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518140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六大濒危珍惜爬行动物(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壁虎大壁虎,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除中国有分布,亦分布于越南、泰国和老挝。大壁虎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穴居的洞隙不太,身躯刚好能在洞内自由行动;遇敌即能甩尾逃脱,于事后长回,甚至其遇敌或捕获猎物时会对之紧咬不放2。洞隙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在野外常单独或几条栖息一处。大壁虎喜欢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难看到蛤蚧的踪迹。大壁虎是药用动物的一种,由于长期捕捉,野生资源日渐减少。生物形态大壁虎是最大的一种壁虎,体长大约1216厘米,尾长1014厘米,体重 大壁虎5010

2、0克。它的外貌与一般壁虎相似,背腹面略扁,头较大,呈扁平的三角形,象蛤蟆的头,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部的两侧;口也大,上下颌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颈部短而粗。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背部有明显的颗粒状疣粒分布在鳞片之间。体色变异较大,基色就有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深灰色、灰蓝色、绣灰色、青黑色、青蓝色等,头部、背部有黑色、褐色、深灰色、蓝褐色、青灰色等颜色的横条纹,身体上散布有67行横行排列的白色、灰白色或灰色的斑点,还有砖红色、紫灰色或棕灰色,密布桔黄色及蓝灰色小圆斑点,以及不规则的宽横斑。背部疣粒状的小鳞片之间还杂有均匀散布的粗大疣鳞。尾巴较圆而长,但长度不及体长,有67条白色环纹,基部较粗,

3、容易折断,能再生,但再生的尾没有白色环。四肢不很发达,仅能爬行。指(趾)膨大,底部有单行褶皱皮瓣,能吸附墙壁。雄性后肢的股部腹面有一列鳞,具有圆形的股孔,叫做股窝,数目为1422个,雌性没有或者不明显。编辑本段分布范围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台湾省有记录。据在广西8个地区调查,除桂林地区外,其 大壁虎余7个地区所辖48个县(市)内的228个乡(镇)或村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支那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推荐精选玳瑁玳瑁玳瑁,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

4、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鳄蜥 鳄蜥鳄蜥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100克,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头部较高,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有棱嵴状的鳞片,又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则又很像扬子鳄,所以被称为鳄蜥。发现过程1928年1929年间,中山大学生物系考察队前往广 鳄蜥母子西大瑶山,在今广西金秀县罗香乡琼武村采得28条似

5、蜥蜴,尾巴却像鳄鱼的爬行动物。其中2号送给德国柏林动物博物馆,1930年由德国人Ernst Ahl发表为新科、新属、新种,拉丁学名是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Ahl,1930。属名由Shin和saurus两字组成,Shin是当时野外工作领队教授辛树帜( S.S.Sin )的姓氏,saurus是蜥蜴,表示对辛树帜教授崇敬之意。种名crocodilurus以此种蜥蜴外貌颇像鳄鱼而名。由于鳄蜥发现于瑶山,故以后多以瑶山鳄蜥相称。鳄蜥是我国的特产物种,在地理分布上极为特殊,我国最新曾在广西大瑶山一带的贺县里松乡姑婆山、昭平九龙乡、北陀乡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的平竹、罗莲、罗丹

6、、罗香、琼伍大队部分冲沟附近,以及广东韶关曲江罗坑镇发现鳄蜥,而广西大瑶山发现的鳄蜥又名瑶山鳄蜥。 瑶山鳄蜥推荐精选2007年,座落在广东省信宜市思贺镇双垌范围内的茂名市林州顶自然保护区里,当地居民开始陆陆续续发现疑似野生鳄蜥的踪迹,2008年经过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及多方研究人员的鉴定确是鳄蜥。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鳄蜥,这一重大发现使鳄蜥的种群数量及分布图被重新改写。当地有关部门立刻着手展开救护工作。在已救护的250多只鳄蜥中,还发现了约50只鳄蜥“准妈妈”,因此该区域的鳄蜥数量还将有大幅增长。林洲顶的鳄蜥种群极可能是目前已知鳄蜥种群中数量最大的。作为唯一分布在热带的

