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件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89414951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47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课件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课件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课件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课件第13课自己之歌(节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之歌(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通过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3.学习并掌握本诗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4.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教学重难点1.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2.独特的诗歌形式。导入新课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录了12首诗,出版了一个星期,书店里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仅卖了11本。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

2、。”之后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增加了一些有名的新诗,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作者介绍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出身农家,曾做过教师、编辑。1838年至1839年期间,惠特曼主编报纸长岛人。1855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草叶集以“草叶”命名,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题解“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写作背

3、景美国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经济上迅速发展,年轻的国家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学上,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于是,美国文学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潮流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惠特曼的草叶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体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自己之歌则是草叶集中的名篇。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每部分的主要是什么?简要概括。【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第二部分:(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第三部分:(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精读课文1.梳理第一节中的意

4、象,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草叶、蚂蚁、沙、鹪鹩、雨蛙、黑莓、母牛、小鼠。共同特点:渺小平凡而又伟大的生物,象征着生命的力量。情感:诗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文明要想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与自然保持平衡,表达了诗人尊重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情感。2.自己之歌(节选)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选取的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明确】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这些意象构成

5、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气魄。3.请阅读草叶集中的其他诗篇,然后结合本诗,谈谈对诗中“我”这一形象的理解。【明确】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美国式新人的形象。4.郭沫若曾盛赞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广阔的诗人。惠特曼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朴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

6、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明确】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都令他身心振奋。一片草叶一样具有那种茂盛、强壮、渴盼扩张、也能够扩张的生命精神和灵魂升腾。因此,他尽力歌唱大地,歌唱自然,歌唱这些为人的灵魂输送生命灵性和活力的精神源泉。中心思想在诗中,作者通过一些神奇的意象,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写

7、作特点(1)想象奇特。诗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选取了鹪鹩的卵、雨娃、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蝮蛇等奇异的意象,构成了开阔而奇异的意境,令人匪夷所思而又惊叹不已。(2)形式奇特。自己之歌在诗歌形式上大胆创新,“不跨行”就是其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我手掌上一个极小的关节可以使所有的机器都显得渺小可怜”一句,诗句很长,却不跨行,而这种不跨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形成了自由奔放、汪洋态肆、舒卷自如的节奏,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美感。(3)思想奇特。诗中作者竭力歌颂平凡的生命,赞颂平凡而独特的“自我”。在作者眼中,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万物同一,民胞物与,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每个平凡的生命都涌动着强大的生命力,可上天,可入地,自由独立,不受拘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无疑是领当时风气之先的。课时总结全诗内涵深广,气势恢宏,表面上诗人似在凸显自已,实际上是借小“我”来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建设新大陆的美国的广大劳动群众。节选部分选取了大量的意象,运用自由奔放的语言,写自然造化之神奇以及“我”与自然的融合,表现出“我”具有无可拘束的自由和力量,唱出了一曲激情澎湃的生命颂歌,给人以万物平等、自由的思想启迪。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