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种植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51746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针菇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针菇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针菇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针菇种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针菇种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针菇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针菇种植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针菇种植技术作者:今日三农网()金针菇汁的制作技术选择无病害、无霉变、根蒂无杂质的金针菇放入铝锅中,加热至90C100C,煮沸15分钟。将金针菇加一倍的水,用机器打成水浆,用离心机在1400转/分下进行分离,用80目铜筛过滤后取滤汁备用。将金针菇滤液加水5倍稀释,再加入5%10%的苹果汁和过滤好的糖浆,使饮料的含糖量达10%左右,按糖酸4045: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将混合滤液过80目铜筛精滤。将滤液加温至100C,经3分钟灭菌后将滤液装入已消毒的玻璃内封盖冷却,即成为一种营养丰富、酸甜可口的保健饮料。金针菇栽培中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原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

2、阶段空气温度不足。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措施:调整培养基含水量。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工作。2、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原因: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措施:集中处理,用冷幵水连续2天内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喷水10分钟后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有较高的相对湿度3、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原因: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薄膜水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措施: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4、菇蕾

3、变色枯死原因:在诱导出菇阶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分泌的水珠淹没,窒息而死。措施: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通风,使室内的小水珠风干,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混浊时,视为已被细菌感染。5、原基密密麻麻,有效菇稀稀拉拉原因:主要是金针菇发育不同步所致,因为抑制幵伞,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早地将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过早进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措施: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环境,采取不同通风量的办法来解决。在抑制阶段要加大室内通风,让长得高的菇蕾发白。春夏秋冬,雨天要加大室内空气循环量,相对湿度保持80%-85%,宜采

4、用竖直往复式升降扇,确保栽培架每一层空气均能充分流动。6、出现菌盖相连,菇柄扁平的连体菇”原因:菇房内换气不充分,以及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培养基过干、菌种老化等原因均会导致连体菇”的产生。措施:以简易二氧化碳测定仪监测基房内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二氧化碳的含量;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光强应低于200Lx,每日受光2小时,分数次进行。7、菇蕾粗细不一原因:幼蕾抑制失败。措施:在催蕾过程中要经常疏蕾,将特别粗壮的菇蕾拔弃。8水菇”原因: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措施:尽可能地降低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用竖直往复或升降风扇或180。转头电风扇吹,强制对流。调整好进排气量的比例,补进的新鲜空气应预冷排湿。采收前两

5、天要加大空气对流量。9、菇蕾发育过程易幵伞原因:菌袋质量。若菌丝稀拉,装料不紧,即使出菇,也易幵伞栽培管理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光照不协调。措施:菌袋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空气循环,防止发菌阶段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同时检查培养料含水量是否低于50%或高于70%,并检查菌袋灭菌是否彻底,三级种是否受到隐性污染。后两种可将三级种和未接种的栽培袋在无菌条件下回接入PDA培养基内,观察是否出现污染。10、杂菌污染原因:菇房周围及栽培场地、栽培架等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措施:10.1菇房要认真消毒。消毒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福尔马林熏蒸,即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福尔马林与5克高锰酸钾混合熏蒸,密闭4小时,能达到

6、消毒目的。二是用硫酸铜溶液喷洒,将硫酸铜配成5%的溶液。对菇房内外,栽培床架等物要全面喷洒。10.2菇架的消毒。如果菇架是用松木做的,易发生绿色木毒,要用硫酸铜溶液消毒。为了预防曲毒,青毒等杂菌,要用高效漂白粉进行彻底消毒,稀释浓度为100倍,静止1-3小时,取其上清液全面喷洒即可。10.3消除污染物。对被杂菌污染的瓶、袋要及时拿出室外或远离栽培处。否则杂菌孢子会扩散到整个菇房或场地。10.4化学防治。一旦菌害发生,可采取在水中加入漂白粉、土霉素等,将病原菌消除。不可在菇体上喷洒对人体有害的农药。白金针菇栽培技术1、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白色金针菇大多数属低温型品种,菌丝生长适温18-20C,菇菌

7、形成适温6-8C。据此,白色金针菇一般适宜在10月份至翌年3月上句栽培出菇。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以木屑和米糠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比例要合理:一般直径2-3毫米的占20%,1-2毫米的占40%。1毫米以下的占40%,粗木屑多,培养基易干;细木屑多,通透性差,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米糠中含白色金针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养分,但含淀粉多的米糠和脱脂米糠已经变质,尽可能不要用。木屑与米糠的容积比例为3:1,每立方米混合料加水350公斤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

8、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3、装瓶灭菌: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火菌可米用常压火菌和咼压火菌两种。常压火菌,料内温度达98C以上后维持4小时;高压灭菌,料内温度达120C持续70分钟。灭菌结束,瓶子趁热放在经消毒的冷却室中,冷却至25-20C,及时接种。4、接种:一般是在无菌室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5、菌丝体

9、培养:将接好种的菌瓶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住18-20C,空气湿度在60%-70%,般2天左右菌丝幵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20-25天后,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6、搔菌:所谓搔菌就是用搔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搔菌丝生长正常的瓶子,再搔菌丝生长较差的。若有明显污染以不搔为佳。搔菌方法有平搔、刮搔和气搔几种。平搔不伤及料面,只把老菌扒掉,此法出菇早、朵数多;刮搔把老菌种和5毫米的表层料(适合锯末)一起成块状刮掉,因伤及菌丝,出菇晚,朵数减少,一般不用;气搔是利用高压气流把老菌种吹掉,此种方法最简便。7、催蕾:搔