7、鳄蜥种群,林洲顶的鳄蜥与其他地区的鳄蜥相比可能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林洲顶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建设一处约6000平方米的鳄蜥救护繁育基地,建成后这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鳄蜥繁育基地。但据科学家前一段时间进行的普查中发现全世界鳄蜥最多不过950条,情况仍不乐观。巨蜥 巨蜥巨蜥是巨蜥属(Varanus)的蜥蜴,包括了所有蜥蜴中最重的科莫多龙及最长的萨氏巨蜥。它们的最近亲是蛇蜥科及毒蜥属中文学名: 巨蜥 拉丁学名: Commonwatermonitor 别称: 五爪金龙,四脚蛇,鳞虫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蜥蜴目LACERTILIA 科: 巨蜥科 属: 巨蜥属Va

8、ranus 分布区域: 中国的两广、云南、海南等。马来西亚、缅甸、及澳大利亚等地。 巨蜥体长一般为6090厘米,最大的可达23米,体重一般2030千克,尾长70100厘米,最长的可达 巨蜥150厘米,通常约占身体长度的五分之三。它是是我国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也是世界上较大的蜥蜴类之一。头部窄而长,吻部也较长,鼻孔近吻端,舌较长,前端分叉,可缩入舌鞘内。全身都有布满了较小而突起的圆粒状鳞,成体背面鳞片黑色,部分鳞片杂有淡黄色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数黑点,鳞片为长方形,呈横排。幼体背面黑色,腹面黄白色,两侧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耳孔与眼径一样大;舌较长,前端分叉较深,可缩入舌鞘内。四肢粗壮,

9、指(趾)上具有锐利的爪。尾侧扁如带状,很像一把长剑,尾背鳞片排成二行矮嵴,不象其他蜥蜴那样容易折断。有肛门前窝一对。尾部则为黑黄相间的环纹,同时黑色环纹上常有小黄斑;四肢强壮,趾上有锐爪;其背面有小黄斑,故称“五爪金龙”。巨蜥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广东、云南的南部、海南等地,大部分为野生。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 巨蜥它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不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树。以鱼、蛙、虾、鼠和其他爬行动物等为食,也到树上捕食鸟类、昆虫及鸟卵,偶

10、尔也吃动物尸体,还时常爬到村庄里偷食家禽。雌性于6推荐精选7月的雨季产 巨蜥卵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每窝产卵1530枚,卵的大小为7040毫米。孵化期为4060天。巨蜥的一般寿命可达150年左右。 巨蜥性好斗,较凶猛,遇到危险时,常以强有力的尾巴做武器抽打对方。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立刻爬到树上,用爪子抓树,发出噪声威吓对方;一边鼓起脖子,使身体变的粗壮,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吐出长长的舌头,恐吓对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自己乘机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对方进行搏斗。通常将身体向后,面对敌人,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在相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靠近

11、对方,把身体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长时间,所以在云南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水蛤蚧”。以陆地生活为主,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均外出活动,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虽然身躯较大,但行动却很灵活,不仅善于在水中游泳,也能攀附矮树。食物可以根 巨蜥据不同环境下所有的食物加以选择,能在水中捕食鱼类,也可爬到树上觅食,此外也吃蛙、蛇、鸟、各种动物的卵、鼠及昆虫等。 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如立刻爬到树上,用爪子抓

12、树,发出噪声威吓对方;一边鼓起脖子,使身体变的粗壮,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吐出长长的舌头,恐吓对方;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自己乘机逃走等等。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对方进行搏斗。通常将身体向后,面对敌人,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在相持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地靠近对方,把身体抬起,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它就爬到水中躲避,能在水面上停留很长时间,所以在云南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同胞都叫它“水蛤蚧”。现状因巨蜥原有数量不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导致当地群众对其随意捕捉,使原本数量较少

13、的巨蜥已到灭 绝边缘。1989年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定为I级保护动物,同时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目前,在中国不仅建立了巨蜥保护区,同时还鼓励人工饲养繁殖,以此来拯救数目稀少的巨蜥。推荐精选编辑本段濒危等级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I 生效年代: 1997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极危 生效年代: 1996蟒蟒,本义是巨蛇。又是蟒蛇、蟒科、蟒属、蟒袍和蟒绣的简称。蟒蛇,又称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属于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分布范围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据笔者调查,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 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推荐精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