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522029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精品教案力和运动(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力和运动命题规律关于本章知识的命题年年都有,既有对本章知识的单独命题。也有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命题,且以各种题型出现。从近年高考对本章的命题及高考加强对能力的考查考虑,本章的命题倾向于应用型、能力型,即在命题中增加些结合生产、生活等的一些实例,在实例中让考生抽象出物理模型,再用物理模型的知识及规律最后解决问题。无论题的形式怎样,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还是要牢牢掌握。高考对本章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能运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解简单的连接体问题。能在正交的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建立方程。会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复习策略通过本单元的复

2、习,要让学生体会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其他力学知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进行力的分解和合成,要对物体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把物体受的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列方程求解。这是对多方面力学知识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要能够熟练地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即便是向应用型、能力型变革的高考试题中,无非是增加些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的一些实例,在把这些实例抽象成物理模型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最后解决物理问题,仍然离不开基本的物理知

3、识和规律。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何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还是要牢牢掌握的,最基本的才是重要的。至于超重和失重状态,仅是动力学的简单问题之一,只要能熟练应用牛顿定律解力学问题,超重和失重问题很容易解决。在有些题目中用超重、失重的思想去进行推理、分析、判断,还是比较简捷和有用的。中学阶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主要解决“单体”运动问题,对于“连接体”问题,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体会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精力。单元中例题和习题的配置难度均比单元有所提高。例1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通过本例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通过本例也让学生学会分析这种多过程问题的方法。例2体会已

4、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方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当然也是高三复习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通过本例说明了应用数列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例3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现象的问题;例4、例5是对物体复杂运动过程的分析,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例题的功能,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模块: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夯实基础知识1、历史上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直觉观察的经验事实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直到伽利略才用理想实验否认了这一观点。伽利略的想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没有摩

5、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笛卡儿的结论:如果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运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牛顿的总结:牛顿第一定律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程序内容 (事实)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推论)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推论)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推论)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推断)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2)此实验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

6、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用心理解。3、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变运动状态为止。(2)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抽象出来的规律,其意义在于: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澄清了力的含义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换言之,力是

7、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分别从物体的本质特征和相应的外部作用两个侧面对运动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就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言,一切物体都具有“不愿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特性;就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与其运动的关系而言,外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说,牛顿第一定律一方面揭示出一切物体共同具备的本质特性惯性,另一方面又指出了外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

8、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物体运动状态指的是速度,速度一定,我们就说物体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4、惯性及其理解(1)定义:一切物体具都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2)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地理位置、温度等因素均无关,即任何物体,无论处于什么状态,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当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上;当物体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运动状态的改变的难易程度上。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一属性(即保持原来运动不变的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和“惯性作用”。力是物体

9、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其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其惯性小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即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运动规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称为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力学基础5、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其原因(1)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速度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于速度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速度大小的变化;速度方向的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10、。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形式只有两种,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意味着物体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可见,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对牛顿第二定律1、对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牛顿通过大量定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2、其数学表达式为: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用动量表述:3、揭示了: 力与a的因果关系,力是产生a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与a的定量关系4、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在使

11、用过程中,建议关注如下“七性”:瞬时性:对于一个质量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只由它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当它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这便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的含义例如,物体在力F1和力F2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这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若突然撤去力F2,而力F1保持不变,则物体将沿力F1的方向加速运动这说明,在撤去力F2后的瞬时,物体获得了沿力F1方向的加速度a1撤去力F2的作用是使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零变为F1,而同时发生的是物体的加速度由零变为a1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

12、向相同);合外力F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反之,a是F产生的结果,故物体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反之亦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前务必选取正方向。独立性(物体受到的每个力都要各自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的实际加速度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因果性(合外力为“因”,加速度为“果”);同一性(F、m和a属同一研究对象的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单位统一性:只有选用质量的单

13、位为千克、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力的单位为牛顿(使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的加速度的力规定为1牛顿)时,上式中的比例系数k才是1,故使用F=ma时,单位一定要统一在SI制中。局限性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对单个质点适用,对质点组或几个质点的组合体也适用,并且有时对质点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要比逐个对单个质点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要简便许多,可以省去一些中间环节,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减少错误的发生。对质点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即质点组受到的合外力

14、(质点组以外的物体对质点组内的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等于质点组内各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证明:设系统内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和,受到系统以外的作用力分别为,对与对的作用力分别为和,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两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由以上三式得:其中式中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同理可证,上述结论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是成立的,即为如按正交分解则得: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本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却与力密切相关,牛顿第二定律就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深刻理解这一点就明确了牛顿第二定律所能解决的两大问题(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的解题思路

15、。1、已知运动求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通常采用隔离法,根据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先分析重力,再逐个分析每一个与它接触的物体是否对它施加了弹力、摩擦力;并将所有对它施加的力一一画在受力图上。但由于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弹性形变和物体间的相对滑动趋势是看不见的,这些力就需要“待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从运动与力的关系去分析可简便地确定这些“待定”力。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2)分析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4)沿各坐标轴方向列出动力学方程,进而求解。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