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52263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特困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县域位于省西北部*高原的川滇交界处,俗称“小凉山”,东北与省盐边、盐源、木里三县毗连,西与玉龙县隔江相望,南与永胜、华坪两县为邻,其范围为东经100220126,北纬2332756,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属低纬高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四季不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年气温在3至零下10,年降雨920毫米,无霜期19天。聚居着彝、汉、摩梭人、普米、傈僳、纳西、壮、白、藏、苗、傣、回等2种民族,最高海拔4510米、最低海拔1350米。有“情、水、山”为一体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已初

2、步探明金、银、铜、铁、铝、锰等14个矿产资源;金沙江流经我县105公里,境内分布着金沙江、雅砻江水系0条河流,可开发利用的水能67万千瓦;有可利用天然草场4万公顷,人工草场2万亩;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和复杂地貌孕育着天然的虾虫草、贝母、灵芝、蘑菇、木耳、牛肝菌、松茸等珍贵药材。 一、基本县情及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在中央、省、市的关心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整村推进项目的大力实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饮水困难得到进一步解决,文化、教育、卫生发展不断加强,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稳步推

3、进,农村贫困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一)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 *现辖15个乡(镇)、个村委会(社区)、1个村民小组,聚居着彝、汉、摩梭人、普米、傈僳、纳西、壮、白、藏、苗、傣、回等1种民族。全县总人口7865户、259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68户、21570人,占总人口的1.8%;农业人口620户、2345人,占总人口的90.8%,其中少数民族农村人口53334户、1981人,占农业人口的82%,有贫困人口20.19万人(按人均纯收入低于196元),有16.59万人尚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该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4、同时也是我县贫困人口较集中的区域。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但由于我县地处高寒山区,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仍十分落后,文化、教育、卫生等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仍十分较艰苦。到202X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116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5271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性支出7662万元;粮食总产量1006吨,人均占有粮295公斤,人均纯收入104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经济水平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增长缓慢,除条件较好的坝区和旅游开发区经济发展稍微好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极为缓慢,部分区域还比较落后,要实现我

5、县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任务还比较艰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产生活条件及贫困现状况 我县属高山民族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极为重视,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政府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提高,文化、卫生、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贫困问题得到大幅度缓解,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县位于高山河谷地带,居住分散,交通闭塞,民族众多,贫困面大、程度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仍处在同类地区之末。目前全县尚有15户3550人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丧失生存条件的地区,该地区群众长期以来形成了用电难、饮水难

6、、行路难、上学难,居住条件极其艰苦;有845户1.4万人、.42万头(只)牲畜仍处在背水、驮水的方式,饮水极为困难;有21242户贫困群众仍居住在杈杈房、黄板房、高危房中(部分为无房户);有6个村民小组未通路,610个村民小组未能通电,70个村委会630个村民小组群众无自来水饮用;13个乡无农贸集市;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建设落后全县仅有台彩超,6台黑白b超,病床每千人口只拥有157张,有18个村民小组无卫生室,有40个村小组未通广播电视,有527个村小组未建文化活动场所;村小危房230间共18402。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扶

7、贫开发特别是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作为我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省市的关心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第2页 显著成效。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以来来,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1个,其中省级整村推进253个,温饱示范村7个,市级配套整村推进1个,市级挂钩扶贫整村推进10个,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50万元。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饮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农村贫困现状得到进一步缓解。56户252万人用电难题得到解决, .47万人和3.27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得到改善, 184万

8、人通路困难得到解决,9户13505人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710户3200人基本生存环境条件得到解决,新增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解决绝对贫困人口2.4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035万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99年的22188万元(90价)增加到02X年的460万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由99年的1338万元增加到202X年5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424元增加到20X年的164元。 (二)主要工作经验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

9、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落实到贫困村、户,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项目资金的年度审计、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户均有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扶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

10、坚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参与,坚持依靠农民群众主体投入力量改变贫困面貌。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系挂钩帮扶制度。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最大限度地以农民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实施扶贫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县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由此导致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

11、、卫生事业落后,进而使贫困人口物质文化生活匮乏。 1、区位不优。*县北与X省盐边、盐源、木里等三县接壤,西与玉龙县、古XX县区隔江相望,南与永胜、XX县区相连。全境山高道窄,远离省会市府,无铁路,也无水路,仅有时有泥石流相阻的丽宁二永宁、华宁路与外相通,县乡、乡村路多为过去伐木的林区便道。 2、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绵绵山脉呈网络状连接,岗岭起伏,丛峦叠障,地理气候特殊。海拔280-50米的高寒带,占全县总面积的54.7,年平均气温小于.5,无霜期少于20天,基本丧失人生存的条件,但目前仍居住着3.5万贫困人口。海拔202800米的中凉带,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全年温凉多湿,洪涝、泥石流、冰雹、

12、大雪等灾害频繁发生,中低产田(地)面积大,目前生活着1余万农民群众。海拔142100米的中暖带、低热带,占全县总面积的188,地形狭窄,日照较短,冬春昼夜温差较大,洪涝、干旱、冰雹、大风等灾害较多,耕地较少,目前生活着3余万农民群众。 3、起步较晚,人口素质差。和平解放的50年以前,山区以彝族为主是奴隶制社会,坝区、半山区主要是汉族、摩梭人为封建领主制社会,金沙江边以保保族为主是原始社会,多种社会并存,多种民族聚居,各民族发育程度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占总劳力的6%,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严重不足。 4、政策因素。天然林禁伐前,*是一个

13、林业经济县,靠山养坝,靠林养农,天然林的禁伐,使林业产值年减少1万元,并联带其它产业滑坡,地方财政收入年减少0万元。95年自治县成立时各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为社会主义社会,一夜间跨越了上千年历史,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却等同于较发达地区,由此导致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特别是整村推进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县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缓解了贫困矛盾。但随着项目的实施,也反映出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 1、扶持力度不够 *属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村

14、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已实施了331个整村推进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尚有78个贫困村民小组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群众对项目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列入整村推进扶贫计划中实施。 2、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投资标准为每村1万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贫困村群众深刻认识到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的重要性,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非常高。但由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差,急待建设的项目内容多,群众又无力自筹更多资金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中,同时又受到扶贫资金额度的限制,造成扶贫资金难以满足群众建设项目的需要。希望国家加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 、项目规划缺乏科学性、可行性 整村推进项目的规

15、划实施采取的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即:项目规划采用村到乡、乡到县、县到市的方式规划上报,而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市批复到县、县安排到乡、乡安排到村到户层层落实、层层监督。然而,部分乡镇在规划项目时不与群众沟通,不结合实际,凭空规划上报,致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可行性。规划项目时,要严格操作规范,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意愿,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4、资金整合力度不足 各部门对资金整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在项目实施中,缺乏相互沟通、协调,使各类扶持资金投入分散,点多面广,资金效益不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资金整合的重要性,加强沟通、协调,尽最大可能地将各类扶持资金加以整合,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效益。 内容总结(1)我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特困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二)主要工作经验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