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50100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朝天小学课题组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根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人的素质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育部倡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又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于上述背景,探讨如何培养小学学科教师的教育信息素养

2、,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步入信息时代的学科教学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学校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广州市朝天小学在2002年9月与区进修学校合作开展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我们将最终探索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模式以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这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是我校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组研究的中期成果汇报。一、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通过课程教学通过课程教学来实施;二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全过程有机结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操控、学习的评价);三是体现教师教和学的观念、目标、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转变。(二)学生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素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1、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

4、、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小学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1、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础知识是指一切与学科教育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2、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小学学科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具体包括:(1)信息工具的应用能力,如管理信息的工具、文字处理工具、图象处理工具、浏览器、网页编辑工具、电子邮件等。(2)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主动地多途径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

5、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主要指互联网、电子资料检索等收集获取到所需要的学科信息。(3)信息分析识别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正确地加以评估。(4)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6)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通过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熟练运用信息

6、技术工具编辑、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将新创造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共享,促进更多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3、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主要指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二、培养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模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小学学科教师培训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又能对

7、学习者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习者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

8、”教学法,就是让学习者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流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大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任务导引任务导引是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在任务导引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在任务导引阶段,教师向学习者呈现任务,作出必要说明,学习者必须明确任务和角色,具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协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

9、既可以学习者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而替代学习者去组合和选择。由于任务之间的“正互赖性”,因此,角色分配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学习者围绕个人承担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如学习者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或者运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等。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习者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三环节:协作探究协作根据任务的不同有不同的协作内容和协作形式,其基本手段是角色之

10、间的交流,目的在于达到对问题的共识。在组织协作过程中:1、教师只是协作的组织者和观察者,学习者是协作的主体。2、在协作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交互,但只是辅导或者辅助人员。3、这种协作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组内角色之间的协作,而且可以是不同组间的协作。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可能采用协作的方式从任务设计上不是很理想的话,也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针对某一议题分组展开讨论。第四环节: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各小组需要做成一份“电子作品”,以展示探究成果。鼓励学习者使用各种形式展示与交流探究成果,比如将研究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论文,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或者做成多媒体文稿、课件等。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形成最终

11、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第五环节:效果评价根据所提供的评价标准,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对象,采用不同的形式作出评价。主要采取如下评价方式: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习者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习者的适当对待。此评价也可在教学过程需要时实施。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效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3、总结性评价:(1)对总的问题解决情况的评价。(2)对任务组完成任务情况

12、的总的评价。(3)对任务组内部各成员完成相应角色任务情况的评价。4、评价的形式有自评、互评、群评和他评。(1)教师引导学习者或者教师本人对于总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后者可以说是一种他评。(2)各任务组之间或者小组内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互评。(3)所有任务组和所有角色就某一任务完成情况作出群评。(4)任务承担主体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作出自评。(三)实施策略我们根据任务驱动模式主要进行了以下实施策略:1、向我校教师作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的意义及自己的任务。2、调查我校小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问卷形式)。3、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网站(朝天小学网站http:/)。在培训网站上给每一位教师注

13、册个人主页。4、理论学习。(1)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学习观念更新(主讲:刘梦莲、刘永贵、李海花、刘芳芳)。(2)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主讲:徐晓东教授)。每位教师课后写“学习心得”,上传到“个人主页”上作为考核。5、基础网络课程的学习。(1)网络基础及浏览,包括网络的组成、网页的浏览、浏览器的使用和简单设置等,同时对国内几大著名的门户网站予以介绍、演示。(2)几种常用的下载方法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下载软件如网络蚂蚁、Flashget等。(3)下载后的信息处理,着重介绍几款较为常用的压缩软件如WINRAR、WINZIP等。(4)搜索是网上冲浪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巧之一,介绍国内的几个重

14、要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GOOGLE等常用的搜索引擎。(5)通讯交流工具的应用等,如BBS、聊天工具(QQ、MSN等)、E-mail、网络日志、视频会议等。(6)培训网站使用的培训与管理。每一次培训都采用“文件夹”式的评价方式进行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6、课件制作与使用的学习。主要学习Powerpoint、Flash、Authware、FrontPage。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课件,参加各类课件评比。7、外出学习。主要到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参观、听课,每位教师都写“听课心得”,上传到“个人主页”上作为考核。8、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培训网站或互联网,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和信息技术。在

15、个人主页上开设“文章导读”专栏,下载相关文章,坚持写学习心得。9、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把学习到的理论、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10、学习沙龙。不定期交流学习成果交流,漫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主要特点1、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先按照教材和教师用书事先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设计好,然后在课堂上按照事先的设计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自己所既定的教学程序,最终完成本节的课堂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能力、个性根本得不到发展,提高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更是无从谈起。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选择信息,自主地安排学习方式,并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资料,自主地进行判断、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并能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大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2、交互性。在传统的教学中,从“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交流到“教师问、学生答”双向交流都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交流,但这种交流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而这少数学生又往往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则只是被动者、旁观者,没有表达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