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540125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华东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一语文张衡传(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课题张衡传第 1课时三维目标 1、了解传记文体的特点 2、了解张衡的成就,感悟张衡的人格魅力。重点1、疏通文本,翻译句子。中心发言人陈秀娟难点1 难词难句解释教法点拨、答疑、引导、讲解学法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备注补充)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

2、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二、解题“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

3、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衡少善属文()不好交接俗人()累召不应()五载复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自读作业参考答案:1略2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

4、词。)3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六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列举事例)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5、(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

6、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仪器正式投入使用。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

7、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4.分析结构。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全文六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6)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

8、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四、小结1.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2.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 二 三板书:教学反思.备课组长签字:课题张衡传第 2 课时三维目标1.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2.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中心发言人陈秀娟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教法点拨、答疑、引导、讲解学法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备注补充)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走进文本学习探究这篇课文了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的情况?重点叙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

9、能有多方面的贡献?明确:三个方面文学、科学、政治。 张衡在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政治家、尤其是一位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在科学理论方面著有灵宪、算罔论等。在技术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尤其是能精确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这一伟大成就比欧洲早1700年。张衡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成绩,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慕名利、反对骄奢,不趋炎附势、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直到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张衡有那些可贵的品格? 1是“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

10、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奢”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擒”,都反映了他对当时的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2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

11、以相继问世。 二 艺术手法探究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课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三 文言语法现象归纳员径八尺 (“员”通“圆”)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收禽 (“禽”通“擒”)酒尊 (“尊”通“樽”)尊则振龙 (“振”通“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时天下承平日

12、久(名词作状语,当时)古今异义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特点拜(古:授予官职。今:一种礼节)郎中(古:官职名。今:医生的别称)不好交接俗人(古:结交。今:接管、移交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物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字词积累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累召不应 召见,召聘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再迁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句式被动句(无被动词,有被动词)。举(被)孝廉不行连辟(被)公府不就兵(被)挫地(被)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凝滞于物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