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502972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中学生的德育现状分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当然,也应该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还很不成熟的群体。在新世纪之初的全球化教育改革中,学生的问题应该是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的。当然,一个国家的学生问题也与一个国家的教育问题一样,在大的方面会受到历史、文化、民族、环境、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全球经济、政治、科技、艺术和网络文化等的影响。国外一些学者曾经作过统计调查,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界对学生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学和媒体;而从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影响顺序则逐渐转变为:同学、媒体、社会、学校、家庭

2、。从这一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但应该得到尊重,而且对其特点和问题的认识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转变。否则,我们所进行的教育就会变成迷失主体的教育,而迷失主体的教育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面对中国加入 WTC的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在新的形势下影响中国学生问题的因素 将更加复杂,学生的特点将有所变化。1.中国学生固有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首先,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学生问题相比,中国学生的固有问题首先是独生子女的问题。在4, 2、1(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孩子)的家庭结构中很难摆脱过分娇惯、过分看管和呵护、期望值过高、教育不一致等不良心态及错误教育方式的影响。由

3、此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营养过盛性不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偏差、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薄弱、不易合群、不会关心他人和公益事业,甚至在性格上存在许多被扭曲的现象。尽管与以往多子女家庭的学生相比,独生子女有学习生活条件优越、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等不少外在的有利条件,但相对应的传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意识难以将这些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致使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学生缺少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合作意识和对社会及他人的服务意识,在未来的生存、发展和竞争中,若长此以往后果令人堪忧。其次,在传统形式的

4、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子女是家长理想实现 的寄托等思想一直是困扰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而如何科学地、民主地、适宜地、有针对性 地培养和教育孩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在知识、方法等方面都是极为欠缺的。在传统观念 影响下,溺爱、棍棒教育、攀比追风、重养不重教等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根本不去 过问其所作所为是否真正为子女理解或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其结果使得不少学生性格孤僻、自私、注重享乐、内心压抑、无法与家长沟通, 得不到理解,影响了其身心正常的发展。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家庭暴力、学生自杀、大学生残害动物等,都与不正常、不科学、不适宜 的家庭教育有关。再次,在传统形式的学校教育中,

5、由于高考仍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评价 还是主要集中于知识的学习,只要学科知识成绩好便可以一俊遮百丑,而这种局面真正受到冲击是在两年前学生作品(三重门)引发的争论。作为学生作家,韩寒并不是全面发展、全 面成功的典型,而是在现行教育中高挑“六盏红灯”的另类留级生,他的经历和磨难代表了 约70%几乎无望进正规和名牌大学的学生群体,在现行的教育中这个群体是被冷落和忽略 的。然而,在这个群体中不乏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特点、有个性、有独到见解、有 突出才华的人才,对于他们的教育与评估还存在着许多未受重视的问题。大概从十几年前开始,我们就了解到有不少的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学校中课本的学习,

6、已经广泛涉猎许多在成人看来都难以理解的哲学、心理、社会学、伦理、文艺理论、经济学、美学、语言学、科学 学等,以至政治学、史学、运筹学和其他领域的名著。像萨特、叔本华、弗洛伊德、荣格、 舒尔茨、马克思、韦伯、科林伍德、奈斯比特、索罗斯、比尔盖茨等一般教师和家长都很 少顾及的社会热点人物及世界级的弄潮儿,在他们的谈论中却轻松自如,全无恐惧权威的感觉。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说明, 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及其对学生所进行的引导与教育已经 应该有所改变了。学生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还未更多地受到成人社会世故与虚伪的污染,其中洋溢着的透明和率真的美,足以净化世人的行为和心灵,是中国未来真正的希望所在。最后,在传统形

7、式的社会意识中,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新一代的中国学生遭遇到了种种困境,家长、学校、同学、社会对其的“畸形”关爱,种种耐人寻味和发人深思的现象,使得他们 这一代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梦、所做、所为等不被理解、不受重视,穿过重重代沟、 隔膜、误解、轻视、限制和冲突,他们争取社会最基本的尊重、理解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特 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学生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意识、独立意识、个性意识逐渐增强,然而,面对这些进步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没有做 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与学生的冲突和矛盾必然引发许多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应该指出,在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学生世界在我们的教育和社

