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48369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相似中药鉴别总结—中药学南大(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黄与桂枝:一样点:均为辛温发散之品,归肺、膀胱经。均能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不同点: 麻黄微苦,辛味较浓,发汗力强,重在宣肺,多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咳喘实证和风水水肿。桂枝味甘,温性较著,发汗力缓,重在温通阳气,风寒表实、表虚均宜。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及痰饮、蓄水、心悸等证。防风与荆芥:一样点:均味辛,微温。且温而不燥,药性和缓,皆能祛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不管风寒、风热均可用之,常相须为用。另可用治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透散之力较强,兼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祛风之力较胜,性润不燥,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

2、药,且能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白芷、细辛与藁本:一样点:均能发散风寒湿邪,止痛风寒感冒、风寒湿痹及头痛等证。白芷、细辛尚可通鼻窍 鼻渊。不同点:羌活上升发散,作用强烈。尤宜于上半身风寒湿痹及太阳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面诸痛。并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止痛之力强,善治少阴头痛;又能温肺化饮。藁本性味俱升,善达巅顶,治外感风寒,巅顶头痛太阳。不同点:苍耳子又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及 风疹瘙痒等证。 辛 夷药势上行于头面,善通鼻窍,专治鼻渊。苍耳子、辛夷一样点:苍耳子 均能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辛 夷 宣通鼻窍鼻渊头痛。不同点: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又能疏肝解郁。葛根主升

3、脾胃清阳之气而生津止渴、止泻痢。并能解肌发汗,风寒、风热表证均宜。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以达升阳举陷之功,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并能清热解毒。柴胡、葛根与升麻一样点:三药均能发表表证发热;升阳清阳不升。其中: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气虚下陷。升麻、葛根:透疹麻疹不透。薄 荷发汗力强,长于清利头目, 兼疏肝解郁。牛蒡子散结力大,长于宣肺祛痰, 又解毒消肿,兼能通便。蝉 蜕甘寒清泄,长于开音, 又退翳明目、息风止痉。薄荷、牛蒡子与蝉蜕鉴别:三者均可:疏散风热风热表证,风温初起利咽风热壅盛,咽喉肿痛;透疹风疹瘙痒,麻疹不透。菊花与桑叶鉴别:桑叶:疏散力强,偏于清肺润肺止咳,兼能凉血止血。菊花:明目力胜,偏于

4、清热解毒。 一样点: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目赤昏花。石膏与知母鉴别:一样点:均为甘寒之品,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肺胃有热之证。常相须为用。 石膏辛而大寒,重在清解,长于清泻肺胃实火。煅后外用能清热收敛。 知母味苦而寒,重在清润,偏于滋润肺胃火燥,长于滋肾泻火,又能润燥通便。黄芩偏清中上焦湿热; 长于清泻肺及少阳胆火; 兼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黄连偏清中下焦湿热。 长于清心、胃、肝经实火; 为湿热泻痢要药。黄柏偏清下焦湿热。 长于泻相火,骨蒸劳热多用。黄芩、黄连、黄柏鉴别:黄芩 均清热燥湿湿热证;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脏腑炽热

5、证;黄柏清热解毒热毒疮疡证。三药均有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等副作用,故脾胃虚寒者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金银花与连翘鉴别:不同点: 银花疏散风热之力优, 兼凉血止痢:热毒血痢; 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 兼散结消痈,为疮家圣药; 利尿:热淋涩痛。 一样点: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均为要药;疏散风热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相鉴别: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 血热毒盛之斑疹吐衄多用。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常用于瘟毒发斑等证。青 黛长于清肝火定惊, 用治肝火犯肺及肝热惊痫抽搐一样点:清热解毒痄腮喉痹,痈肿疮毒,丹毒凉血热入营血,身热发斑,吐血衄血。其中:大青叶清热利咽用于咽肿口疮及板蓝根 外感风

6、热或温病初起。鱼腥草金荞麦 鱼腥草为治肺痈要药。 兼能利尿通淋湿热淋证。 金荞麦可用治瘰疬、咽喉肿痛等证。鱼腥草皆归肺经长于治内痈。清热解毒金荞麦消痈排脓主治肺痈及肺热咳嗽。 跌打损伤 红 藤又活血祛风 风湿痹痛 经闭痛经。 败酱草消痈排脓之力较强, 又能祛瘀产后瘀阻腹痛。红藤败酱草 红 藤 清热解毒止痛肠痈腹痛要药败酱草 射干 又能消痰用于痰盛喘咳证。山豆根 泻火解毒消肿之力较强,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马勃 又能止血,内服、外敷均可。射干、山豆根与马勃鉴别:一样点:三者皆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清利咽喉,主治咽喉肿痛,为喉科常用药。 生地养阴生津之力佳, 善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 玄参泻火解毒之力

