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492847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 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 互位置关系。2. 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 曲线。3. 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4. 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90, 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5. 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 自深层的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 波长,则无屏蔽作用)。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则接收到的下部界面 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

2、6. 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能力。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 (Z二VP)。7. 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 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8. 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 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 频出现。9. 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时距曲线斜率的 倒数。10. 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 系数。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三分量三维;AVO

3、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2. 振动在介质中 传播就形成波.地震波是一种 弹性波。3. 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 检波器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变 为-电信号 。4. 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 覆盖次数 发生变化。5. 沿排列的CMP点距为1/2道距。6. 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时,为宽方 位角观测系统。7. 线束状三维勘探中,子区是指两条相邻的震源线和两条相邻 的接收线所确定的区域。8. 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联络测线_,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 主测线二。6.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界面上下地层的波阻抗差异的 大小。7.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 水

4、平(横向)分辨率和 垂直(纵 向)分辨率。8. 在行业标准中规定,覆盖次数渐减带一般要求大于 偏移孔径 和最 大炮检距的 1/5(或20%)二.计算题(10分)1. 计算下图中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Pcm3V=3000m/sP 2=3g/cm3v2=5000m/sR=(p v -p v )/ (p v + p v ) 2 2112 211二(5000*3-3000*/( 5000*3+3000*2. 双井组合激发时,如单井药量为8kg,要使组合爆炸得到良好的效果, 两口井的距离应不低于多少米?D=3Q1/3=3*81/3=6m四.问答题(40分)1. 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各层介质之间有

5、波阻抗的差异。2. 什么是组合检波,它在地震勘探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将多个检波器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接收地震波,称为组合检波。组合检波在地震勘探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传播方向 不同和统计效应来压制干扰波的一种有效方法。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与 有效波方向上有差别的干扰波,首先检波器组合可以使信号增强,但有效 波增强幅度大,干扰波相对得到压制。其次,检波器组合可以使通放带变 窄,则相应压制带就变宽了,所以说可以压制方向存在差别的干扰波。3. 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低速带的存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和产生散射及噪音,并使 反射波旅行时显着增大。低速带厚度、速度都会沿测线方向改变

6、,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畸变, 使地下构造形态受到歪曲。低速带底部有明显的速度突变,使地震射线剧烈弯曲。4. 什么叫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如何提高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指用地震记录沿垂直方向能够分辨的最薄地层的厚度。提高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主要方法:选择合适激发和接收条件,设计 合适的观测系统,提高地震波主频和频带宽度;在资料处理中采用反褶积 等方法,压缩地震子波延续时间。采用横波勘探也可以提高垂向分辨率。一. 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 波前:地震波从爆炸点开始向地下均匀介质中各方向传播时,在某一 时刻把空间中把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则该曲面称为该时刻 的波前。2.

7、 主频:频谱曲线极大值所对应的频率,也就是一般说的地震脉冲的主 频率。3. 临界角:使折射线正好沿两介质的接触面传播时的入射角。4. 横向分辨率:为沿水平方向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的宽度。5.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6.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 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想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7.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8. 取样(采样)定理:频带有限函数可以用对它等间隔取样的一组离散 值近似表示,取样数对最高频率每周期不能少于2个。9.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遵循时间最短原理。10. S波:在

8、传播过程中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AVA振幅随采集平面的方位角的变化;CMP共反射面元(共中心点)。2.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 最短时间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传播过程中将遵循费马原理。3. 线束状三维观测时,总覆盖次数等于 纵线方向 覆盖次数乘以 横线方向覆盖次数,最低不少于最佳品质二维覆盖次数的 纪。4. 列举出地震记录中常出现的五种干扰波 环境噪声、面波、声波、 折射波、侧面波等。5. 三维勘探设计中,可获得反射资料的三个区带为覆盖次数渐减带、 偏移孔径区带和可用解释资料区带。6. 在勘探目标深度确

9、定和装备允许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Xmax)主要 由速度分析精度需求和动校拉伸要求确定。7.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非纵测线和 纵测线 两类。8. 一个谐振动是由_振幅、_频率_和初相位 三个量确定的,改变 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三. 计算题(10分)1. 二维地震采集,双边放炮,接收道为N=480道,覆盖次数n=80次,无 障碍情况下,炮点间隔是多少道?D=NS/2n=480*2/(2*80)=32. 某反射界面,上覆地层波速为3000m/s。下伏地层波速为6000m/s,求 此界面的临界角。sin 9 =V/v2=3000/6000=9 =300四. 问答

