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江保卫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493461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大江保卫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3、大江保卫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3、大江保卫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3、大江保卫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3、大江保卫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大江保卫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大江保卫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陈燚熠 学校:淮阴师院附小年级: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材)课题:23.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学会点面结合,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4通过字词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团结抗洪,舍生忘死的精神。制定依据: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国标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课,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报道。着重描述198年夏天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由于灾情离学生生活相对较远,学生缺乏生活

2、体验,因此,利用网络资源,通过音像引导学生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情理交融的好教材,人民子弟兵的爱国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流淌在字里行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人格影响、情感熏陶的好文章。但是由于灾情离学生生活相对较远,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如果只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就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引起学生强烈的道德震撼呢?针对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在教材把握上作了如下设想:苏教版第十册教材七个单元中对写人类课文,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种类结构课型:第一类:名人励志篇。包

3、括海伦凯勒、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这类文章以名人为主线,以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来选取典型的实例,反映出人物顽强的品质和奋斗的精神。学生走进文本,接触名人,感受到名人的精神品质,思想上受到一次次熏陶,体现了语文学科具有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用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影响自己的个性、品味,塑造健全的人格。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学生预习阶段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杰出的贡献,再赏析人物典型事例,最后复习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第二类:名人生活篇。包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对名人怀着敬仰之情,那组合的这类课文就拉近了学生与名人之间的距离,文本的写作也更注重于对人物细节的描述。因此,在总结前类

4、课文基本学法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物细节表现手法的学习和运用。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学生预习阶段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杰出的贡献,再赏析人物典型事例,最后复习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重点进行方法的迁移。第三类:群体形象篇。大江保卫战及补充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此类课文主要通过对群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人物甘于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大江保卫战,写了人民子弟兵的群体形象,它与前两类课文既有联系,客观上又是存在着区别的。联系:从情感目标的培养来说,无论是表现群体还是个体,文本都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人物内在品质,突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因此,借助于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是这三类写人类课文的共同目标。大江保卫战同

5、样需要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民子弟兵的精神品质.区别:从写作的手法上来说,作为一篇通讯报道,大江保卫战通过多个场面的描写,群体与个体的结合,采用多种手法相结合,在刻画保大堤的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写法;在写救群众的场面时,又是将虚实相间的写法及排比、比喻、借代修辞巧妙结合,使得本文的价值在另一个维度上有所体现.这是前两类课文无法教给学生的写作特色。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前面重点指导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更多写人的方法.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写人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基础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该类课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基础扎实,有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方法

6、.对人物的品质体悟有着较强的语感,对学习也充满着信心。这类学生在本年级还是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而有些同学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方法不够恰当,相对自己缺乏信心,尤其当他情绪波动或成绩不进步时更容易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些学生占大部分。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经过努力,对他的现状也没有发生改变,以至于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有些自我放弃.五年级学生在以往学习写人类课文的时候,对如何阅读、把握写人类课文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逐渐有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在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以名人的精神、伟人的品性去影响和熏陶他们,建立起他们精神世界的榜样。

7、我们在前几篇写人类课文的教学中明显感觉到语文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所起到的重要价值,用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影响到学生的的个性、品味。大江保卫战事件那是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的往事了。然而人民子弟兵的形象却是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媒体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尤其是512地震中和今年芦山地震中感人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对孩子们的印象较深。因此,他们知道要上这节课时,内心对解放军的敬仰之情就犹然而生了,而且课前也很积极地去查找98年抗洪抢险的资料了。鉴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学会点面结合,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2.通过字词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团结抗洪,舍生忘死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

