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479567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同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郊区农村垃圾管理情况的调查市市政管委研究室为了全面了解掌握郊区农村垃圾管理的基本情况,协调城乡发展、改善郊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市政管委根据市政府关于支持“三农”工作的部署和岐山市长的指示精神,由陈文占等委领导带队,分别对远郊区县环境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郊区村镇自然分布、人口数量,垃圾设施、作业队伍、管理制度、经费渠道,典型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县管理部门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到村镇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对郊区农村垃圾管理的总体情况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平时调研和检查工作掌握的情况,形成了对农村加大支持力度的思路,研究制订了解决问

2、题的对策措施。一、郊区农村开展垃圾密闭化管理的进程我市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10个远郊区县。全市4003个行政村、318万农业人口,远郊区县3671个行政村、农业户人口为276万,约占全市农业户人口的86.8。远郊区县83个乡镇辖区为山区、浅山区,总人口约为61万户、161.8万人。2002年以来,市政管委按照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的管理思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展了垃圾管理工作,并将工作思路由只管城区转移到城乡统筹管理,协调发展,逐步将密闭化管理范围扩展到六环路沿线地区。除近郊四区外,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门头沟6个区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在六环路以内地区开展了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怀柔、密云、延

3、庆、平谷等4个区县,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旅游景区建设了一批环卫设施。市、区两级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在环卫设施建设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力量。截止2004年底,全市用于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15379.6万元,新建、改建垃圾楼54座,建成小型垃圾中转站70座;新建、改建垃圾房2172座;建成地坑垃圾站23座,建成垃圾焚烧处理站3座;购置机动、人力垃圾车633辆(台);在垃圾投放点设置密闭式容器28508只。延庆、大兴、通州等一些远郊区县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步伐,区县环卫中心不断扩大作业范围,逐步形成了“属地清扫,统一清运,监管一体”的新模式。怀柔区环卫中心抓住推进农村城市化的

4、有利时机,先后与雁栖、渤海、庙城和怀柔镇、桥梓镇合作,对五个镇的30多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实行集中管理,每天按时保质密闭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大兴黄村镇、旧宫镇成立镇保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镇内路面8小时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消纳,由受益村出人、出作业成本,保洁中心统一管理。采取这种管理方式,既实现了日常保洁规范化,降低了作业成本,又安排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六环路内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除通州、房山有一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垃圾密闭化管理外,其他几个区县都基本达到了要求。一是垃圾密闭化收集、清运的专用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城镇地区和郊区间由垃圾楼、垃圾房、密闭垃圾容

5、器组成的收集设施网络已逐渐建立。城区大部分采用垃圾楼配合封闭式车辆运输,郊区采取了垃圾房辅以密闭式容器与垃圾中转站相结合,配合封闭式车辆运输,各种方式有机结合运往垃圾处理场。二是垃圾管理专职队伍逐渐构成。目前,各区除了原有的环卫服务中心外,街、乡(镇)也都新建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各行政村设立了保洁员,负责道路清扫和垃圾收集、运输以及环卫设施的日常维护。三是建立了专项经费渠道。各区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资金保障机制,村级承担垃圾处理费,乡(镇)保证专职队伍的运行费,区财政承担部分建设资金和处理费,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实现垃圾不落地工程奠定了基础。从整体看,由于我市开展垃圾密闭化管

6、理着手较早,基础工作扎实,效果比较明显。最近两年,六环路以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随处可见的成片垃圾已经基本消除,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六环路以外还有多个村镇环卫设施建设落后、管理薄弱、垃圾暴露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远离城镇的边远地区生活垃圾仍处于无人管理、无集中存放地点、无处理设施的“三无”状态。垃圾乱扔乱倒、随意堆放、简易填埋问题,已成为破坏农村人居环境、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问题之一。二、郊区农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经济正在改变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过去,农村垃圾以炉灰为主,和人畜粪便一起施于农田。现在许多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上超市、逛商场、大包小包地购物,商品包

7、装废弃物多了,由此产生的“白色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碎玻璃、破石棉瓦与腐败植物的混合体,其中许多东西不可降解。农村垃圾成分变化,使土地失去“自我消化”能力,又无人收集和科学处理,造成了对土壤和自然环境破坏。从当前郊区农村垃圾管理看,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农村的垃圾量在日益增多,而另一方面是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方法明显滞后,远郊区县普遍缺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市远郊农村垃圾每年约115万吨左右,3671个行政村中85的村没有符合

