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53606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统计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三大产业构造变化记录分析学生:杨欢 指引教师:杨立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构造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国内已经由一种老式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构造的变化对增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国内产业构造变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限度上制约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工业构造重型化,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了增进国内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经济措施。【核心字】产业构造 三次产业 变化 调节一、国内产业构造变化改革

2、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此相随着,国内产业构造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节。 1、总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产业构造发生很大的调节,第一产业在GD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限度上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增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图1)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1 1978国内三大产业在G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构造的个体变化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7年的28.2

3、0%下降到的10.73%,可以看出国内已经不是一种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图2)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 197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浮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478%下降到190年的4.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的4.45%,但总体来讲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图3)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3 178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P中所占比重呈总体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292上升到的4.82%。因此从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会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图4)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4 178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4、)二 、中国产业构造变化与调节的影响因素 1、需求拉动中国产业构造的合理化升级978年后来,中国面临两个转型,即从供应决定的筹划经济向需求拉动的市场经济转型和老式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农业增长以及后来的轻纺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加速增长,都在一定限度上为中国产业构造的合理化升级奠定了基本。 、市场化进程加强了市场在配备资源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产业构造演变更加合理 178年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大增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进程中,资源配备是其中的一种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坚持以市场配备为主,筹划配备为辅的方式积极增进了国内产业构造的合理化调节。3、制度安

5、排及产业政策增进产业构造的调节 制度安排是新制度经济学重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她觉得制度安排影响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的方向和状态,制度安排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政府以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引导经济按照预测的方向发展,产业构造也会沿着此方向变化。不仅如此,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对国内产业构造的优化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政府支持产业构造的调节与优化,则产业构造的调节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反之,则会给产业构造的调节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技术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的动力和杠杆 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产业的浮现,从而推动产业构造的更新换代,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产业构造合理化

6、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劳动力素质集中反映了一国人力资本的状况,是制约一国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的一种重要因素,19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知识分子的注重,为国内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同步技术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国内的生产率,为国内产业构造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三、产业构造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从GDP的角度,看产业构造调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依赖与经济的发展,但在产业构造优化升级的同步又会增进经济的发展。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增进资源更有效,合理的配备,为经济的增长奠定一定的基本,而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就是GDP,从图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后来国内GDP逐年上升趋势。(图5、图)图5

7、 7年国内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6 1978国内GDP增长率(%)、从就业人数及构造的角度,看产业构造调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产业构造不断演进和升级也随着着就业构造的调节和优化,图反映了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各产业的就业构造状况。从总数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就业人数总数呈上升趋势;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195年左右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增进就业体制的改善与提高,在很大限度上缓和了国内目前面临的就业困境,其中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图7、图

8、8)图7 1985国内就业人员总数(万人)资料来源:中国记录年鉴图8 985国内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产业构造调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产业构造的变化与调节,对增进国内经济由高耗能,低产出向低能耗,高产出转型,对增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第三产业的崛起,增进资源的优化配备,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国内产业构造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从第一产业的角度看,农业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是制约国内第一产业的核心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构造通过不断调节形成了较好的格局,

9、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重要变目前:农产品总量供应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同步农业构造特别是品种、品质构造尚待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足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构造;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迅速工业化并不能及时为农业提供足够的现代物质装备,农业基本设施落后,现代公共服务严重局限性。 2、从第二产业的角度看,高耗能,低效率仍是国内第二产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和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改革开放后来,国内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备中的基本性作用,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备,并实行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目的,使国内第二产业的发展趋

10、于合理,但改革后的产业构造变化并没有从主线上解决国内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高耗能,低效率是国内第二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难题。 3、从第三产业的角度看,第三产业对GD的奉献率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产业内部构造不合理,劳动力素质较低成为制约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内第三产业在GDP增长中的奉献率逐年上升,在吸纳就业人数,缓和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第三产业发展进程中也面临很大困境,重要表目前;国内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第三产业增长值占DP的比重不仅远未达到现代化原则(即45%以上),并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

11、西方发达国680%的水平,发展还很不成熟;第三产业内部构造得到了优化,但劳动力配备质量有待提高,从从业构造看,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配备不合理,技术含量和市场化限度较高的新兴部门吸取劳动力能力较弱,老式部门如餐饮业、零售业沉淀太多低素质的劳动力,这两个行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仍是吸取劳动力的重要部门,而适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规定的产业就业人数却局限性,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定及世界有关国家相比,国内第三产业发展尚显局限性,其增长值在DP中的比重偏低,远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现状与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及所处的阶段很不相称,对GD

12、P的奉献也远远低于其应有的奉献,其发展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导致其中不少行业的服务产品供不应求,服务价格上扬,从而又在一定限度上克制服务需求。 五、优化国内产业构造的途径和政策经济发展的规律表白,经济发展为经济构造调节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既要立足目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选择恰当的途径,加快产业构造调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构造升级步伐推动工业内部构造调节和产业组织构造调节,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合用技术改造提高老式产业,增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夯实工业发展基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

13、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哺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公司兼并重组,鼓励优势公司强强联合;哺育一批行业龙头骨干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中小公司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增进形成大、中、小公司构造合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注重优化服务业构造 鉴于目前国内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构造,此后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征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构造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以此作为调节三次产业构造的突破口。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哺

14、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征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加快科技创新,增进战略产业发展 抓好国家有关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和核心设备、零部件研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种方面采用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鼓励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核心高技术,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取公司参与,甚至国外机构、公司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力求局部突破,逐渐挣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4

1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节能减排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构造的重要途径。可通过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裁减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实行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履行合同能源管理,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运用效率,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原则,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减少经济的碳强度,增进国内经济构造和工业构造优化升级。 5、以“十二五”为契机,增进产业构造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升级成为了国内“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节,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是国内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核心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构造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构造调节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构造升级的内在规定,着力培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行业;立足国内产业发展基本解决机构性矛盾,着力突破核心环节,加快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品位转变,增进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变化老式发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