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47582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输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X整理,欢迎阅读参考!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1)翠岩禅寺在南昌市湾里区翠岩路北端,坐落在梅岭乐麓湾里盆地内。背靠洪崖山(又名伏龙山),其上有峰释迦峰,次高峰达摩峰,低峰灵官峰。翠岩禅寺始建于南北朝,是江西著名的寺庙之一,它和香城、双岭、云峰、奉圣、安贤、六通、蟠龙同为“西山八大名刹”。唐朝武年间,改寺名曰洪井,随即又改翠岩,南唐更名翠岩广化院。北宋以后,寺庙逐步败落,明朝竟然废为民居。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香城寺僧慧习、可学鸠倡议修复古

2、寺,吏部侍郎熊文举、知州陈弘绪力赞,并礼请古雪上人主持庙事。抗日战争期间,古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抗战胜利后,寺宇得到修缮,又请本乡石工雷世森在洪崖亭下峭壁上,镌刻了“阿弥陀佛”四个大字。现在,古寺重光,晨钟再续,梵音嘹亮,香客如潮,又恢复了“西山八大名刹”之首时的盛况。考试大xx整理迎笑堂,在寺后峰上,堂内以多道题壁诗而名闻于世。唐朝以来,前后有刘禹锡、牟融、曹松、欧阳修、岳飞等名人题诗于壁。堂前有九节筇、千年橘、鹤巢松。妙高台,台在寺前,北宋无尽居士张商英(尚书右仆射)游寺,寺僧保宁园玑迎于中途,二人问答组成了一首好诗,后题刻在妙高台上。慧泉,在大雄宝殿后面,泉从地下裂隙中冒出,因为

3、地下气体上逸,使泉水有规律地发出“咕、咕”声。泉水清沏见底,口感微甜,是上好的矿泉水。泉上建有“真源亭”,亭柱上镌对联:“慧灯常明照见五蕴皆空,泉水澄清洗涤不净尘劳”。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2)五指峰在茨坪西南面六公里处,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五指峰峰峦由东南向西北伸延,绵亘数十公里,气向西北伸延,绵亘数十公里,气势磅礴,巍峨峻险,至今杳无人迹,还是个“神秘世界”,人只能站在隔岸的“观景台”上远望其巍峨的雄姿,是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现已列为自然保护区。两边巨峰对峙,中间一条深谷,谷底为龙庆河,即井冈山河。半山腰有个“天军洞”,相传为当年太平天国军驻地,和五指峰相望的还有“龙

4、庆洞”。传说此洞曾藏龙居仙,当年红军曾在此顶严寒、斗冰雪,坚持了40多天游击战,故名“游击洞”。景区内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是短尾猴、木鹿、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的地方。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石鸡、石鱼,河谷峭壁上盛产石耳等。五指峰还有一座瀑布,落差约二百米,如同千尺素绢半空悬挂,在几公里以外就可眺见,并有流动感。五指峰瀑布是井冈山落差的瀑布。五指峰脚下有一群峦湖,如同一轮明月映照在茫茫云海之中,为主峰景区增添了迷人色彩。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和风景如画的高山流水,为避暑和旅游观光提供了大然场所。值得一提的是,面额一百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就是井冈山主峰五指峰。神游于此处的游客,往往会拿出一张百元大

5、钞,将画面和完景对照一番,这也别有一番情趣。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井冈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整个保护区春季峰峦叠翠,鸟语花香;夏末蛙蝉齐鸣,悦耳动听;秋日红叶映日,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冰晶似玉。介绍江西景点的导游词(3)渼陂的红古緑渼陂古村于南宋初年从陕西夏阳迁徙过来,夏阳是一个古称,现在大约在陕西韩城一带。那里也有一个叫做“渼陂”的地方。唐代大诗人杜甫到过那个地方,并写下了渼陂行这首诗,“渼”指波光鳞鳞的水,“陂”指岸,因为渼陂村座落在水的岸边。渼陂古村迄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个融祠堂文化、明清建筑、雕刻艺术、红色遗址为一体的古村落。永慕堂是渼陂古村的一个总宗祠。这个祠堂始建于南

