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526808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 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1-3安全的基

2、本特征有哪些?P6 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 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P14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哲学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经济规律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

3、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 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 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 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 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 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 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1-6何为“安全三要素”,何为“安全四因素”?P16“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安全四因素”

4、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1-7安全科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关系?P191-8简述危害、风险的定义。P19危害:指可能带来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特定危害性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1-9何为OHSMS?试述OHSMS的运行模式。P21OHSMS是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按戴明模型,具体包括:计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相关联系的环节。1-10什么是“四同时”原则,什么是“四不放过”原则?P22“四同时”原则:

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第二章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2-1如何理解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P25(1)安全与危害是一对矛盾,它具有矛盾的所有属性。一方面双方互相反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安全度越高危险势就越小,安全度越小危险势就越大;另一方面安全与危害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趋势。(2)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 安全的相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绝对安全的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的

6、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 安全标准是相当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 安全对于人的认识而言具有相对性。危险的绝对性表现在事物一诞生危险就存在,中间过程中危险势可能变大或变小,但不会消失,危险存在于一切系统的任何时间和空间中。(3)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推动着安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安全意识的提高。2-2什么是安全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是什么?P29安全系统工程就是用系统工程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它最终目的是消除危险,防止灾害,避免损失,保障人身财产安全。2-3简述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P311) 闭环控制原则。系统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决策,并控制输入的

7、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要讲究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反馈和决策。2) 动态控制原则。系统是运动的、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变的,只有正确、适时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动态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无论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3) 分级控制原则。系统的组成包括各子系统、分系统,其规模、范围互不相同,危险的性质、特点亦不相同,因此,必须采用分级控制,各子系统可以自己调整和实现控制。分级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和管理要有主次,要讲究单项解决的原则。4) 分层控制原则。事故的控制有六个层次:根本的预防性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维护性能的控制、经常性

8、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分层控制原则要求安全控制、管理和技术的实现要有阶梯性和协调性,要采取多层控制,以增加其可靠度。2-4简述安全管理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P33安全管理的内容是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1、 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2、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2-5何谓安全经济学,其主要研究内

9、容有哪些?P33(1) 安全经济的宏观基本理论 研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安全的影响,以及与人类安全活动的关系;确立安全目标在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探讨安全投资增长率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把握和控制安全经济规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2) 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等空间)、不同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事故、灾害的损失规律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探求、分析、评价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理论及方法,特别是根据损失的间接性、隐形性、连锁型等特征,探索科学的测算理论和方法,为掌握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提供

10、依据。(3) 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全面地反映安全的实现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即研究安全的利益规律。测定出安全的实现对个体、企业、国家以及全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对制定和规划安全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科学地评价安全效益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4) 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安全的效益与生产的效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更为重要是还包含有非价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优美等)的社会效益。这种情况使得对安全效益的评定非常困难。为此,应细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长效性、多效性、延时性、滞后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规律,把安全的总体、综合效益充分地揭示出来,

11、为准确地评价和控制安全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5) 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研究安全经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安全经济的投资政策、安全经济的审计制度、事故和灾害损失的统计办法等安全经济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国家有限的安全经费得以合理使用,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为安全所投入的人、财、物的潜力。2-6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管理体制是什么?P36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体制:“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2-7何谓可靠性,表述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有哪些?P42可靠性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可靠性的特征量可靠度,故障率与

12、维修度,系统寿命过程,可维修系统的有效度。2-8某设备故障率为,求可靠度分别为0.9和0.95时的工作时间。2-9某电子设备有故障率为的元件32支和故障率为的元件62支组成。试计算该设备的平均故障时间,工作到1000h和10000h的可靠度。2-10设被监控装置出现异常的概率为P,安全监控系统发生漏报的概率为a,发生误报的概率为b。试写出安全监控系统可靠度的表达式。P(a)=(1-P)(1-a)(1-b)2-11由3个相同的传感器组成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发生误报的概率为0.10,发生漏报的概率为0.15.试设计安全监测系统,使其发生漏报的概率最小,并计算发生误报的概率。2-12一斜井提升系统,

13、为防止跑车事故在矿车下端安装了阻车叉,在斜井里安装了人工启动的捞车器。当提升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阻车叉插入轨道枕木下阻止矿车下滑。当阻车叉失效时,人员启动捞车器,拦住矿车。设钢丝绳断裂概率为,连接装置断裂概率为,阻车叉失效概率为,人员操作捞车器失误概率为。试计算跑车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三章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3-1 如何理解流变突变理论的物质观、时空观和运动观?P49物质观:流变-突变理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自身的物质性。在质中不仅包含定性的质,而且包含定量的质。物质世界在不断流变中突变。时空观:时空和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时空是一定物质关系的表现,

14、是从物质的运动来认识时空的属性。时空不但在量上是无限的,在质上也是无限的。一切流变-突变现象离不开空间内物质的相互作用。运动观:流变-突变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有矛盾,就有运动,这是运动的绝对性。流变-突变是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变的流程。3-2 如何表述安全流变与突变的全过程?P53当某一新事物诞生后的初期(OA阶段),其损伤量随时间呈减速递增,新秩序在此期间逐渐形成和完善。当新秩序发展到成熟阶段时(AB阶段),完善的新秩序使损伤量匀速缓慢增加。经过一个稳定增加的时期后,原秩序将再次向无序方向发展,进而使损伤量值开始加速增大(BC段)。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固有的损伤量承受能力或界限

15、,超出此限后,事物将发生安全突变。事物发生安全突变时的损伤值即为该事物的临界损伤量。当原秩序被破坏后,事物又开始回归到一个新的安全状态,即损伤量为新的近似零值,原事物的秩序消失,从而又形成了另一个同类新事物诞生的起点(O点)。物质世界就是在安全到危险的无限循环中存在和发展。3-3 安全流变突变的理论模型包括哪些基本元件?P553-4 安全流变突变模型包括哪五个层次?试进行分析。P56(1)外界广义力区S 一切外部对事物有影响作用的总称,它通过事物内部而对事物起作用。当对于同一事物外界变化范围不大时,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力作用,如研究人的寿命规律时,外部环境较稳定,生理、心理变化不大,可以按定常力作用下分析。(2)可立即恢复损伤区 第一保护区,它由一个安全可逆元件构成,能对外界作用立即形成反应,把作用能以可恢复损伤的形式存储起来,一旦外界作用消失,对事物的危险势也立即消失。 (3)可缓慢恢复损伤区 第二保护区,由安全阻尼和安全可逆两元件组成,它的特点是对作用力不能立即引起应有的损伤,有个时间滞后段,当外力消失后损失不能立即恢复,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缓慢回复到原始位置。(4)本质损伤区 事物内部不可修复的损伤区,由安全阻尼和摩擦件组成。当传到本质区的作用力较小时,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