8、活动设计意图一、常规积累课前和学生回顾背诵的有关于长江的诗词回顾背诵二、有效导入1你能说说对长江的了解吗?2然而孕育我们人类文明的长江却在1998年发怒了,它发起滔滔洪水向人类宣战了!一场战争就这样打响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大江保卫战。谈谈对长江的了解齐读课题从学生对长江已有的知识层面进入,这样学生既不会对进入文本学习毫无准备,又激起学生对这场战役的兴趣。同时也是对下文学习作铺垫.三、整体感知1读题质疑2.学生读书,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得句子多读几遍。3检查读书的情况(1)指名读词串,注意字音的纠正()读每串词语,说有什么感受。()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9、(4)再齐读词语4.由词语理解,牵出课文中的场景-保卫大堤,课文还描写了什么场景?5。读段落,练习用小标题概括段意。6.解决质疑,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7.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围绕课题提出问题自读课文读词语说说每串词语给自己的感受提出难理解的词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读,交流理解学生说课文描写的场景学生读文,交流小标题,选取最恰当的解决质疑概括课文内容巩固质疑方法,提高质疑的质量。以质疑入手进行组织教学,长此以往,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词串的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重点词语,而且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词语的理解

10、不能脱离文本,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清脉络,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巩固叙事文章的四要素,知道借助小标题来概括内容。四、核心推进(一)感受险情的危急1。出示文字,指名读,说说从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2.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洪水的汹涌,指导朗读好句子3。出示长江流域图,讲述长江中下游地势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堤坝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二)体会官兵急迫的心情和大无畏的精神。出示句子,齐读教师采访官兵3引导学生读好句子。4。小结,点题学生交流看视频,说感受,有感情朗读句子学生谈谈大堤决堤的后果学生齐读学生体验官兵的心情,交流播放了洪

11、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短短的两个采访问题,“能不能歇脚”牵出战士们为保大堤、救群众的急迫心情;一个“怕不怕”牵出了战士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五、总结本课在9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件,记者们拍下了很多感人的画面,请欣赏课件2。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学生听音乐,看画面看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战场上的感人画面。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铺垫。第二课时教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承接导入课前积累:收集课外描写人民子弟兵的文学作品出示:柯

12、岩致战士. 1998年的夏天,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倾袭了华夏大地,又是子弟兵,仍是人民的子弟兵冲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交流感受齐读课题用教师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很快带着情感走进文本.二、核心推进1.读一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觉?用个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出示词语:第一组,日夜兼程、堤坝鏖战、劈波斩浪;第二组,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铮铮铁汉。)2读了课文,哪个场景给你一种气壮山河的感觉?概括说说。(师板书:保大堤)3请同学们用心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这场战斗的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

13、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可以是几个词,也可以是几句简短的话。 4.预设“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a体会到子弟兵行动敏捷,救援神速。(指导朗读:哪个字最有力量感?要读得干脆利落!像指挥员那样。)b这里把四百多名官兵比作长龙,从这个比喻中你体会到什么?(长龙说明人多,人多力量大,就能战胜洪水保住大堤。体现了子弟兵英勇气概、大无畏精神。)“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a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他们全然不顾,战士们他们不顾什么,想想在扛沙包的时

14、候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想象洪水袭击过来时(肩膀上扛着沉重的沙包,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肩膀被麻袋磨破了皮,磨出血来.狂风暴雨的袭击,义无反顾地向大堤奔去。)c因为他们心里只顾什么保住大堤!这么多战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百多名官兵凝聚成了一股力量,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指导朗读:体会得真好,看来战士们的行为已经惊动你的心魄。来,把你的感受送到文字当中 ,再来读读刚才这几句话.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a子弟兵们有生命的危

15、险吗?(有,也许在跳下的那一刻,正好被水中的尖石刺进脚底.就会被激流给冲走了。就被迎面而来的巨浪吞没了.)引读:可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个b见过滔滔洪水中血肉筑成的人墙吗?(出示图片)战士们立下感人的誓言(出示: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c狂风、暴雨、巨浪不会为战士们呐喊、助威。那是子弟兵们在为自己鼓气加油。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指导朗读: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官兵们浑身上下可是伤痕累累啊。怎么读这句话,才能用你的感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5。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他们同心协力,英勇无畏与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战斗.作者也由衷地发出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