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48779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6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1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进入密闭炉岗位严格遵守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2 检修设备严格执行检修挂牌制度和工作牌制度,被检修的设备必须停机断电,检修牌悬挂在被检修设备的控制箱上,悬挂、拆卸检修牌由同一人操作,他人不得代替。检修作业至少两人,不得一人独立作业。3 清扫卫生严格执行清扫卫生的挂牌制度,被清扫的设备必须停机。清扫卫生的警示牌悬挂在被清扫设备的控制箱上,悬挂、拆卸警示牌由同一人操作,他人不得代替。4 配电箱挂设有检修牌或清扫卫生的警示牌,任何人禁止操作设备。待工作完毕,拆除检修牌或警示牌后,岗位工方可操作。但清扫破碎线设备,挂牌、拆牌由破碎班长操作。5 转动设备

2、试机由岗位工在本地操作。试机时,检修负责人、岗位工始终在现场,确认开动的设备周围无人及障碍物时,岗位工方可试机操作。试机过程中岗位工坚守岗位,不得离开控制箱,但破碎线设备的试机工作由破碎班长操作。6 密闭炉空间动用明火,严格动火制度,必须向专职安全员申请,办理动火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7 检修密闭炉二楼设备、净化系统、除尘大引风机及环形加料机,电石炉必须停电。8 禁止吸烟及携带火种,禁止在岗位上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保持各岗位环境的整洁和工作通道的畅通。9 各岗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现场的通风风机全部打开,以防CO中毒或爆炸事故发生;10 检修需动火,必须执行动

3、火六大禁令10.1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10.2 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10.3 不进行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10.4 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10.5 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10.6 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11 凡进入设备或容器内,必须执行化工部“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以确保人身安全。11.1 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11.2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11.3 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11.4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11.5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11.6 必须佩带规定的防护用具。11.7 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监守岗位。11.8 必须有抢救后

4、备措施。12 紧急停电操作12.1 COt线及设备发生大量泄漏现象,严重危机人身安全。12.2 四楼或监控画面上突然发现电极筒内冒黑烟。12.3 电极软断、硬断、下滑危及人身和设备的电极故障。12.4 导电系统出现放电现象或发生短路。12.5 炉内设备大量漏水,具体反映在:当氢氧分析仪显示的氢含量超过18%,而且呈跳跃式继续上涨时。12.6 料仓空仓。12.7 炉底、炉壁严重烧穿。12.8 出炉口大量漏水,危机安全生产时。12.9 变压器发生故障及其油冷却系统发生大量漏油。12.10 电石炉出现大塌料或者电极电流瞬间下降超过30KA。12.11 液压系统发生大量漏油。12.12 动力电突然跳闸

5、导致循环水供应中断。12.13 发生火灾或其它严重事故。12.14 净化系统氧气含量超标(Q含量突然超过衿,出现设备故障(粗气或净气风机故障及防爆膜爆裂)。13 降负荷停电13.1 COt线及设备发生泄漏现象,危机人身安全。13.2 循环水断水。13.3 料管不下料。13.4 当环形加料机的某个料仓连续两个小时未上料。13.5 当净化系统氢氧分析仪检测出氢含量超过15%,而且还在连续不断的上涨。13.6 电石炉变压器出现轻瓦斯报警。13.7 在出炉过程中出炉小车突然发生脱轨、电石锅倾覆或炉眼堵不上,危机人身和设备安全。13.8 压缩空气、氮气气路、炉气管线发生故障造成压力过低,无法维持正常生产

6、时。14 电石炉发生电极事故,第一发现人必须立即通知配电工采取紧急停电措施,现场人员及时撤离,领导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统一指挥。15 出炉口大量漏水,第一发现人必须立即通知配电工采取紧急停电措施,迅速关闭相应控制阀门,同时启动卷扬机,将电石锅拉出炉口,现场人员及时撤离出炉现场,值班领导得知汇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统一进行指挥。16 液压系统发生大量漏油,第一发现人必须立即通知配电工采取紧急停电措施,迅速切断油路阀门,无关人员及时撤离,领导得知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统一指挥。如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或干沙扑灭,禁止用水扑救。17 密闭炉入口处应设置警告标志,现场符合进入条件或检修条件,维修人员方可进入,由专人对其进

7、行监护;18 报警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19 为防止气体泄漏等意外事故发生,必须备置必要的检测仪、防毒面具,急救护具。20 操作人员作业过程中如感到身体不舒服(如头痛、呼吸困难呕吐等),应立即通知组长或有关领导,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或到医院进行治疗,禁止继续操作,以免发生事故。21 巡视检查和检修作业时,戴好安全防护用具,随身携带CO气体检测器,巡检人员和监护人员检测CO气体时距离管线、设备在1米以内。巡检人员保持与中控室的联系,以防种种原因而造成CO中毒。22 进入产生和存贮CO气体的工作场所,必须先观察CO线检测彳4或使用CO检测仪进行检测,符合进入条件或检修条件,人员方可进入,其它无关人

8、员不得进入。工作现场CO勺浓度超过70PpM工作人员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佩戴COS滤式防毒面具。工作现场CO的浓度超过400PpM工作人员停止继续作业,迅速撤离或跑到通风处及上风向处,立即通知配电工和值班领导采取停电措施,停电后再查找原因。氧气浓度在18以下,有毒气体浓度2以上地方,各种型号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23 不得随意进入井下或沟内工作,必须做好各项安全措施及通风措施,专人监护方可作业。24 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安全注意事项24.1 面罩的外表应平滑,无气泡、无毛刺,无影响气密的缺陷。24.2 滤毒罐外表应平滑,无毛刺,标色(白色)正确,无影响致密的缺陷。24.3 面罩观察眼窗视

