他们也许会问:为什么偏用“拼”的方法来推导?老师是怎么想到这种办法的呢?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因此,笔者以为这种“演示加推导”的方法,其侧重在于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由来,说到底也是一种“灌输”,是把教师的思路“灌”给学生,是把书本知识通过教师

10、的口“灌”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是这一种“接受型学习”而非“探究型学习”。在这种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没有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没有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学生也不会有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讲得多,牵得多。那么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展开,到底能否替代学生自己的活动?答案是: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他人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作

11、用仅是引导学生建构得快一点、好一点。况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虽然处于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由于智力的差异、基础知识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环境的差异,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每个学生都有智力发展的潜能(如果这种潜能教学中不注意开发,将会因受到抑制而倒退。引导得法,则潜能的发展能达到惊人的程度),而教师讲在前的教学可能会妨碍学生自己的思考,甚至扼制学生的思维。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原有的数学实际,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实践活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倡导自主探索、

12、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大胆创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尽量做到在教师讲授以前先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我没有直接使用演示教具进行推导公式。而是分两大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知道要推导出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第二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

13、剪一剪、拼一拼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在第二步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直接把圆剪去四边角后剩下一个正方形,也有的沿直径剪成四个90度扇形,有的学生则无从下手只有少数学生能沿半径剪成8份再拼。我没有过早抛出现成的结论,而是有目的地让几个成功的学生剪、拼给大家看,并请他说说想法接下去再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是要成为手段”,在这堂课上相当多的学生出现“失误”,他们想不到教材中的剪法应该说是正常的,可贵的是这些学生全都参与了探索、参与了讨论、参与了实践,成功和失败对学生来说都是同样有益的学习经历,我们没有必要对学生指手划脚,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

14、那样做,或者给予过多的暗示性的指导。不是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是建立在失误的基础上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于学具,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活动,积极探索他们自己求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日积月累,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必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讲清楚,讲正确”,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索中品尝探索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更要让学生“发现其所以然”。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遇到障碍时,“不端现成饭给学生”,即,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给予思考性的指导。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