10、题(40分)1. 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 什么?反射界面埋藏越深,则视速度越大,即时距曲线越平缓。2. 激发介质性质对激发效果有什么影响?在低速疏松岩石中激发时,能量被大量吸收,产生的振动频率低、能 量弱;在坚硬岩石中激发所得到的振动频率偏高;应选用可塑性岩层, 在胶泥、泥岩中激发得到的振动频率比较适中。3.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压制效果如何?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随机干扰,提高信噪比。当组内各检波器之间的距离 大于该地区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m个检波器组合后,其信噪比增大 5倍。4. 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产生地震绕射波,用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 答地震波在传播的过

11、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地层岩性的突变点(如短程的 断棱,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等),这些突变点会变成新的震 源,再次发出球面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波称为绕射波。通过偏移叠加处理,可以有效地收敛绕射波。一. 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 直达波:从震源直接沿测线传播的波,没有遇到分界面。2. 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 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3.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 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4. 虚反射:地震波从爆炸点向上传播,然后又在风化层底面或地面向下 反射的能量。5.

12、均方根速度:把层状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均匀介质的双曲 线型时距曲线求出的速度。也就是把各层的速度值的平方按时间加权平 均,再取平方根。6. 广角反射:入射角接近或大于临界角的反射。在接近于临界角时,反 射系数可以具有较大的数值。7. 非纵排列:反射法的一种布置方法,炮点与检波线不在一条线上,离 开排列有较大距离。也叫非纵排列。8. 倍频程:频率之比为2 (或1/2)的两频率之间的间隔。9.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范围内,地震波传播速度比下面的地层 地震波速低得多,这个深度范围的地层叫低速带。也称风化带或风化层。10. 波剖面:描述质点位移与空间关系的图形叫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 通

13、常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 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NMO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 ;CRP共反射点。2. 在没有环境噪音的情况下,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顼 层折射波 。3. 面元细分观测系统要求保证震源线和检波器线间距不是 道距 的整数倍。4. 面元细分在满足地质解释上的优点缩小面元尺寸提高辨和 扩大面元尺寸提高资料 信噪比。5. 可控震源激发的项宽是可以控制的,而井炮则不然。6. 当接收道数、单位面积的炮点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面元尺寸大小决定 着覆盖次数和信噪比高低。7. 检波器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 (或1/21/)时,/- 则

14、y的这个变化范围就是 通放带。右图是4个检波 器线性组合时的方向特性曲线。8. 转换波的速度 小于 纵波速度。9. 纵波激发时,反射波中,不产生*反射。10. 地震波从爆炸点向上传播,然后又在风化层底面或地面向下反射的能 量称为虚反射。11. 信噪比大于1的频带宽度称为优势频带。12. 采用可控震源激发时,扫描频带宽度要适合地层反射的响应,扫描 方式、出力、扫描长度、震动台次 要有利于改善子波和提高信噪比。三. 计算题(10分)1. 某高陡构造区主要勘探目的层共3层,从浅至深深度分别为1000m、 2000m、3000m,速度分别为2800m/s、4000m/s、5000m/s,地层最大倾角

15、都为450,在不考虑考第一菲涅尔带半径和入射角情况下,其偏移孔径为 多少?M=Ztan e =3000*tan450=3000m2. 假设地层速度V=3000m/s,倾角二30。,对于f=60Hz的地震波,道距Ax 取多大才不会产生空间假频?A x=V/(2fsin e )=3000/(2*60*sin30)=3000/(2*60*=50m四. 问答题(40分)1.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当波从介质1传到介质2,两种介质的阻抗不同时,在分界面上会产生 透射和反射,且满足斯奈尔定律。2)当V2V1时,透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ec,时透射 角达到90度,这时波沿界面滑行,称滑行波。3)滑行波是以下层的介质速度V2传播。4)由于两种介质是密接的,为了满足边界条件,滑行波的传播引起了上 层介质的扰动,在第一种介质中要激发出新的波动,即地震折射波。2. 试述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点。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3. 干扰波与有效波的主要区别。1)传播的方向可能不同。2)频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