9、物真实且清晰,镜片不能破碎。24.4 导气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弹性,弯曲成180时应保证气流通畅,气密好。24.5 佩戴面罩时气密性完好,无漏气现象。每次使用如下:24.5.1 在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前,先将滤毒罐上盖扭开、下胶盖打开,然后将滤毒罐上口接在导气管的母口上,导气管公口接在过滤式防毒面具上。24.5.2 佩戴防毒面具时,使用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头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面具,使面罩紧贴面部,无明显压痛感。佩戴防毒面罩的方法:将中、上头带调整到适当位置,并松开下头带,用两手分别抓住面罩两侧,屏住呼吸,闭上双眼,将面罩下巴部位罩住下巴,双手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撑开头带,由下而上戴上面罩,并拉紧头带,使面

10、罩与脸部确实贴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24.5.3 负压测试:用手掌捂住滤毒罐,吸气会使面具轻微向内陷、摒住呼吸五秒钟以上,面具应保持内陷状态。24.5.4 正压测试:用手常捂住面具下方的出气阀并均匀呼气,面具应会轻微鼓涨但不会有空气逸出。24.5.5 如果上述任一测试失败,则应重新调整面具主体及头带组合,并重复以上测试直至气密,测试失败禁止使用。24.6 佩戴时应注意不要让头带和头发压在面罩密合框内,也不能让面罩的头带爪弯向面罩内。另外,使用者在佩戴面具之前应当将自己的胡须剃刮干净。24.7 每次使用完后,面具必须清洁干净,不使用时,应将整个面具存放在密封的塑料袋内。24.8 过滤式防

11、毒面具应专人专用,禁止人为损坏或破坏。25 滤毒罐安全注意事项:25.1 安全员负责检测滤毒罐的有效性。定期称量罐的总重量,认真做好记录,告知维修负责人和使用人。滤毒罐内药剂极易吸潮失效,当罐体总重量大于罐体上标注的重量时,必须停止使用做失效处理。25.2 每次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记录开始使用的时间,现场监护人负责监护,使用时间超过有效防毒时间,监护人负责通知使用者立即离开工作现场,停止继续使用滤毒罐。25.3 滤毒罐每次使用后将罐体上、下防潮封盖打开,放置在干燥通风处,用空气对罐内药剂上吸附的一氧化碳进行置换,置换时间必须一小时以上,最后将罐体上、下防潮封盖盖好,收回到干燥处保存,防止受潮失效

12、,待下次使用。25.4 滤毒罐有效期为五年,面具使用期限为三年。每个面具、滤毒罐必须做好有效期的标示,无标示、模糊不清或超过有效期视为失效,禁止使用。26 密闭炉检修安全注意事项26.1 检修CO管线及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26.1.1 工作现场保持通风良好,有必要时现场安装通风设施。26.1.2 工作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禁止一人独立工作,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随时使用检测仪检测CO勺浓度。26.1.3 严格执行进入容器、设备内部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动火制度和工作票制度。26.1.4 检修前的安全措施26.1.4.1 首先挂牌作好标志,切断气体来源,在所有与容器相连的管道、阀门上加盲板

13、进行隔绝,必要时应拆掉一段管道与系统彻底。水封内必须将水注满,冬季做好防冻措施。电动设备需挂牌,切除电源。26.1.4.2 接着使用氮气对容器内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清洗、置换。26.1.4.3 然后在需要检修的管线、设备和容器内进行取样分析,动火指标符合:乙焕2哨%(体积),氢气(传)%(体积比),一氧化碳(CO%(体积比),进入容器指标规定:检验容器内含氧量在18-21%,乙焕(C2H2)%(体积比);一氧化碳(CO%体积比),氢气(建)%(体积比)26.1.4.4 进入容器前做燃烧爆炸实验,合格后方可进入进入容器内作业。26.1.5 检修时的安全注意事项26.1.5.1 在容器内检修,打开排

14、放阀及顶盖,禁止打开氮气阀。26.1.5.2 检修压力容器严禁在承压状态下敲打和维修。26.1.5.3 进入容器内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容器内不得随意解下安全用具。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另一端要固定在容器外的设施上,当容器内有毒物质超标时,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容器,待查明原因消除隐患方可再进入容器作业。26.1.6 加堵和拆除盲板的安全注意事项26.1.6.1 设备必须停止运行,切断气体的来源。26.1.6.2 加堵、拆除盲板时操作人员佩戴好长管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26.1.6.3 加堵和拆除盲板作业时,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随时检测CO勺浓度。26.1.6.

15、4 现场通风良好,人员站在上风向处。26.1.6.5 作业人员在装设盲板时先安装进口,再安装出口,拆盲板时,先拆出口,再拆进口。26.1.6.6 禁止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及两处以上安装和抽堵盲板作业。26.1.6.7 检修时,禁止任意挪动、移动管道上的盲板。26.1.6.8 盲板必须密封严实,无裂纹、无孔洞现象。26.2进入电石炉内维修时的注意事项26.2.1 电石炉停炉,直排打开,净化系统置换合格。26.2.2 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随时检测CO勺浓度。26.2.3 维修人员进入炉内戴防护眼镜。26.2.4 人进入电石炉内必须站在踏板上,禁止脚踩踏料面。26.2.5 进入炉内时必须有专人监护,监护人注意炉内的温度,防止人员中暑。26.2.6 电极周围作隔热措施,防止人员烫伤。26.3检修环形加料机的安全注意事项26.3.1 检修环形加料机,电石炉必须停电。26.3.2 工作现场保持通风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