8、标准的垃圾消纳设施,仍以利用废旧坑塘简易填埋为主。延庆县15个乡镇373个村,就有237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更值得重视的是有些村庄的生活垃圾根本不作处理,随意堆放在村外,形成了“垃圾围村”局面;有的村把垃圾堆放在公路边、河流旁,且不能及时覆盖,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下游卫生和环境。2、日常管理、执法不到位在现阶段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还比较淡漠,习惯于把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随处堆放,而乡镇政府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一部分村镇虽然配置了垃圾容器,但没有专人管护,有的垃圾容器周围也全是垃圾,招致成群的苍蝇,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目前多数乡镇没有设立城管监察机构,城管执法还不能覆盖广大的农村地区,新增的乡镇城管分队

9、的执法区域也仅限于小城镇。而恰恰是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群众举报多,但执法力量明显不足,环境管理难以到位,导致垃圾渣土乱倒现象时有发生。3、缺少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和统一规划农村垃圾问题涉及区县多个部门,管理既有交叉,又有“空白”,谁都管,谁都统不起来。另外,不少区县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还没有把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纳入发展规划,专业环卫队伍主要负责城区和卫星城的垃圾清运等环卫保洁工作。各建制镇虽已组建了环卫队伍,但作业范围仅仅限于集镇街道,而对广大农村的垃圾收集、中转、处置缺少规范和统一管理。制订统一的发展规划,建立符合环境要求和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当务之急

10、。4、缺少环境卫生经费首先是远郊区县经济欠发达,区县财政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环境卫生,尤其是延庆、密云、房山、平谷、门头沟等区县环境治理任务重,资金压力更大。其次,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用于环境建设和整治的资金很少,一些纯农业村没有集体经济,因缺少自有资金,无法成立专业保洁队伍,维持村庄环境的日常保洁,导致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和处理。远郊农村乡镇经济实力本来就不如城区,如果得不到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很难有大的动作、好的效果。三、改善郊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措施与建议农村垃圾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及文明形象,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科学

11、规范农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状况,纳入有序管理,不仅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郊区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1、制订郊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市市政管委将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订2006年2010年北京郊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规范郊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同时要制订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建设规划、北京郊区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和农村厕所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要像重视城镇环境卫生一样重视农村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12、。一是力争在2008年完成平原地区农村和水源保护地、旅游景区、交通干线两侧的垃圾密闭化任务,2010年前基本实现全市农村垃圾密闭化管理。二是从2005年起,用三年时间集中清理整治河道、路旁、坑塘、田间地头和村庄周边形成的垃圾堆。2、明确综合协调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各区县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其他部门配合,明确分工,避免交叉。要落实责任,建立起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运输,区县负责处理的农村垃圾管理体系。按照这个原则,各郊区县都要建设1至2座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各乡镇在适当的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备运输车辆

13、,各行政村设立垃圾收集站(房)。各村垃圾送达中转站经分类、减量后,对不可能资源化的再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乡、镇(街道)一级要建立环卫专业队伍,并保障正常运行所需的经费。各村设立保洁员,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有专人负责。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广经济适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和处理技术各区县政府要依据全市统一规划,结合辖区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垃圾产量及地区特点,提出农村垃圾的最优化处理方式和技术方案,经市主管部门审定后组织实施。在加快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统筹安排乡镇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镇垃圾管理系统,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实现资源共享。原则上,人口相

14、对集中、又远离垃圾处理场的地区,可以建立自成体系的垃圾分选、处置站点,推广使用小吨位的焚烧炉进行垃圾处理。垃圾量小的边远山村,可设置垃圾容器和密闭化设施,定期压缩运输;或配置滚筒筛,筛上物定期压缩运输,筛下物就地堆肥处理。4、加大财政资金对村镇的投入力度,提升村镇环卫设施水平,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市、区两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资金的投入,其中包括三部分:一是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二是日常运行和管理经费补贴;三是此前形成的垃圾堆治理经费。市发改委应在环卫设施规划、立项审批、资金补助方面对远郊区县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尤其是对密云、延庆、房山、平谷、门头沟等经济欠发达、环境治理任务重的区县要重点扶持。各区县和乡镇政府发放环卫运行经费补贴,应对经济困难的纯农业村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执笔人:张思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