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53679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发布时间:2011-6-27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实施近三年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应用效果如何,配套 政策是否到位,政府主管部门如何看待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下一步还将出台哪些措施加快 推进,这些是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产业相关从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国家 移动电子商务暨信息网络经济推进大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就此走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 进司副司长董宝青。董宝青副司长早在原国信办任职时就主抓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广。他在回顾了近三年来国 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的实施过程后表示,从目前取得的成效来看,我国

2、移动电子商务可 以说在发展环境方面取得了根本突破,在关键技术突破、配套政策出台、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等 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市场发育程度观察,可以说移动电子商务目前正处于从试点示范阶 段走向规模应用阶段的一个关键点上。董宝青强调,当前,国家和工信部高度重视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为移动电子商务下一步发展带来难得的巨大机遇。随着申报 参与试点示范的企业和地区从1家集团性企业及3个省市向多家企业、30多个省份扩展,随着 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向整个移动信息化领域拓展,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出巨大的创新潜 力,撬动着一个前景无比广阔的市场。一、移动电子商务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

3、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大力培育信息网络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工信部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董宝 青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掌上电脑等移动智能终 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当前移动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内容,是当前最具活力、 发展最快、最显效益的移动信息化应用,也是信息化应用移动化的先锋代表。在此次湖南会议上, 信息化推进司要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一个新的定义,帮助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认识和把握这一新兴产 业,要站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去重视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推广和发展。移动电子商

4、务的市场空间有多大?董宝青表示,移动信息化应用边界在哪里,移动电子商务 的市场就拓展到哪里,可以说前景非常广阔。以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核心的移动支付为例,有关机 构预计在未来的三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保持40%的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其中,远程支付将达到140亿美元的规模,而本地移动支付也将产生 40亿美元的交易总额。移动电子商务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董宝青认为,移动电子商务 对传统产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有很强的优化带动作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过去,移动电子商务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领域,规模也很小,对提升经济活动效率

5、与质量、推动 产业发展作用有限。随着技术的突破、业务的渗透,在此次湖南会议前夕,来自全国30多个省 市区的企事业单位申报了近百个应用项目参评“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试点、示范项 目。其中,约有一半的应用项目与工农业生产、生产性服务直接相关。移动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 的改造和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带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非接触式手机支付完成 超市/便利店购物,将刷卡收单时间从1115秒缩短到10秒以内,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董宝青强调,借助信息化渗透性、倍增性、创新性的特点,利用移动网络无处不在、移动终 端随身化个性化的特点,形成全社会可利用的移动电子商务工具,可以为百姓在交

6、通、医疗、金 融、购物等诸多方面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将极大地刺激移动信息化消费。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的冲击之后,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地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 培育信息等消费热点、发展电子商务被列入扩大消费需求的内容。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可以作 为当前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抓手。二、政府积极引导为新兴产业营造环境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部署的一项重点引 导工程。2007年5月开始,原国务院信息办开始组织实施该项工程,率先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公司组成了联合工作组,制订了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规划(V9.0),依托

7、中国 移动通信研究院建立了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并批准在湖南省、重庆市、广州市开展移动 电子商务的区域性试点工作以及若干行业性试点项目和技术标准类项目。目前,在基础、应用、 终端各个层面,总体架构不断完善,国内自主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仅在湖南一地, 移动支付的用户就高达300万。据预测,到2010年底,仅中国移动一家,移动支付用户就将突 破3000万。董宝青强调,在原国信办副主任陈大卫、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等领导以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 宙等企业高层的积极倡导下,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和协调下,通过规划引导、组织协调、 资源投入、舆论倡导等形式,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环境日趋良好。

8、去年4月,央行发布对从事 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登记的办法,这为将第三方支付公司正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创造了条 件。很快,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可望获得支付牌照。未来,还可能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对第三方 支付平台等进行规范,保障电子商务的稳健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安全。董宝青强调,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政策是保障。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 动内需的大背景下,移动电子商务正在迎来规模发展的春天。各种培育和扶持移动电子商务这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还将陆续出台。有了政府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以及产业链企业的 积极配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将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导产业之一。三、应用成功三大关键

9、词:运营商主导、业务融合、模式创新董宝青表示,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最根本的环节就是应用。将移动电子商务列入国家“重点 引导工程”,其目的是希望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向老百姓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提升电子商务的渗透 率。在应用推广的过程中,推进的主导力量的确立、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主体业务需求的有机融合, 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决定应用能否规模推广、走向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以基础电信运营商为龙头带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电信运 营商不仅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提供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还能够搭建电 子商务服务平台,国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鼓励电信运营商等建设移

10、动电子商务 服务平台”。董宝青强调,搭建平台,不是搭好了等人来用,而是主动整合价值链各方,积极承 担产业链主导者的责任。从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两年多来的实践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 电信运营商承担了关键技术、业务规范等方面顶层设计的工作,其在湖南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创新 基地的前期投入,包括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机构运营、SIM卡和POS终端设备采购等已达上亿 元,承担了开拓者和主力军的作用。各大电信运营企业都应看到,移动电子商务正在成为电信转型道路上最具潜力的一个蓝海市场。下一步,电信运营企业应该集体发力,使得我国移动电子商 务在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应用转折的关键点上,形成三大产业链集团相互竞争、促

11、进、带动的良性 格局。董宝青指出,以移动运营商为核心的模式将成为中国的主流。我国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庞 大的用户资源,具备品牌优势、网络优势和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同时面临行业转型和业务创新的 迫切需求,是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核心主体。更重要的是,由于移动电子商务跨行业、跨领域、 跨地域的特征,当新兴的产业与传统的行业、领域发生利益冲突时,只有运营商才能承担起与相 关利益各方博弈的责任。针对眼下一些地方运营商在向有关部门推介移动公交等新应用时,面临合作方缺乏积极性、 用户推广速度缓慢等问题,董宝青分析说,从已有的成功案例看,一些应用因为业务流程便捷、 资费合理、体验流畅很快就能得到人们认可。这说明

12、,并非市场需求不足,而是应用的设计者不 能深入地了解行业、企业等应用主体,以及他们的服务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电信运营商在试点 推广相关应用的时候,必须与特定行业、企业用户的基本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培育了足 够多用户的时候,再考虑彻底地替代其传统业务流程。当前,电信运营商绝大多数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项目都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研发、推广成 本过高,一些应用推广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对此,董宝青表示,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正在 积极研究出台有关政策,尽快消除阻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行业壁垒,并力争从资金、财税、补 贴等不同渠道给予相关创新企业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技术、业务、应用创新的同时,应 当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包括终端消费者在内的价值链多方合作共赢。既要让利消费者 和商户,培育消费习惯,又要合理分配投入和回报,做大产业蛋糕。(作者:董宝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