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40943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编者:刘之葵、朱寿增桂林工学院土木系岩土工程教研室2004. 9一、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强风化岩等。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预先打入土中0.15cm,然后再打入0.30cm,记录0.30cm的锤击数,称为标准贯入击数(N)。标准贯入试验的工程目的是:(a)划分土层类别、采集扰动试样;(b)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c)估测土的强度及变形指标、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d)评价砂土及粉土的振动液化;

2、(e)估算单桩承载力及沉桩可能性;(f)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1. 试验设备:标准贯入试验由触探头(又称贯入器、对开式管筒)、锤垫及导向杆、落锤(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三部分组成。落锤距离由自动脱钩装置控制。2. 试验步骤 :(a)先用钻具钻至欲测土以上15cm。且钻具拔出后孔底与孔壁应保证无软粘土等挤出堵塞钻孔。(b)标贯探头入土之前,先测出探头靴口到锤垫底面之间的长度,及探杆长度。(c)将探头压入欲测土表面,然后进行锤击,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锤击落距762cm,先记录贯入15cm的预打击数,然后记下再贯入30cm 的标贯实测击数N。(d)若30cm内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

3、试验。(e)若需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时,一般应隔1m后在进行。(f)整个标贯过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软粘土等挤出,造成探杆侧壁摩擦加大。(g)拔出探入器,分开对开式管筒,取出筒内土样描述和试验。3. 资料整理:探杆长度校正:当探杆长度大于3m时,需按下式修正:N=NN式中:N修正后的标贯击数(击/30cm) N杆长修正系数,按表1确定表1 标贯试验杆长修正系数N探杆长度(m)36912151821N1.000.920.860.810.770.730.70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杆长修正作以下说明:我国一直用经过

4、修正后的N值确定地基承载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别液化和判别砂土密实度。因此应按具体岩土工程问题,确定是否修正,且需在报告中说明。4. 试验成果的应用:(a)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b)确定地基土压缩模量Es及变形模量E0;(c)确定砂土的抗剪指标;(d)判定砂土的密实度;(e)判定粘性土的稠密度状态;(f)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g)判别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二、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是用一定重量的落锤、以一定落距自由落下,将一定形状的、尺寸的探头贯入土层中,记录贯入一定厚度土层所需锤击数,以判别土层的力学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1.试验设备:重型动力触

5、探试验的设备主要由触探头、触探杆及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可参见图2-3)。落锤升降由钻机操纵2.试验步骤:(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测出锥尖到锤垫底面之间长度,即触探杆长度。(b)待锤尖打入到预测位置时,从触探杆上标出,从地面向上每10cm的位置。(c)穿心锤自由落距76cm,记录每贯入土层10cm的锤击数N63。.5。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d)每加上一根触杆时,需记录所加杆的长度,重新统计触探杆长度。(e)若土质较松软、探头贯入速度较快时,亦可记录锤击5次的贯入深度。(f)对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较大的土层,可考虑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g)如N63.。550,连续三次,可停止试验。3.

6、资料整理:(a)触探杆长度的校正: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m时,需按下式校正: N63。.5aN63。.5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动探击数a-为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b)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的校正: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层触探深度在15m内,一般可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c)地下水影响的校正: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砾砂和圆砾、卵石,锤击数(N63.5)可按下式修正: N63.5=1.1N63.51.0(d) 绘制重型动探击数N63.5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表2 动探杆长度校正系数N63。.5L(m) 5101520253035405021.01.01.01.01.01.01.01.0

7、40.960.950.930.920.900.980.870.860.8460.930.900.880.850.830.810.790.780.7580.900.860.830.800.770.750.730.710.67100.880.830.790.750.720.690.670.640.61120.850.790.750.700.670.640.610.590.55140.820.760.710.660.620.580.560.530.50160.790.730.670.620.570.540.510.480.45180.770.700.630.570.530.490.460.430.4

