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51307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一、教学课题科教版第二章认识空气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课时分子。本课题是学生首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究, 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物理 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 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二、教案背景本节课所面对的初三学生,对做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但同时,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表见解,爱表现。在课堂上,作为我会多 创造条

2、件引导学生活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反思、表达和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 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

3、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四、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1. 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2.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学法指导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现象,通过动手 操作进行实验及丰富的想象力,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五、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问题情 境,引入课

4、题。1.出示问题,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1)我们从盛开的花丛旁经过时为什么知其然,也想知其所 以然,产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引起兴趣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能闻到花香?(2) 湿衣服晾在外面会逐渐变干,经太阳 晒后干得更快,这是为什么?(3) 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 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通过图片对看不见,摸 不到的微观粒子形成 初步印象。2、展示图片:几种不同微粒构成的物 质.并说明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 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http:/ 理解、记忆(二) 引导 探究, 培养 能力。活动与 探究一: 什么是 分子实验1:把香水洒在小手帕上,拉开手帕, 绕教室一周.实验

5、2: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 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提问:1、为什么鼻孔与手帕相隔一段距 离,就能闻到香味?2、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 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中生成浓浓 的白烟?3、对比两实验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及在变化中 分子本身有无改变?展示教材P45由分子聚集构成的 物质的图片动手实验,观察现 象,讨论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 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 本身不发生改变;在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 发生改变,生成新的 分子。引导学生从宏观表 象走进微观世界,提高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 象力、分析推理能力, 为他们的微

6、观世界添 砖加瓦即实现知识目标1及 过程目标2情感价值 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 程。活动与 探究二: 分子有 什么特 性实验3:(1)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欧试液,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2) 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 什么变化。(3) 将烧杯中的酚欧溶液分别倒入A、 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 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 烧杯外。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进行比较通过实验知道:氨水遇酚欧变红思考讨论得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变抽象为具体,突 破难点。添加实验4:

7、学生动手将事先准备 好的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观 察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学生先闻到酒香, 用刚学的分子运动观 点解释。再小组讨论体积 小于200mL的原因, 得出结论:分子间是 有间隔的。通过讨论、分析, 引导学生从宏观表象 走进微观世界,提高学 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 力、分析推理能力实验5:由两位同学各拿一支医用 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 等体积,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注射孔,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明白物质状态不同分子间间隔大小不将栓塞慢慢推压,然后交换做。同。气体分子间间隔 更大,而液体、固体 分子间间隔小得多。活动与 探究三: 分子有 多大提问:查看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8、的相关数 据,教师辅助有图片,帮助理解。http:/ 料的能力(三)运用新 矢口,解决生活问 题。1.出示引入时的三个问题,运用 分子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补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2.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 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你能用今 天所学的分子的有关理论解释这是为 什么吗?3. 在活动与探究二里,有没有可能B 烧杯中的酚欧溶液也变红?4. 用分子观点解释两组概念:(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纯净物与混合物。交流和讨论用语言阐述自己 的理由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 性和条理性。实现过程目标1,微观模型

9、初步形成(四)学生归纳, 形成体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畅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 识结构条理化、系统 化,也能培养学生的归 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 完成教学目标。加固微 观模型(五)布置作业, 实践新知。1、实验:一杯黄豆与一杯小米混合后 少于两杯2、课后阅读:水分子http:/ %B4%E5%88%86%E5%AD%90课后动手变微观为宏观理解 “间隔”问题。激发学 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 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 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联。课外阅读扩充视 野六、板书设计: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10、本身发生改变,生 成新的分子。2. 分子具有如下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3)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七、教学反思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 现实的道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通 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 力。八、备课资源化学分子结构图片图库搜索 昵图网http:/ http:/ com2009091709460903.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