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521924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突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课文诵读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成语“世外桃源”或陶渊明诗句导入二陶渊明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三学生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

2、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七字词训练(投影)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感受桃花源美好社会生活,讨论陶渊明写作目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 三

3、、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 四、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 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2 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三)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3

4、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五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 (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六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七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八深入讨论 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 (不能,这是作者虚构的) 2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

5、,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3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九总结结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十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摘录一些谈理想的名人名言。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现 和平安宁渔人的行踪桃花源的生活 探 访 怡然自得 离 开 安居乐业 再 访 民风淳朴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 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社会现实桃 花源连年内战祥和安宁生活赋税繁重怡然自得平等互爱污秽黑暗自食其力苦不堪言环境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