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52520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新课程与教学行为观的重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王栋昌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学行为观的重建要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储备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文本” 走近“人本”;教学过程要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互动”,体现动态生成的特点;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语言要讲究规范性、形象性、激励性和趣味性,教师的讲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习评价要从“重甄别”到“重发展”,并具有激励性和艺术性。关键词:文本与人本 传授与互动 被动与自主 规范与激励 甄别与发展教学行为观是指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的行动观念,是居于课程理念下

2、位,又直接主导教学行为实践的课程概念。课程理念,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行动观念,才能有效地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新课程实验推进到今天,虽然理论界与实践层面,都有褒贬不一的声音,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观念,我们仍然在探索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一、教学内容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储备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文本” 走近“人本”“文本”主要指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相关阅读资料与练习题等书面课程资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学生学习的科学世界。而“人本”则是指鲜活的学生个体和相对稳定的班级学生群体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品质,知识、经验储备等,称之为学生学习的经验世界。数学教学其

3、实质就是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科学世界打通,促进他们的经验世界转化为科学世界的过程。新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文本” 服务于“人本”的要求,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数学知识,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情境性与生活化,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获得数学知识的意义支撑,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但是“文本”毕竟是统一的、静态的、专家思维外化的结果,学生个体的经验、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同龄的学生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不同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而这些个性化的方法、策略等是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教学资

4、源,是“文本”走进“人本”的基点。 例如:“文本”教材中隐含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的情境,一般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特定的“文化背景”来再现的,这些“文化背景”,大部分为学生熟悉,可以直接为教学所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是大量以卡通形式再现的“文化背景”图与真实生活情境图的差异性。对此,教者要把学生不够熟悉的卡通情境改造为学生身边的、经历过的、了解过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到更为亲切,而学得更有兴趣。在真实生活情境图方面,笔者统计过,日本现行一年级第1册数学教材(日本“一松 信等其他38人著”)中就有51幅,图中的内容都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联系(用数码相机拍摄插入)(如:日本一年级第1册数学“认识物体”第4

5、8-51页,“比长短”第64页等);北师大版的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一年级上册 0幅,下册 2幅(“我们赢了”和“人民币”);二年级上册1幅(也是“我们赢了”),下册7幅(“东方明珠电视塔”、“珠穆朗玛峰”、“肉眼看到的星星”和“四大发明”);三年级上册3幅(“开国大典”、“王军霞夺金牌”和“身份证”):下册5幅(“天安门”、“故宫”、“民族乐器”、“火车票”和“人民币”)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北师大版教科书中,生活真实情境图的“少”与“文化背景”的“远”,以及政治思想教育性强的特点,由此可知,增加生活真实情境图和对教材真实情境图进行适当介绍的必要性。 二是“文化背景” 的地域性

6、与不同地域学生使用的差异性。好像北方文化对于南方学生,城市文化对于农村学生等,遇到这种情况的情境图,教师一方面可以进行适当地介绍,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改造和取舍,使情境不防碍我们的教学。如:超市、商店、街道等,是城市学生熟悉的场所,对于农村的学生不介绍一番,是无法进入情境的;田块、种养、五谷等,是农村孩子耳闻目睹的“专利”,对于城市学生出现这些知识背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经验世界,势必影响你的教学。二、教学过程观:教学过程要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互动”,体现动态生成的特点1. 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观。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于“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则是把教学

7、过程看成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过程观,强调了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关系和积极作用的特点,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传统的教学过程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服从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主动的、积极的,而学生是被动的,依赖性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什么,不明确,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提高模仿性的应用能力,这与人老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有很大差别的。由此可见,新课程的教学过程观是人本位的,而传统教学的教学过程观是知识本位的。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观的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反

8、映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上,有学者研究指出,大致可归类为三种: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这三种模式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越来越“前位”的,而教师则是越来越“后位”的,教学过程具有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特点。2. 在互动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其本质是基于教学目标下的师生对话以及行为跟进。这种对话与行为跟进,不只是预设中的产物,应当是预设中动态生成的结果。有时候精彩的生成是难以预约的,但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教学过程预设环节的增减变化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境的状态,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使课堂因动态生成而变得精彩纷呈。如面对

