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52587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首批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申报推荐事项的通知 浙科发人200984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市及义乌市科技局:为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作用,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0850号)和省委组织部等4部门关于开展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遴选工作的通知(浙组200913号),现就首批(50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以下简称“创新团队”)申报推荐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推荐范围(一)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围绕同一技术领域和研发方向进行持续创新创造所形成的“产学研结合

2、”的科技人才群体。(二)创新团队牵头单位应在浙江省地域范围内。二、申报推荐条件(一)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在科研一线工作,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创新团队带头人每年应在牵头单位工作6个月以上。(二)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规模和结构。人数应在20人以上,45岁以下成员不少于1/2,来自企业或基层的成员不少于1/5;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核心成员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是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或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其他成员应具有中级以上专

3、业技术资格;提倡创新团队成员的学科交叉、专业多样和能力互补;学风正派,创新团队成员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科研不端行为。(三)创新团队应具有稳定的研发方向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应在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科技创新工程和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和战略性产品开发,其研发方向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在相关研发领域显示出明显的创新能力、研发优势和发展潜力,近三年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得到业内公认。(四)创新团队应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具有完成创新任务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基础,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创新团队建设

4、应与省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技术)中心、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等创新载体紧密结合。(五)对归口管理部门、所在地方和单位扶持力度较大、扶持措施扎实的创新团队优先予以支持。三、申报推荐程序及要求(一)创新团队由团队负责人提出申报。创新团队负责人应如实填写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并附有关材料复印件等申报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推荐上报归口管理部门。(二)创新团队内部各组成单位之间应有切实可行的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文本复印件作为申报材料之一。(三)由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评选条

5、件,对本地区或本单位的申报团队进行初选后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四)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须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另行报送,并附被推荐人所在单位的密级证明,但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五)申报者通过省科技厅网上申报系统(网址:http:/)完成网上申报,并直接打印。书面材料须报送申请书、建设方案一式二份,有关证明材料与合同文本应一式一份按要求装订成册。书面材料的申报按逐级上报的原则,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材料上报截止到2009年5月25日,逾期不再受理。四、联系方式及材料受理部门材料受理部门:省科技信息研究院项目受理中心联系人:许斌联系电话:05718705

6、4083受理时间:每周四下午2:005:30地 址:环城西路33号省科技大楼203室邮 编:310006综合咨询电话:87054016、87054050(省科技厅人事处)业务咨询电话:87054025(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 87054057(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87054105(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附件:1、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申请书2、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建设方案 以上附件属样本,具体请在浙江省科技厅网上申报系统中填写! 二九年五月六日主题词:科技 人才 项目 申报 通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09年5月6日印发附件1: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类

7、)申请书团 队 名 称: 团队带头人: 牵 头 单 位(盖章): 通 讯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申 报 日 期: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制2009年填写说明及要求一、 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二、 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三、 本申请书内有关栏目内容填写空间不够的,可在电子版中自行调整,顺次下移填写。四、 附件材料,应一式一份单独装订成册,版面大小应与申请书相同。五、 凡立项、获奖、专利等须注明项目号、文件号、专利号,SCI、EI、ISTP等论文应提供省部级立项、成果评审定点查新单位出具的检索证明。六、 所有成果均须附证明材料复印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8、七、 所有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八、 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于页面左侧装订。承 诺 书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年 月 日团队带头人(签字):年 月 日牵头单位(盖章) 年 月 日一、简表创新方向名称所在研究基地A.国家实验室 B.国家重点实验室 C.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D.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E.部门或地方工程研究中心 F.其它团队带头人姓名(本人签名)性别A. 男 B. 女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民族专业技术资格学位A.博士B.硕士C

9、.学士最终学位授予国或地区及学校A.院士B.国家级人才计划C.省级人才计划行政职务电子邮箱所在工作单位(院、系、所、实验室、中心) 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传真手机创新团队构成情况创新团队构成情况总人数45岁以下成员数高级人数中级人数初级人数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资格/学位研究 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签 字核心成员其他成员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位/学位研究 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签 字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三、主要学术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创

10、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阐明上述成果在国内外同行、同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阐明上述成果对于发展我省高新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贡献;5000字以内。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工程项目以及所获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等,1000字以内。五、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和获奖目录)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论文:作者

11、(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专有技术、专有重大产品: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成果登记号、技术转让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其中:(1)主要论著不超过10篇(部),(2)获奖仅填报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二等以上)和国际学术性奖励。七、经费投向说明科研经费的主要投向。八、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对创新团队的科研业绩、创新潜力和拟开展的创新创业工作的评价;对创新团队匹配资助经费的承诺及对所需人力、物力条件保障等。九、归口管理部门意见对创新团队的审核推荐及在创新团队获资助后将提供的支持与保障。十、相关附件材料所有成果均须附证明材料复印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如有论文、专著、专有技术等各类成果被评价的情况,应提供学术评价材料的复印件;提供不超过5项的标志性成果的详细材料复印件;团队内部各组成单位之间合同文本的复印件。附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