6、宋初年。元末毁于一场兵燹,明朝正德年间也就是1519年重建,清朝加建的,是明清结合式的风格。重修的时候恰好是慈禧执政,上面的飞檐翘角是“凤在上,龙在下”,这个是一个“官帽”式的结构,通常出了大官才可有这么的结构,整个总祠一共有三个这么官帽式的建筑,上面每一个圆圈里全部有一个字,从右边看起有“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正面是“翰林第”牌,“翰林”是一个科举名,梁家璋是一身奋斗在科场直到69岁考取功名。全村人敬仰她的精神,为了激励后人,这个“翰林第”字匾放在总祠的大门。大门两侧有石狮,它们有公母之分,摆在这儿有避邪装饰之用。大家能够猜猜哪只是公狮,哪只是母狮。在我们右边是母狮,左边是公狮,通常

7、有三种区分方法。种从方位上讲。日常我们讲男左女右,在这儿就要说公左母右了。第二从它们的神态区分开来。母狮比较含蓄,双唇紧闭,古时候的女子讲究“三从四德”,笑不露齿,公狮就比较威风,仰天长啸。第三就是母狮怀抱小狮,很可惜这个小狮在的时候破坏了,因此看不清楚,公狮踩绣球,再看石狮旁边有一对红石柱,象竹节,也是那个时候大家祈盼子孙后代的生活能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上面镶嵌对联,上联: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当地名山钟灵秀,下联: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绕中流砥柱汇渊源。这副对联就很好地说明了渼陂古村的地理位置和人杰地灵。在村的左边有座芗峰,右边是紫瑶山,另外还有一条王江,也叫富水河围绕整个村庄,还有一

8、条渼水自南面绕村而过,门前这对石鼓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它通常只有出了举人以上才有这么大的石鼓,整个祠堂有三进,进,共有十七双石柱,二十副对联。每副对联全部是嵌字联,上联嵌“永”字,下联嵌“慕”字,因为这儿叫“永慕堂”,就是永远仰慕自己的祖先,听说以前当地过年时,村里的族长为了考验家人的才学,以嵌“永“慕”二字作对联的,写的好的便镌刻在石柱上,因此当地文风鼎盛,代代相承。正对面是抱厦且于园林设计,说明当初渼陂祖先思想开明开放,那个宝瓶上的标志叫“方天化戟”“戟”是古代十八般兵器的一个,放在这儿是有镇邪避雷之用,旁边有个鱼状的东西,那不是鱼,是“鳌”,传说母生九子,是鳌,第九才是龙,不是有独占鳌头

9、的说法吗,“鳌”就是,也说明这儿出了大官,中间有一条道,古时候叫官道。进入第二进,整个祠堂一共有三个这么的方块,个方块是以前渼陂xx在科场上取的功名或在外面谋得功利以后,衣锦还乡以后落轿的地方,也是以前女子出嫁或入嫁时落轿的地方。头顶有一副“太狮少保”图,“太狮”是皇帝的老师,说明当初渼陂村学识很高的人尤其多能够和皇帝和太子的老师相娉美。由此可见,当初这儿出了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同时能够看出当初这儿的人学识相当的渊博,也有师塾世家的意思。另外,前面还有一块“教授”的牌匾,渼陂古村以前出了一个“江州教授”和“太常博士”,这也说明当初这里的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们看旁边这个鼓,它的摆放是很有讲

10、究的,通常有三种摆法,种摆法是朝天摆,出皇帝、出天子只有皇宫里才有,民间是不许可,第二种摆法也就是和墙面平行,表明这儿出了大官;第三种摆法是鼓面和墙垂直就是通常祠堂的摆法。这个鼓日常是不能够随便敲的,只有村里发生重大事情才能够敲。这里有四个大字“忠”“信”“笃”“敬”,以前是挂有四幅这么的字画,经过很多年的沧桑,就有部分毁坏,后人把这四幅字画保管起来,并临摹了这四个字,也是那个时候的人期望后人“忠”对国家要有忠心,“信”就是要讲信誉,“笃”就实事求是,“敬”就是尊敬她人,这也是渼陂人的座右铭,渼陂村光清朝就出了六个二品,从哪里看得出这里出了二品呢?从建筑上看上面的横梁,一共有五根横梁,通常出一

