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复习(精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47399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复习(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复习(精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 颅骨及连结头部颅骨:8块(1块额骨、1块枕骨、1块筛骨、1块蝶骨、2块颞骨、2块顶骨) 面部颅骨:15块(成对:有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作用:容纳、支持、保护脑、容纳感觉器,形成面部支架,消化、呼吸道起始颅的整体观:1.顶面观:三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2.后面观:一突:枕外隆凸颅骨孔与12对脑神经的关系: 嗅神经-筛孔 视神经-视神经管 动眼神经-眶上裂 滑车神经-眶上裂 三叉神经眼支-眶上裂 三叉神经上颌支-圆孔 三叉神经下颌支-卵圆孔 展神经-眶上裂 面神经-内耳门、茎乳孔 前庭窝神经-内耳门 舌咽神经-颈静脉孔 迷走神经-颈静脉孔 副

2、神经-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管 脑膜中动脉-棘孔骨性鼻腔:内侧壁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筛骨垂直板构成。顶借筛孔通颅前窝;底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前方开口梨状孔;后方开口鼻后孔,通咽腔。l 视器眼球壁:外膜:角膜(前1/6);巩膜(后5/6)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由前向后)内膜:视网膜(中膜内面)眼球内容物:眼房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结构要点:1.眼球壁:球壁三层内中外,角膜透明巩膜白;中膜棕黑富血管,名称又分虹睫脉;内膜又叫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多;锥杆双极节细胞,视锥强光视杆弱。2.视网膜(眼底):颜色桔红真鲜艳,乳头中凹像圆盘;血管由此分支走,动

3、静比例二比三;乳头缺乏视细胞,正常生理是盲点;乳头颞侧三点五,视觉灵敏在黄斑。3.屈光系统:屈光系统有四个,角膜房水晶状玻;视远晶薄小带紧,看近晶厚睫肌缩。4.房水:房水来自睫状体,后房前房必经路;前房角入静脉窦,稳压折光养眼球。 视网膜剥脱:是指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和神经层的剥落视网膜的血供来自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即颈内动脉房水的产生与循环: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如果房水代谢紊乱或循环不畅则可导致眼压增高、青光眼如果晶状体发生病变则会发生白内障如果玻璃体发生病变则会引起蚊状症眼副器结构和功能要点:1.泪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泪腺结膜囊(睑、球结膜、结膜穹)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鼻

4、腔2.眼外肌协同运动:上直肌(内上)、下斜肌(外上)仰视;下直肌(内下)、上斜肌(外上)俯视 角膜和巩膜角膜:特点(无色透明,无血管,富神经);作用(屈光)巩膜:特点(乳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作用(支持)虹膜位置:角膜后方结构:瞳孔;瞳孔括约肌(缩瞳);瞳孔开大肌(扩瞳);颜色有种族差异;虹膜角膜角瞳孔位置:虹膜中央孔调节:瞳孔对光反射(强光或视近物 瞳孔括约肌收缩 缩瞳,弱光或视远物 瞳孔开大肌收缩 扩瞳)睫状体结构:睫状突(发出睫状小带连于晶状体周缘);睫状肌(收缩或舒张使睫状小带松弛或紧张)功能:调节晶状体曲度;产生房水视网膜分部:虹膜部、睫状体部(盲部);脉络膜部(视部)层次:色素层

5、(外层,紧贴脉络膜);神经层(内层,易与外层分离,有贴近色素层的视锥、杆细胞光感受器)视神经盘 optic disc:视网膜视部后方视神经起始处白色圆盘形隆起,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行,不能感光,为生理盲点黄斑 macula lutea: 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由密集的视锥细胞组成的黄色小区,中央凹陷为感光最敏锐部位)眼球内容物晶状体 lens:位置(虹膜与玻璃体间);结构特点(双凸透镜,无色透明,无血管、神经,富弹性)玻璃体 vitreous body:位置(晶状体后方);结构特点(胶状质,无色透明)光传导路径及调节路径:角膜 前房水 瞳孔 后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神经层 视网膜色素层 视

6、锥、杆细胞调节:视近物:瞳孔括约肌收缩、缩瞳;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屈曲度大。视远物:相反结膜囊定义:眼睑闭合时,由睑结膜、球结膜及结膜穹共同围成的囊状腔隙,内有少量泪液l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 organ组成: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内耳(骨迷路,膜迷路)位置:颞骨内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分部 :软骨部(外1/3)、骨部(内2/3)走向 :前上内、前下内结构特点:皮肤紧贴骨、软骨膜,皮肤内有耵聍腺等腺体 鼓膜 tympanic membrane位置:外耳道底与鼓室间,呈倾斜位分部:松弛

7、部,紧张部结构:鼓膜脐(中心向内凹陷);光锥(鼓膜脐前下方的三角形反光区,鼓膜病变可致光锥消失鼓室 tympanic cavity内 (迷路)壁 :鼓岬、前庭窗、蜗窗,内邻迷路 前(颈动脉) 壁: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管,前邻颈动脉管上壁(鼓室盖) :上邻颅中窝后 (乳突)壁 :面神经管、锥隆起,后邻乳突窦、小房下 (颈静脉)壁:下邻颈内静脉球外 (鼓膜)壁:鼓膜听骨链Ossicular chain组成 :锤骨、砧骨、镫骨连结形式 :砧锤关节、砧蹬关节功能:传导机械振动咽鼓管auditory tube交通:连通鼓室与鼻咽部(两口)分部 :骨部(外1/3),软骨部(内2/3)作用:平衡鼓室内压镫