8、0200.750.670.590.530.480.440.410.490.36注:L为杆长。4.试验成果的应用:(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原规范为标准值fk); (b)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c)确定地基土(碎石土)的密实度。5.记录格式: 动力触探记录表工程名称 地 点 动探类型钻孔编号 钻孔标高 地下水位 深 度(m)杆长(m)实 测击 数(击)修正系数修正击数N深 度(m)杆长(m)实 测击 数(击)修正系数修正击数N0.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时间: 校核: 记录:三、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是一种在天

9、然应力状态下测定软粘土抗剪强度的原位测试技术。多年来在我国软土分布地区的勘察和地基处理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常用的试验设备两种,即机械开口钢环式和应变片电测式。前者配合钻机使用,后者配合静探仪使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插入软土中的十字板头,以一定的速率旋转, 在土体中形成圆柱形破坏面,测出土的抵抗力矩,然后换算成土的抗剪强度。试验适于原位测定软塑-流塑状态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深度一般不超过30米。机械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试验:用钻机将十字板头压入钻孔底部欲测土层中,利用蜗轮旋转施加扭力矩使板头在同一水平面上等速转动,从而在土体中切出一个圆柱形破坏面,籍开口钢环测定剪切破坏时的最大扭矩,即可换

10、算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相当于内摩擦角=0时的内聚力c值)。1. 试验设备: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仪(a)十字板头:直径高=75 100mm(或50100mm);(b)施加扭力设备:手摇柄、蜗轮、变向齿轮、特制键;(c)测量扭力设备:开口应力钢环、百分表;(d)其它:十字板杆、钻孔、套管、孔内定中装置;2. 试验步骤:(a)先将钻具与套管下至距测试土层3-5倍钻孔直径处,取出钻具;(b)在钻孔套管上安装十字板剪切仪,拧紧制紧螺丝,将十字板头徐徐压入欲测土中,静置5分钟;(c)松开锁紧螺丝,抬起底版,合上支爪(其功能是使十字板头同水平旋转)。转动底盘,使特制剪落入键槽。然后拧紧锁紧螺丝。将百分

11、表调至零;(d)试验开始,按每10秒钟蜗轮转一度的转速,(即顺时针匀速摇动手柄1圈),每转一度测记百分表读数一次,当读数出现峰值或稳定值后(大约蜗轮转动20-30),再继续测读一分钟。其峰值或稳定值读数为原状土剪切破坏读数Ry;(e)拔出特制键,顺时针转动导杆6圈,使十字板头周围土充分扰动,静置5min,再插上特制键,照第(4)条操作,测记重塑土剪切破坏时百分表读数Rr;(f)上提导杆2-3厘米,使十字板头与离合器脱离,均匀摇动手摇柄,测记十字板杆与土摩檫及仪器机械摩檫时百分表读数Rg。3.资料整理:(a)按下式计算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Cu:Cu=KC(RP-Rg)Cu=KC(Rr-Rg)

12、式中:Cu原状土的抗剪强度(kg/cm2);Cu重塑土的抗剪强度(kg/cm2);K与十字板头尺寸有关的常数(cm-2);C开口钢环系数(kg/0.01mm);RP原状土剪切破坏时百分表读数(0.01mm);Rr重塑土剪切破坏时百分表读数(0.01mm);Rg测杆与土摩檫、仪器机械摩檫时的百分表读数(0.01mm)。按下式计算土的灵敏度St: (b)绘制不排水抗剪强度Cu、Cu随试验深度h的变化曲线:4.记录格式:十字板剪切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 十字板规格:试验地点 十字板头常数K:试验深度 开口钢环系数C:水平转盘度数原 状 土重 塑 土杆与土摩檫及机械摩檫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曲线(Cu-h)Rp(0.01mm)Cu(Kg/cm2)Rr(0.01mm)Cu(Kg/cm2)Rg(0.01mm) 校核 试验 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