11、品是七根,因为没有出一品,因此只有五根,但在两面墙壁的下方分别留了一条没有加横梁的红线,就期望后人能够出一品,比较方便的加了两根横梁。第二个方块是祭奠的地方,因为这儿供放的是神坛,也是当初村里族长落坐的地方,她坐在这儿对全村发号施令。通常进入第三进有三个门,这个中门日常是不开的,它只有在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才开启,两个侧门,一个中门两旁各有一个侧门“左通”“右达”。从“左通”进入第三进,第三进是清朝同治十年加建的,这里是朱伯儒先生的家训格言,以前是烫金字,很可惜时候用它来搭戏台,全部全部磨损掉了,这上面的字是后人临摹的,也是那个时候的大家期望后人根据朱伯儒先生的家训格言为人处事,头顶上有幅画,“

12、当朝弍品”。刚才说了这里没有一品,为何有个弍字呢?其实这个弍乍看象个“弍”字不过在古文里确实是这种写法的,也是那个时候的大家期望后人能够出一品,对面的官帽式结构“对越在天”“对越”出自于诗经,在诗经里的意思是:遥对周文王在天之灵,在这里的意思是遥对祖先们的在天之灵,因为对面是“孔寝安”,也就是安放祖先灵位的地方。我们走进来看这里有幅“官上加冠”图,看这个“官上加冠”图通常站在这个方块里面看(走进方块),取“天地吻和”之意,“官上加冠”图就是公鸡踩在鸡冠花上,取“官”上加“官”的谐音,对面是一个官帽式建筑,因此说站在这儿看有“官升三级”之意。永慕堂在的时候拍了一部电影叫决裂也叫马尾巴工人部分镜头

13、就在这里拍摄的。永慕堂的面积是一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不费一钉一卯,横梁全部是斗起来的,穿斗扶架,这个总祠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同时也是祭奠的地方,通常摆酒席在房祠里摆,这个永慕堂曾经是红四军军部旧址,二楼是团级以上干部当初住的地方。曾山旧居曾山,1899年12月出生于吉安县永和镇白沙锦源村,乳名洛生,号如柏,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前后任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上海市副市长。解放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交通部部长,内务部长,197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这里就是“二七”会议期间曾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她为“二七”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调查研

14、究,促进了二七土地法地诞生。它是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完善和发展,为实现武装工农建立政权,夺取江西的目标奠定了坚定的群众基础。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二七土地法没收一切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和一切关键由她们掌管的公共土地外,属于她们的山林、池塘、房屋也全部在没收之列,这就更为全方面地表现了对豪绅地主阶级土地财产的没收分配政策,有利于满足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二七会议会址纪念馆70多年前,就在这座含有吉安风格的经典民居中,召开了我党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会议。厅堂即是开会的会场。我们恢复了当年的原貌。为了纪念这次著名的会议,我们以较短的展线,用含有代表的文

15、物、文件、照片、图表,分四个部分对会前的形势,会中讨论的专题及取得的结果,和会后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概述式的陈列。部分赣水那边红一角这一部分关键是反应了“二七”会议前的革命形势。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1927年8月,当初的吉安总工会主席梁一清在吉安中山场被反动派残忍杀害,而梁一清烈士正是渼陂人。同年11月,东固革命开始。以后赣西特委举行了数次农民暴乱,如东固暴乱、万安暴乱。同时赣西特委遭到了国民党的严重破坏,江西省委也曾一度陷入瘫痪。1929年11月,赣西特委立即策动了吉安靖卫大队长罗炳辉率部起义,这是起义的旧址值夏。和此同时

16、,赣西党内对土地革命中的部分重大政治问题和政策策略产生了严重分歧。1930年1月在遂川于田召开了赣西、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产生的部分政治纷争仍不能处理,大家很期望毛泽东来赣西指导革命。第二部分唤起工农千百万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赣西南,决定1930年2月10日在东固召开会议,1930年2月5日来到陂头村,住在这间民房里。这座宽大的梁家大祠堂永慕堂是红四军军部驻地。但因当初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会议提前召开。1930年2月6日至9日,“二七会议”准期举行,出席会议的各方面代表,这幅画反应了当初会议的情形。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政治汇报。“二七会议”对政治形势、武装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和没收分配土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剧烈的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