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规划规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48154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9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区规划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风景区规划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风景区规划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风景区规划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风景区规划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区规划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规划规范(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第1章总则第条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第条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第条风景区规划应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二个阶段进行。大型而又复杂的风景区,可以增编分区规划和景点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地段,也可以增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2、第条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2 .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3 .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4 .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

3、,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第条风景区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互协调。第条风景区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与规范的规定。第2章术语第条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第条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

4、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第条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第条景物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第条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第条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第条景群第条由若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第条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

5、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第条风景线也称景线。由一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第条功能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第条游人容量第条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第条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风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一定地域范围内允许分布的常住居民数量。是限制某个地区过量发展生产或聚居人口的特殊警戒值。第3章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第条基础资料应依据

6、风景区的类型、特征和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调查提纲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和典型调查。第条应在多学科综合考察或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完整、正确的现状和历史基础资料,并做到统计口径一致或具有可比性。第条基础资料调查类别,应符合表的规定: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大小类中类类1小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000-1/100000;1 .地形图中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小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量航片、卫片、遥感影像图、地下岩洞与河流测图、2 .专业图地下工程料与管网等专业测图1.气象资温度、湿度、降水

7、、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自2.水文资规划、防洪然料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与泥石流、资水土流失等源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条3 .地质资要地质灾害件料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4 .自然资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源资能源、矿产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1 .历史与化保护对象文化及地段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2 .

8、人口资二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料、构变化;游人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文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3 .行政区与村界、乡戈U经界及其他相关地界济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条景区范围的4 .经济社件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关专业考察报告及其规划主要农林牧副渔和教科文卫军与工矿企事业单5 .企事业位的现状及发单位展资料。风景区管理现状四1.交通运风景区及其可依托的城镇的对外交通运输和内、输风部交通运输的现状、规划及发展资料地风景区及其可以依托的城镇的旅行、游览、饮食、一2.旅游设与住宿、购甘施忆,-

9、,基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资料础3.基础工水电气热、环保、环卫、防灾等基础工程的现状.程及发展资料条件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1. 土地利大变更资料,五用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各类主要建筑物、工程物、园景、场馆场地等项2.建筑工目的分布状地程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量、质量、特点等资料其“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他圾、灾变和负3.环境资tt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料料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第条现状分析应包括: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各种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及其多重性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潜力、条件与利弊;土地利用结构

10、、布局和矛盾的分析;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社会与区域因素等五个方面。第条现状分析结果,必须明确提出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动力、矛盾与制约因素、规划对策与规划重点等三方面内容。风景资源评价第条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部分。第条风景资源评价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进行;2 .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3 .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第条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应符合表的

11、规定。风景资源分类表大中小类类类1.(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冰雪霜露(8)其他大景目早(1)大尺度山地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2.林石景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蚀余景观(10)洲岛、地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自景他地景然3.景(1)泉井(2)溪流江河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水源(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冰雪冰川(10)其他水景目早4. (1)森林(2)草地草原古树古木珍稀生物(5)植物生生态类群(6)动物群栖息地(7)物候季相景观(8)其他生景物景观1.(1)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

12、物园动物园(5)庭宅一园花园(6)专类游园(7)陵园墓园(8)其他园景目、早人2.(1)风景建筑(2)民居宗祠(3)文娱建筑(4)商业服务建文建筑(5)宫殿衙署(6)宗教建筑纪念建筑(8)工交建筑景筑(9)工程构筑物(10)其他建筑源3.(1)遗址遗迹摩崖题刻(3)石窟雕塑(5)纪念地胜(6)科技工程(7)游娱文体场地(8)其他胜迹迹4.(1)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5)民间文艺(6)地方人物地方物产(8)其他风物第条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第条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

13、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第条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应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第条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表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2 .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3 .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表综合评价层赋值项目评价权因子评价层(1)欣赏价值(2)科学价值1.景源价值(3)历史价70-8070值(4)保健价值(5)游憩价值(1)生态特征(2)环境质2.环境水平2量20-10(3)设施状况(4)监护管

14、理(1)交通通讯(2)食宿接3.利用条件5待(3)客源市场(4)运营管景感度奇特度完整度科技值科普值科教值年代值知名度人文值生理值心理值应用值功利性舒适度承受力种类值结构值功能值要素值等级值灾变率水电能源工程管网环保设施监测机能法规配套机构设置便捷性可靠性效能能力标准规模分布结构消费职能体系经济结构居民社会理(1)面积(2)体量4.规模范围5(3)空间(4)容量第条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2 .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3 .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4 .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5 .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6 .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7 .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