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502916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两首》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两首》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开课教师:许梦绮 开课班级:高一(3)班【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及相关知识。(2)掌握诵读技巧。(3)掌握两首诗中出现的写作技巧。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理清诗歌的思路结构,从而用语言描绘诗歌画面。(3)学习本课中重章叠句和对比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借助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对劳动的思考与赞美,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之美,获得对劳动之美的积极启迪,感悟生命意义,感受中华之美。【教学重点】 1.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2.重章叠句和对比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

2、,体会其形式特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教法与学法】 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亦有大美。中华之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中华之美如一缕春风和煦而温暖,中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千百年前,感悟我中华之美。二、展示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中华古典诗词之美。2.研读诗歌,探讨诗中运用的重章叠句和押韵、对比的手法。3. 借助芣苢文氏外孙入

3、村收麦对劳动的思考与赞美,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之美,获得对劳动之美的积极启迪,感悟生命意义,感受中华之美。三、说明教学环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有四个环节,分别是:诗与乐、诗与技、诗与画、诗与情。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四、诗与乐(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上台朗诵)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安排了小组学习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试着有感情的朗诵这两首诗,哪一组准备好了呢?学生朗读结束,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 总结:1.理解诗歌的意思。 2.把握诗歌情感。3.注意停顿和重读轻读的地方。4.要有感情的朗诵,同时提高自己的音量,保证能够让台下的同学听清楚。5.仪态要自然。6.好的配乐能够锦上添花。 好的诗歌,能够

4、让我们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这就是我们美丽中华的乐之美。五、诗与技(分析写作技巧)这样的美让人沉醉。那诗人是如何展现这中华之美的呢?芣苢重章叠句 :1.是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2.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3.在诗歌表现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押韵:解释: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作用:1.使诗句富有音乐美感;2.韵字

5、的位置一般有规律,使诗句充满节奏感;3.使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好背;4.使作诗具有难度的同时也具有切入点。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颔联鉴赏)对比:麦收时节,接连三天的阴雨,让打麦场遭到破坏而无法使用;而天气转晴,红日初升,给农人们带来了希望。颔联通过晴日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总结: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技巧,才使得诗歌有着这深长的韵味,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运作这样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专研写作,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也就是咱们美丽中华的另一美:工匠之美。四、诗与画(分析诗歌展现的画面)这两首诗不仅给我们展示这动人的韵律之美,还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画卷。让

6、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走进这画卷之中。(生齐读诗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师: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看到的画面。画面: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都是采芣苢的妇女,他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动作非常熟练,敏捷, 悠扬欢快的歌声飘荡在这满是芣苢的山谷里。芣苢久雨忽晴,宜事农桑,乡邻们一片欢欣鼓舞,忙着收麦。今年麦子丰收,外孙也赶来帮忙,我带上炊饼和佳酿,以慰孙儿辛劳。在这紧张忙碌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文氏外孙收麦入村总结:这是一幅热闹的,带着丰收的喜悦的,充满欢欣愉悦的,动人的劳动画面。这也是咱们美丽中华的画之美。五、诗与情(分析诗歌主题) 师:除了乐美、画美,这里的人也美,情也很美

7、。让我们来看看这人情之美,美在何处。 明确:热闹的劳动场景;劳动女性的愉悦;收麦农人的忙碌;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 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浓浓的人情 师:在众多古典诗词中,有多篇涉及到劳动的内容,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勤劳善良传统的体现,其中闪烁着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在18、19世纪,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就为中国人的勤劳大为感动过,而一批海外华侨在海外获得发展,所依赖的也正是“勤劳”二字,劳动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这是这两首诗给我们披露出的信息,也是中华文化给出的答案。 下面借用习总书记的话给大家做个总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七练一练 写一写 试着用本节课我们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小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