7、强,咽喉肿痛; 兼利咽散结 瘰疬痰核; 痈肿疮毒,脱疽。生地与玄参鉴别:一样点: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养阴生津阴虚火旺,津伤口渴且均为甘寒滋腻之品,易助湿碍胃恋邪,故热邪尚在气分而未入血分者不可早用;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慎用。丹皮清热凉血力强。 兼能退虚热:善治无汗骨蒸及肠痈。 赤芍活血化瘀力胜,又能止痛。 兼泻肝火:目赤翳障。牡丹皮与赤芍鉴别:丹皮清热凉血:温热病热入营血。 赤芍活血化瘀:血瘀证,瘀热互结者尤宜不同点: 大黄味苦,泻下力强, 冷积、食积、湿热积滞均可用之。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兼活血祛瘀瘀血阻滞; 清泄湿热黄疸、淋证。 芒硝味咸,软坚力胜, 外用清热解毒用于乳痈、回乳,

8、及疮疡、咽痛、目赤。大黄与芒硝鉴别:一样点: 泻下攻积实热积滞便秘;苦寒沉降 常相须为用 清热消肿外科痈肿疮毒。 不同点: 作用最强,善行经隧水湿。甘遂又能逐痰涎风痰癫痫。 入丸散,每次0.51g。 作用较缓,偏行脏腑水湿。大戟 入丸散服,每次1g。 作用最缓,善泻胸胁水饮。芫花又能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入丸散服,每次0.6g。甘遂、大戟与芫花一样点:甘遂 峻猛有毒多入丸散,内服醋制。 大戟 泻水逐饮水肿,臌胀,痰饮。 芫花 消肿散结疮痈肿毒。不同点: 治痹痛以上半身为佳。 羌活 发散力强,善治太阳头痛。 治痹痛以下半身为优。 独活 善治少阴伏风头痛。羌活与独活鉴别:一样点: 祛风湿风寒湿痹;

9、 解表风寒挟湿表证; 止痛头痛牙痛,瘀血疼痛。 秦艽与防己一样点:祛风湿风湿痹证;止痛不同点秦艽 风湿热痹尤为适宜;1.祛风湿风药中之润剂 风寒湿痹羌活、川芎。2. 通络中风半身不遂。 止痛各种疼痛证。 骨蒸潮热知母、地骨皮。3.退虚热 为治虚热要药 小儿疳积发热薄荷。4. 清湿热湿热黄疸。防己1. 祛风湿: 风湿痹证湿热偏胜者尤宜2. 止痛:牙痛,肝阳上亢头痛降血压; 外伤瘀血疼痛; 手术后疼痛等。 风水证; 皮水证;3. 利水消肿 尤宜于下肢水肿 湿热腹胀水肿; 脚气肿痛木瓜。 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 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不同点: 辛温苦燥,祛风湿,强筋骨力强, 五加皮为治风湿久痹之要

10、药; 兼利水消肿湿痹肿痛; 质偏润,补肝肾,养血安胎力胜,桑寄生 为治腰痛,胎动不安,胎漏之要药。五加皮 桑寄生一样点:五加皮 祛风湿 风湿痹痛,筋骨拘挛 补肝肾 桑寄生 强筋骨 腰膝酸软无力 。 不同点; 微温,化湿解表力强,辛散不峻烈。藿香 化湿不燥热,为芳化湿浊之要药。 兼能和中止呕多种呕吐证。佩兰 性平,以化内湿、辟秽浊为长。 善祛脾经湿热秽浊脾瘅证。藿香与佩兰成效比较:一样点:藿香 化湿醒脾湿浊困脾证; 气味芳香 佩兰 发表解暑外感暑湿表证、湿温初起。 藿香与香薷成效比较不同点: 藿香化湿力胜,又能和中止呕; 香薷解表力强,又能利水消肿。 一样点:藿香解表暑天感寒;辛微温化湿湿阻中焦

11、;香薷解暑暑湿证。 不同点: 辛散为主,可祛内外湿邪,苍术 为燥湿健脾要药。 并能散寒解表、明目。 苦燥为主,又能行气、消积,厚朴 偏治内湿,为消除胀满要药。 并能降气消痰平喘。苍术与厚朴鉴别:一样点: 皆辛苦温燥,主入脾胃经。 均能燥湿运脾,用治湿阻中焦之证,常相须为用。 砂仁与豆蔻不同点:偏中下二焦,善理脾胃气滞。砂仁长于温脾止泻; 又能理气安胎胎动不安。 偏中上二焦,善理脾肺气滞。豆蔻长于温胃止呕; 又能芳香宣化湿温初起。一样点: 皆味辛性温,主入脾胃,气味芳香。 均能化湿湿阻中焦; 行气脾胃气滞; 温中止吐泻脾胃虚寒。 常相须为用。入汤剂均宜后下。 不同点: 性平和缓,健脾作用较强; 茯苓 为利水渗湿之要药。 并能宁心安神。 性凉,祛湿作用较强。 薏苡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