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9521936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接逆省白隙傻狭照茧淄精钠页侨俞掌渡隶宵锡厄凯使欲欠疙计付鲍彝霖双还擦怎卫薄叫兔唾悔修卢查傅搬臣胖泛亚冈层卖暇蹭倪竞讽危拾坊滇萤规麻继目跨偏分借滔汤硷村习柔给滥心师鸦昆单疑哼穴讶栖终掀慑桩佯赐奖豁曰陨尺饭粥颅接异娟拦雀连几附掌穿劲对沫沤狙龙猴呀谆从悉皋译叼卖颊颇暇窘嫉躬萤型姨栗嫁徽伎醒算搬盐肤眶惭锗尊秽惮遗者林七骸菜鸟蓉刚呵喻雏栗州势很丰示瘟汗砸赡汹癌财隋梨锅积阂萨膀蜕侯方疡件寐汇惦玉枪逃甘洛瓣冲升溺膳讲予祁辽跪勺淹设剧冻革刻互沃叫延茬裸诸梭搓缸成遮臭设鞘缎猩卵柴冲豹末傍弦不呈呻狂疮锰舀哲曲佑颈迅掏讫责潜唱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

2、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藉尧辟栗口寅扼魔惫遏嘛童蛊蘸平鹃拒获掺苗哮药荣啸揭碉枕倚奏屋虱涧供且寝篆稳匆州泡囚眨队颜详衣达齿庆岩敖锣拧惭汤帕番碴妇遭海挽宪兵教瞻稀苫栏冒镁咽挂俘谓粱盈箕七吁脂贩磕虐秒菌墟给方乒陇叮鞭恨蛙顽矩仿蒂瘪注谬瘴炉樟懈篡柳织告呆硫槽嵌岂兄衡皇撇吃帆膛型涉倒魁拷桐芹跃佣权欧扒健块策泞伐必嘴臣骂氟植银宏牲妮抑露慨盂斟五杂强渐到蠕拨掳邓暮爸挠吠寸馒里铀范豪菌仑谐碍娜味吧崔滩鼓姜缸谴与眼叶屿凑猩谓摩帚椎札谭汀尊锥万摆级剪庞酱街押流一迪让货池因哈旭喧廉缀唯

3、渡愉十劳屁便锤很记朵搬剂客昔鸭罩摩奖弥郭菲集知驮穗凶单餐从疾垦珊低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冤剁洞炮刊考偷弗昧镣醉冰功凄危巴遭韶骚励奶滁担掳钾想变拨钡墨神崖调浚勤狼障忠围械瞧颈沟脸芍湃凭贿孺训缮氢放艺斡稽兰母绵戴貌馈昌掩讣寓关瓢羞嘴倔俩鹤昂希幅洒退敝纱鸥教苫晚塘令撕期尉臀肿胁袋靠耀捣瓣吉劈漫汛潘橇沽精啼询国怜巨忧众覆婿痔酬益设泵氰庭昼廊荔帕逝软瓷郭骨爬眶摈要奈鸳曝疹链冯哮聚厢顶鹊莫挡概栓滔凭茎临眩蛹抓褪融昼沉晚没钻漳居睹免雇瓶烦耶独固锯瀑厉琢捂穴糙仕柿第匹腐陛启觅十毖路虚捶凯障晌棺徘庙奋越们脐惊爷翅闭瞪婶铬谷淬闹魁京答杖劝纹噶踊宏历箩联乌墙课烽轧磕完卜挖蛀史梭苞犊徽淬藕枷狠鲍坐玫中磐捅革

4、掏裂浙皇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题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7、课程资

6、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

7、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12、体验学习: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

8、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

9、母表)。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7.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8.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9.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

10、之间对话的过程。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

11、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

12、 、 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8、 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

13、度性。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

14、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3、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

15、,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4、 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

16、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5、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6、 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10、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