9、学生的质疑、插嘴等生成现象,处理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预设的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辨析,听到即用,顺意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法,灵活调整预设的教学思路。笔者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中,当揭示梯形的意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时,一生马上提问,“老师,还有一组对边呢?”探讨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对梯形意义的理解很有帮助,我马上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好的几个梯形,得出梯形的另一种意义表述:“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这是一种热处理方式,虽然改变了原来预设的教学思路,多给出了一

10、种意义,但学生对梯形的特征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并对第一种意义中为什么要加一个“只”字具有深刻的理解。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道应用问题:“甜甜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58页,还有140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一生马上举手说:“我觉得这题目出得不好,甜甜知道还有140页,说明她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为什么还要提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就适合用温处理,一方面教师肯定学生的认真读题与思考、发现,另一方面可以这样告诉学生:甜甜是知道这本书的总页数,但她想考考你呢!你们就尽快解答吧!或者说,甜甜忘记了总页数,请你们帮她算出来,好吗?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情。一

11、个学生就说,“晚上可能有鬼?”,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待:不作评价,不加分析,或告诉学生“这是没有的事”,而请下一位举手的学生来说,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三、学习行为观: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学习方式一般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比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概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矛盾,重视激励评价的应用,开放教学过程等手段来使学生学得

12、主动。(2)体验性。体现在:强调“经历”,强调“探究”,强调“操作”,强调“过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数学。(3)独立性。新课程主要采取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4)独特性。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要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针对每一个学生无论理解和掌握的速度,还是学习的方法等方面都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5)合作性。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分享信息。在合作中,各自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6)问题性。新课程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

13、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7)创新性。新课程强调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发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并尽量通过自己的“首创”,让他们经历这种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开放性。开放性是以上特征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学过程、时间、空间、情境、内容等方面的开放。是相对传统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2. 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这里的教学方式主要指教师“教”的方式,教学方式主导学习方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如果还是控

14、制在教师的手里,教师上课依照教材、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封闭在一定的框框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转变的。反之,教学过程开放一些,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把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基础上,而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的唯一渠道上,学习方式才能实现转变,课堂才能有生命活力的涌动。应该指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概念、公式、规律、方法等内涵,会有复杂的内心体验,如对概念的名称有自己的取法,对公式、规律、方法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只要不违背数学逻辑,教师均要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活动。如在教“年、月、日”这一课时,教材对一

15、、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称大月(31天),而四、六、九、十一月称小月(30天),二月因天数不确定(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教材没有与大月、小月相对应的名称。学生在观察二月的天数时,认为二月是“怪月”、“少月”,学生的这种理解,是对二月天数具有充分探究体验后的个性化称呼,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并加以推广。四、教学语言观:教学语言要讲究规范性、形象性、激励性和趣味性;教师讲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少一点1. 什么是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是指已经物化的,可以通过视觉来感知的无声语言。书面语言有三种:一种是文字,比如“边”、“角”、“倍

16、数”、“数量”、“ 练习”、“作业”等;一种是符号,比如“”、“”、“”、“”等;一种是图形、图表、图象,比如“三角形”、“统计图表”等;口头语言指教学交流中未曾物化的,可以通过听觉来感知的有声语言。有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使用的频率较高。2. 数学教学语言如何讲究规范性、形象性、激励性和趣味性? 规范,是数学语言的第一要求。书面语言要求书写正确, 口头语言要求表述符合数学学科的标准。形象要求直观、具体,尽量减少语言文字给教学带来理解上的影响。激励性要求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趣味性要求具有童真、童趣、幽默感等。一位老师在复习面积单位时,设计了一道改错题:“小淘气的日记: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来,就坐到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拿早点吃,妈妈见了把我的耳朵一拧,说:洗脸去!我就拿了一条12平方米的毛巾去洗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