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50557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9加几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精品资料9加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9698。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 实现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计算的策略意识及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

2、. 初步学会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在别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学习充满探索与创造,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感受数学学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二)策略选择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可爱的小礼物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计算教学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还进行算法的优化。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各种方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

4、多种方法。然后再进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仅仅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知道哪一种方法计算又对又快,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通过学习了9加几方法后,在练习中再引导学生充分合理的利用书本操场上学生在运动的图,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材料选择注重开放性、灵活性,注意数形结合。在教

5、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任意的添三角形,再列式计算。这样的题目更开放,学生会写出许多9加几的算式,从中可以让学生发现9加几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练习中我还设计了射箭游戏,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巩固9加几的算法的同时,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与图形、统计知识相结合,体会知识的相通性和联系性。三、教学过程设计:预设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与备选方案设计意图一、 引入1. 创设情景。今天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小礼物泡泡糖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2.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讨论以下问题a) 看看,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b) 你能根据

6、图片提出一个问题吗?c) 怎么列算式?d) 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小组内动手摆一摆。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全班交流(通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动动手,说一说。)3. 择优小朋友刚才说了那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4. 小结:计算的方法。把4分成1和3,9+1=10,10+3=13板书: 打开桌面上的小盒子。(泡泡糖)学生小组内观察讨论。有的动手摆一摆泡泡糖,有的动手摆一摆小园片。反馈情况4+9=13 9+4=13 接着数 4分成1和3,9+1=10,10+3=13 数数喜欢数数的方法,这样不容易错。喜欢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数数的方法慢,数大了数起来更麻烦。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通

7、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二、 展开在横线上画上几个“” ,并列出算式。1. 每组一张练习纸,进行讨论练习。2.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9+8=17还可以怎么写?8+9=17为什么可以这样写?3. 小结(通过展开这一环节,让学生自我探索,发现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1. 小组讨论2. 学生反馈9+7=169+5=149+9=189+6=159+8=17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9+8

8、=17和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意的添上“”,这样开放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规律。一、 练习巩固与提高1. 数学书98页做一做2. 射箭游戏小明小红小蓝9,96,109,8第一次第二次合计谁第一名?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 看图,提数学问题。(书上的96页情景图)找到图中给的信息,能根据给你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并列式计算。1. 学生人人参与练习。全班集体反馈。2. 观察图表,弄清题意先记录,再计算,最后回答:小明是第一名。提问:谁是第二名?小明小红第一次一共射了几环?3. 小组讨论寻找数学信息,并记录。根据这些信息,提出

9、数学问题。列式计算。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 数学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在横线上画上几个“”,并列出算式。1. 小组讨论。画一画并列出算式。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2. 学生反馈生:9+7=16 把7分成1和6,9+1=10,10+6=16生:9+5=14 把5分成1和4,9+1=10,10+4=14生:9+9=18 把9分成1和8,9+1=10,10+8=18生:9+6=15 把6分成1和5,9+1=10,10+5=15生

10、:9+8=17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3.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生: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师: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生: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4. 小结:9加几的算式,计算时把第二加数分成1和几,9+1=10,10加几等于十几。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师:9+8=17还可以怎么写?生:8+9=17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生:9+8=17和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五、反思 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

11、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射箭游戏”数形结合的习题,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12、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是我的点拨还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时机掌握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使每一个环节处理的更加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