10、菌后应及时进行催蕾处理。此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2-13C,给予足够低温刺激,促使原基形成。但在头3天内,还应保持90%-95%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使菌丝恢复生长。此后由于呼吸转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所以在菌丝恢复生长后应逐步加大通风,同时要防止料面干燥,用增湿器进行增湿。催蕾时每平方米叠放240个瓶子。约7天左右,便可看到鱼籽般的菇蕾,12天左右便可看到子实体雏形,催蕾结束。8、均育和抑制: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应控制在8C左右,空气湿度85%-90%,空气环境力求接近自然状态,以促菇蕾在低温环境中分化分枝。当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C,空气湿度85%-90%,二氧

11、化碳浓度0.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光照(每天2-3小时),促使金针菇菌柄长度整齐一致、组织紧密、额色乳白。抑制主要是用微风对准子实体吹拂。每平方米放置150瓶。在低温和冷风吹拂下,虽然子实体生长缓慢,但很整齐、强壮,坚挺。待子实体长出瓶口3厘米,即可套上筒,转入生育室。金针菇一次性收菇的方法一次性收菇栽培法,生物转化率高达192.60%,栽培周期比传统栽培缩短40天左右,提高经济效益78%,并且菇的株数增多、株柄增高,商品质量大大提咼。其技术要点是:1、按照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25%、多菌灵0.55%的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为1:1.30

12、,拌匀后装入广口瓶(袋)。2、栽培料填装要松紧适度,避免后期周身出菇。3、瓶(袋)装好后,将口塞好,放入常温锅中消毒,在100C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若加压力锅,应在1.50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持续90分钟。4、高温(高压)消毒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中。5、在22C26C的室温下进行菌丝培养,严禁低温拖长培养期,以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而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6、菌丝长满后搬入菇场进行出菇培养,之后,幵瓶(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7、菌蕾形成后必须搞好再生管理,以促进菇蕾密度增高,然后进行套袋、盖报纸,促使瓶(袋)

13、内形成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小气候。8、当菇长至45厘米时,应进行水分管理,同时90%,温度应保持在8C14C,并用草帘或黑塑料布在培养场地罩光,其光线强度以正常视力能模糊看清5号汉字为宜。9、当菇长至1520厘米时,即可采收。金针菇保鲜的实用技术1、低温贮藏法(1)常温保鲜采收后的新鲜金针菇经整理后,立即放入筐、篮中。其上覆盖多层湿纱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凉处(自然气温20C以下),一般可保鲜1-2天(2)简易包装后低温保臧新采收的金针菇经整理后,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DpE)袋膜厚20毫米,分装,抽真空封口,将包装袋竖立放入专用筐或纸箱内,1-3C低温冷藏。可保鲜13天左右。2、化学保鲜法采用对

14、人畜安全,无毒的化学物质用于浸泡或喷洒在金针菇表面,以达到延长金针菇新鲜的目的。可用于金针菇保鲜的化学物质有:焦亚硫酸钠、氯化纳、稀盐酸、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保鲜剂、抗坏血酸及比久等。(1) 焦亚硫酸钠喷洒保鲜:用0.02%焦亚硫酸钠溶液漂洗金针菇以除去泥沙碎屑,再用0.05%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护色,捞出沥干后分装塑料袋中可保鲜数天。(2) 氯化纳(即食盐)、氯化钙液保鲜:0.2%食盐液加0.1%氯化钙制成混合浸泡液,将刚采收整理好的金针菇浸泡上述混合液中,要求菇体浸入液面以下30分钟,捞出沥干分装塑料袋中,可保鲜数天。金针菇保健酒生产的技术金针菇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

15、酸,利用金针菇加工保健酒,符合现代食品发展趋势。1、原料清洗:选用无病虫害的新鲜金针菇,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备用。2、破碎:将洗净的金针菇用锤式破碎机破碎,从采菇到加工以不超过18小时为宜。3、压榨:将破碎的金针菇用连续压榨机榨汁,并向榨汁中按每100公斤加1215克二氧化硫。4、静置澄清:每升液汁加0.10.15克果胶酶,充分混匀后静置24小时,以利澄清。5、调整成分:将澄清汁液用虹吸法进行分离,上清液泵入不锈钢发酵罐中,汁液不得超过罐容积的4/5。取样分析,根据要求用白砂糖调整糖度至2223波美度。6、前发酵:向发酵罐中接入510%的人工酵母或活性干酵母,充分搅拌或用泵循环混匀。经35天即

16、可出罐转入后发酵。7、后发酵:将前发酵液转入密闭式罐中后发酵,发酵液占罐容积的90%,温度控制在1618C,约经30天发酵结束。取样检验分析酒度、残糖等理化指标。8、贮藏管理:后发酵结束后810天,皮渣、酵母、泥沙等杂质沉积于罐底,应及时将其与原酒分幵,进行第一次幵放式倒罐,补加二氧化硫至150200mg/L,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酒度至1213度,在原酒表面加一层酒精封顶。当年1112月进行第二次幵放式倒罐。次年34月用密闭式进行第三次倒罐。此时酒液澄清透明,可在酒液面加一层精制酒封顶,进行长期贮存陈酿。9、配制:根据产品质量标准,精确计算出原酒、白砂糖、酒精、柠檬酸、异Vc纳等用量,依次加入配酒罐中,充分搅拌混匀。取样分析化验,符合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