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543261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 听了吴忠豪教授关于语文教什么本体性教学内容研究的讲座,感受颇深。教授也谈到了小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现就这一问题,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

2、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掌握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

3、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怎样促进其规范语言习惯的养成呢?(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生根,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习惯。(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

4、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视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2)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3)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说写训练。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进行说写的单独训练。“新大纲”提出“口语交际”是要进行训练的。总之,语言训练包括丰富的内容,不能用支离破碎的练习课来代替。 同时,语言训练是要讲求方法的。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