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939770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3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5%;农产品进口额28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0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2003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2004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增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5年增长,均创造出历史新记录。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

2、的行列。(2)农产品进出口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在2000年、2003年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度超过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农产品进口增长继续大幅度超过农产品出口增长,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46.4亿美元逆差。这不仅是自198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逆差。(3)粮食对外贸易转变为净进口,大豆进口量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我国粮食对外贸易由上一年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主要原因是玉米出口大幅度减少和小麦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与此同时,大豆进口超过2000万吨,略低于上一年度大豆进口量。(4)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继

3、续较快增长,分别创历史新记录。2004年我国棉花进口量、净进口量分别高达198.4万吨和197.2万吨,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新高。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净进口量分别高达676.4万吨和669.8万吨,再次创造历史新高。(5)水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水果和蔬菜出口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减小,畜产品进出口均有增长。2004年水产品出口额增长27%,其顺差达到37.3亿美元。水果和蔬菜出口继续增长,但其增长幅度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16.6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其进口额增长幅度大于出口额。二、影响农产品进出口的一些主要因素1.粮食生产因素。由于近4年我国连续出现粮食产需不足,国家加强粮食生产

4、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成为必然。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43070万吨,是国内连续第4个粮食产不足需的年份,已降到14年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强调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年我国用于进口小麦、大麦和大豆的支出共达89.4亿美元,是造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的最主要原因。2.出口受到制约因素。由于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阻碍等多种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农产品进口增长幅度,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农产品出口相对增幅较小,两者增幅

5、相差高达近39个百分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能持续快速增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西方国家为了保护其农民的经济利益,实施某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运用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多种措施手段;二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价值产品(如蔬菜等)和低附加值产品(以初级产品形式),而畜产品等高价值农产品却因卫生安全条件原因难以大量出口;四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尚未完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如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有机农产品等。3.市场及管理因素。由于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配套改革滞后、国际经验不足以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6、了我国农产品贸易正常发展。由于我国外贸体制仍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放开了农产品外贸权,企业可以自主经营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另一方面,由于行业组织发育、国际市场经验和信息方面等原因,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管理机制缺位,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某些进出口企业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亏损。在进口农产品时,部分企业各自分散进口,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谈判力量,被对方抬高了成交价格。与此同时,有的国营贸易公司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或违反国家政策进行操作,也造成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失误。4.农产品质量因素。由于质量安全性的原因,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不能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快速、持

7、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农产品比较优势不能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以畜产品为例,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畜产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小。2003年我国肉类(总体)出口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5%,其中牛肉、猪肉和禽肉分别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0.09%、2.19、3.34%。三、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与展望1.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将处于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之中。限于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适当地进口一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利于我国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

8、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高达46.4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关键是调整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和减少进口失误,做好农产品对外贸易均衡发展。2.引导农产品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1世纪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实践表明,以低价格数量型农产品出口,不仅不能支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而且经常地受到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反倾销等限制。一方面,进口国有时对我国某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不认可;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农产品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但由于出口数量过多影响了进口国农民的利益。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由数量型向

9、质量型方向发展。3.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近20年来,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需求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原料和初级农产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下降,以加工品和食品形式的贸易比重上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贸易,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和高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有关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性能,既增加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又拓宽了农产品出口市场。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加工品和食品的比重较低。4.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继续增长,贸易逆差将明显减少。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继续较快增长,同时进出口贸易逆差将明显减少,总体上仍将呈现大进大出的基本格局。2004年我

10、国粮食产量达4695亿公斤,比上一年增长9%,初步改变了近几年粮食生产下滑的局面,大豆产量也有增长。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将比上一年减少,同时玉米出口量将会增加。大豆进口量不会变动较大,但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降,大豆进口额将会相应减少。2005年我国水产品、蔬菜、水果出口将继续增长,随着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发挥。由于近年棉花进口较多,而且储备量充足,估计棉花进口量将大幅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性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东亚禽流感疫情以及可能导致世界性流感的发生,这不利于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综合上述情况,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仍将继续增长,但农产品贸易逆差将会明显缩小或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