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51417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阅读课文第二段答题。1、这段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这段中有许多动词运用很精炼传神,找出一例做简要赏析。3、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文段开头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5、理解填空: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的描写,“单是”则是_性的描写(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一支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上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便罩住了。我曾经问他得

2、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2、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3、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4、文中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2.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课文,答题。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

3、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

4、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_2.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_3.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_4.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5.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

5、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6、“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1分别选择下列各组中最适合文意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A兴趣志趣乐趣 B图的贪的恋的 C结果成果硕果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文中画线部分语句表达效果非常好,请你依次分析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语句表达效果好。答:(1) _(2) _4文中哪几个四字短语具体而深入地描写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刻苦与勤奋?请写在横线上。答: _5第二段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八个字可否删去?理由是什么?_ 6读了这段文字

7、,你感受到的这是一个怎样的闻一多?_ 社戏(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 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 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

8、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 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 、 的特点。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9、,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

10、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

11、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第一段_(活泼 轻松) 第二段_(急切 焦虑) 第三段_(惘然 陶醉)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指 。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指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段中与加点的“也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