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39556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作用、形态和区位特征。3、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发展变化。【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2、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解释其成因。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论证法、读图分析法、主题讨论法【板书设计】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二、世界

2、城市化的进程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3控制城市规模学生学、思过程设计【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5教材内容,思考: 1什么是城市化?思考:1什么是城市化?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城市地域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

3、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3城市化有哪些主要标志?城市化水平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城市化阶段 时间 城市人中比重 城市化进程第一阶段 1750年前 1%2% 缓慢增长第二阶段 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3.3%(1900年) 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第三阶段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1%(1990年) 城市化速度、规模、范围达到空前程度综合上述表述,可以看出,城市化是社会

4、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填写P57活动题表格内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年份 1960年 1980年 2000年世界人口(亿) 30 45 60发达国家 总人口(亿) 10 12 15城市人口(亿) 5 8 11城市人口百分比() 50 67 72发展中国家 总人口(亿) 20 33 45城市人口(亿) 3 6 20城市人口百分比() 15 20 4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市化主要特点有: 1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2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3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4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读上海城市

5、建设用地扩展图,城市化用地规模扩大,实际上是变农业用地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表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参考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表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人口发展状况。(发达国家自 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产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图中显示1920年2000年城市人口稳定增加,而农业人口逐步降低,城市人口占绝对优势,体现出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较合理的特点。发展中国家总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近年来,城市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而农村人口同样增长,迅速上升,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6、水平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不合理的特点。)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特点 起步早 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低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阅读课文P56P57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是 。世界上第一个乡村人口少于城市人口的国家是。第二、发达国家城市化达到高潮的时间是 。第三、为什么发达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英国,英国;1925年前后;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第四、逆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

7、(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第五、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分析:城市化会带来城市规模扩大,它还会带来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城市是不是越多越好?(上述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数目增多可引发很多城市问题。关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待我们下节课回答。)【作业设计】P35面活动题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教师承转】城市化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带来消极因素,

8、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这些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新课教学】三、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阅读环境污染组图填写下表: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燃料排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放出尾气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城市固体垃圾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造成水源污染噪声废弃物为什么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思考:为什么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趋下降。)2

9、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读环境污染组图思考: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原因:汽车的增加、汽车数量与道路状况的比值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科学技术提高,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者数量要求降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再加上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以上海市为例,讲解解决的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3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作业设计】P38面活动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