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51604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1教学要点:朗读赏析探究拓展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作者简介;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

2、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三、探究活动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3、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2、老师范读;3、学生试读;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

4、诗;5、集体朗读。五、拓展活动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六、教师小结七、作业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2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756

5、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诗人在都城长安写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春望。这首诗是我们儿时就已经能琅琅背诵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细腻的视角,更深厚的感情来触摸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世界。赏析首联问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问2: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作者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国之破。“国”是指都城,即长安。国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

6、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词典词条)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两句合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破不堪。问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自选式)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

7、然纸上,实是触目惊心。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略)春:春回大地,应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略)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重点赏析“深”: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这深就是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就是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桥边红药,就是乌衣巷中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贵胄名门的郊游喧闹不见了,市井黎民百姓的劳作平淡不见了,再没有那摩肩接踵、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商铺林立、行旅如织的富盛,只见枝繁草盛满眼绿意,墙倒城坏千门闭锁。疮痍遍布,满目凄然。一个“深”字,草木深深,意味深长。“草木深”实意是说只剩下了山河依旧,虚意是草茂人稀,物是人非。赏析颈联和尾联介绍背景

8、: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引诗拓展: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本诗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9、问1:“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忧虑,焦急。问2: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再造想象赏析落实点)整体赏析问1: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痛。问2: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发的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炼字。借助自身形象描写。问3:面对同样的景致,为什么作者会产生忧国之思从你了解的杜甫说一说。背景:知人论世部分。(具体材料见后面附件)奉儒守官的家世壮志凌云的理想艰难坎坷的经历悲悯博爱的胸怀问4:让我们来共写一段话,“望”杜甫的一生,看杜甫的诗歌,他是(饱经风霜)的杜甫,他是(忧国忧民)的杜甫,他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杜甫,他是

10、(温柔慈爱)的杜甫本课总结杜甫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句拓展品析: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757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768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去世前结课ppt: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小学三年级春望语文教案3一、教材分析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

11、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小学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二、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古诗,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思家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3.在自主、合作的探究

12、式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杜甫的诗歌)导入1、背诵杜甫的诗歌。(形式要多样,水平要高)二、揭示课题,进入学习1、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就在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春望(板书春望)二、检查预习结果1、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杜甫和春望的资料。(1)简要介绍杜甫(2)简介春望一诗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

13、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生字检测。3、朗读检测。三、析解诗意,领悟诗境1、生齐读课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春望”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春望是诗人在春天所看见的。2、交流诗句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1)那么,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理解“国破”和“草木深”的意思。师: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

14、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引导学生想象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师: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指导学生朗读。师: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杂草丛生。怎么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己练练看。(生自由练习朗读点名读全班齐读。)(2)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有什么感受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生齐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质疑、解疑: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作者为何却对花落泪、闻鸟惊

15、心呢“别”仅仅是一般的离别吗师: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诗人却落泪了,诗人流下的是什么泪呢生回答。师:你的感悟让我不由自主想起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正是杜甫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质疑:为什么这样一封薄薄的家书却抵得上“万两黄金”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再读一读,体会诗人忧国思家的忧愁之情。5.教师总结。师:杜甫当时只有45岁,人到壮年,为国家而担忧,为亲人的离别而忧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写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春天景象,写了他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忧,充分地表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