8、会中仍然被忽视。作为学生世界,本来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社会存在,不管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成人世界是否在乎它,它已经越来越超过我们传统的想象,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社会面前,而且不以成人社会的意志为转移。在成人的说教屡战屡败的现实中,再不可盲目地屡败屡战,而应先静下来观察、研究和 分析,今天的学生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说作为社会主流和主宰的成人社会面临的是多重压力的话,则学生社会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多一层。因为他们与成人社会同处于一个蓝天之下,同会面临四面来风,成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呵护虽然可贵,但与之相伴的往往是有损身心的束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成长的烦恼”也许更多一些。我们的家庭和教育界今后应该为学生

9、提供更适宜的成长沃土,劈开重门,拥抱未来和希望。同时,也希望成人世界、特别是家长和学校,对学生世界多一点关注,也许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信息,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智慧和启发。因为相对于青少年来说,成人社会的麻木和世故足以使我们减少探索的锐气,限制我们智慧的光大,而新一代将会带来蓬勃的朝气和全新的思维。当然,谈到学生的问题,涉及的方面还非常广泛,包括各年龄段的生理问题、心理问题、知识构建问题、环境影响问题、法律及社会保障问题、社会和家庭的问题、学校教育及教师的“学生观”间题、教育的个性化与学生潜能的开发问题、考试及评估标准问题等等,需要教育界及全社会均来反思、关注和研究这些相关的问题,使我们在实施教育

10、之时,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2.学生问题的变化趋势当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时,中国加入了WT。在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化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依托的知识全球化趋势将使教育对象的学习或多或少地从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中游离出来,其个性特点和成长形式也会发生许多的变化。首先,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变化万千,除了学校之外,社会上各种媒体、甚至旅游、休闲等也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其所获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有着很强的不可控性。 如不加以引导,教会其甄别、选择,其潜在的问题将会很大。其次,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 这包括

11、学生个体的觉醒和学生整体的觉醒, 他们已懂得 运用法律等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某些方面与传统的教育已形成冲突。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家长、教师、社会对此缺乏理解,以及相关的法制和舆论还不健全,致使在各方面的教育当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关系处理不当必将加大教学双方的隔阂,扩大代际之间的鸿沟。不仅会出现大量厌学的现象,还会滋生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冲突。第三,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将与社会建立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于空洞无用的知识、单调乏昧的教学、空话连篇的说教,其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面对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和信息,他们不仅有兴趣,还有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国家在课程教材方面的改革、

12、在德育方面的改革等都注意了这一问题,但相关的力度和范围都还有限。第四,国外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将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毒品、色情、反社会情绪等也都侵害到学生当中,特别是中国加入 WTW后;这些外来影响的时间差将大大地缩短,影响的深度与范围也必定超过以往。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做基础,则其消极面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极大地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并 引发许多深层次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第五,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将会减小,与社会、网络,特别是学生群体的认同将会加大。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作用,将会对许多新出现的学生问题束手无策。由此

13、可见,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之中,对于学生何题的研究也应是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研究。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与问题意识,我们的教育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其重要性必须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重视。三、德育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逐步更新,德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教育改革的深入摸索了重要的经验。 21世纪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如何,在进入WTCfc后中国如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中国如何实现跨越和创新,完成“科教兴国”的大业,都需要有良好的民族道德作背景和条件。中国德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既任重道远

14、,又时不我待,其中学校的德育是最为关键的。学校德育是培养国民道德、精神、风貌、品行、意志、气节、胆识、诚信、同情心、责任心等基本素质的基础性教育,目的是要在做人的目标和方式上为学生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其形成符合社会基本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并努力使之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此,不仅国家有关的教育法应有明确和细致的规定,在国民中也应有基本的认识,德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应是铸造灵魂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德育教材、德育内容、德育评估标准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有的德育政治化倾向得到了一定的改变,德育的规律受到了尊

15、重和重视,相关的研究与实验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展开,德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处在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由党和国家提出的“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德治国”等思想与政策,也为德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德育仍遇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特别在如何改善德育工作、如何改变人们德育的观念以及如何将德育过程改变得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系统化等方面还存有困惑。在知识经济和市场化浪潮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今天,中小学在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教育现实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切都对德育的改革、德育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具适应性的要求,并必然引起社会德育思想的转变,引起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转变,德育的目标、内容和课程,德育的方法和形式,以致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从总体上看,德育应是基础教育或“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判断还没有过时,仍然是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杠杆。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历史要求和社会规范建立国家对国民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的指标体系,并以法律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