8、骨肌(面神经支配)鼓膜张肌(下颌神经支配)骨迷路 bony labyrinth耳蜗:位置(前部);结构(蜗螺旋管)前庭:位置(中部);结构(2窗,5口)骨半规管:位置(后部);结构(前、后、外半规管)蜗螺旋管 cochlear spiral canal形成:绕蜗轴两圈半结构:蜗螺旋板,前庭阶,鼓阶,蜗孔交通:前庭窗(镫骨底封闭)前庭阶蜗孔 鼓阶蜗窗(第二鼓膜封闭)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蜗管:位置(蜗螺旋管内,前庭阶与鼓阶之间);结构(螺旋器听觉感受器)椭圆囊、球囊:位置(前庭内);结构(囊斑位置觉感受器)膜半规管:位置(骨半规管内);结构(壶腹嵴位置觉感受器)蜗管 c

9、ochlear canal结构:前庭膜(邻前庭阶外淋巴);血管纹(产生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邻鼓阶外淋)内容:内淋巴l 神经系统概述和脊髓1. 神经系统概述1. 解剖学分部中枢神经系统 :脑(脑干、小脑、间脑、端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2. 功能学分部躯体神经系统 :意识控制,支配体壁结构(皮肤、粘膜、骨骼肌)内脏神经系统 :非意识控制,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3. 结构组成神经元 :胞体,轴突,树突神经胶质4. 活动方式反射 :对内外刺激的反应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灰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在中枢部聚集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

10、部聚集髓质:大、小脑皮质深方的白质神经核: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部聚集成团神经节: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周围部聚集成团纤维束: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成束神经:一种或几种功能的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神经纤维 :神经元长突起及髓鞘神经束 :神经束膜包裹神经纤维神经 :神经外膜包裹神经束二、 脊髓1.位置位置: 椎管内上端: 平枕骨大孔上续延髓下端:脊髓圆锥终于第1腰椎下缘2.外形形态:前后稍扁圆柱形沟和裂:前正中裂(容血管);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后正中沟(容血管)颈膨大:位置(C4-T1);组成(支配上肢的神经元)腰骶膨大:位置(L2-S3);组成(

11、支配下肢的神经元)脊髓圆锥 终丝3.节段节段 :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尾髓节段与椎体:C1-4(颈1-4),C5-T4(颈4-胸3),T5-8(胸3-6),T9-12(胸6-9),L1-5(胸10-12),S1-Co(腰1)节段与脊神经:31节段;31对脊神经(椎间孔出入)马尾 :腰、骶、尾脊神经根围绕终丝在椎管内下行形成脊髓外形小结 1.脊髓何处定末端,成人腰一小儿三;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2.柱状两膨大,下部是圆锥;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3.颈髓上半节对应,颈五胸四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二;腰一平对骶尾节,定位诊断是依据。 4.内部结构中央管灰质:前角,中间

12、带,后角白质:前、外侧、后索,白质前连合灰质核团的功能配布后角: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后根的痛、温、触、压觉纤维中间带:侧角(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低级中枢)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躯体运动纤维入前根脊髓灰质炎受损部位:邻近节段脊髓前角功能障碍:受损前角运动神经元瘫(下神经元瘫或软瘫)白质后索:上行传导束(薄束、楔束)外侧索:上行传导束(髓丘脑侧束、脊髓小脑后、前束);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侧束)前索:脊髓丘脑前束(上行传导束);皮质脊髓前束(下行传导束)白质前连合:左右交叉的纤维组成薄束和楔束 薄束:形成(胸5以下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上行纤维);功能(传导下半身

13、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楔束:形成(胸4以上脊神经节细胞发出的上行纤维);功能(传导上半身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后索病变(脊髓痨)受损部位:后索功能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丧失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形成(后角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功能(传导对侧半身经脊神经节传人的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形成(后角神经元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少量不交叉至同侧);功能(传导身体两侧经脊神经节传人的触、压觉)白质前连合病变(脊髓空洞症)受损部位:邻近节段脊髓中央管周围,损伤白质前连合,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损伤平面支配区对称性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前角运动神经元瘫

14、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形成(大脑皮质神经元发出纤维,在脊髓下行到达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支配同侧肢体骨骼肌的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形成(大脑皮质神经元发出纤维,在脊髓下行到达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支配两侧躯干骨骼肌的运动)脊髓半横断受损部位:薄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束功能障碍:损伤平面以下同侧本体感觉丧失,损伤平面下一节段对侧痛、温觉丧失,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肌硬瘫脊髓全横断(截瘫)受损部位:所有传导束功能障碍:截瘫(损伤平面以下所有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5.功能传导功能 :传导全身(头面部除外)浅感觉(痛、温、触、压觉)深感觉(位置、运动、振动、精细触觉)及大部分内脏感觉至脑;传导脑对躯干、四肢骨骼肌运动及部分内脏运动的管理反射功能:躯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内脏反射(立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射)l 脑干脑干外形:延髓、脑桥、中脑、第四脑室 脑干内部结构:内部结构特点,脑神经核,中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锥体束 脑干的位置和外形。第四脑室。脑神经核在脑干的大致位置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