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939425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引言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 幼儿园)中的教育(即组织化了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我国学前教育真正堂而皇之地进入教育的舞台应当是以清政府1903 年颁行癸卯学制为标志 的。第一章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第一节 西方一、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1816 年, 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 年,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一)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

2、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主张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都应受到教育。教育需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家庭中进行。为此目的,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 岁的青年,共分为 4 级,每级 6 年。(二)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 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 本性。否定式教育:想在直接授予知识钱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 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式教育。(三)福禄贝尔 德国著

3、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 体系的人。代表著作人的教育。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 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四)杜威 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五)蒙台梭利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 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主张: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母体里完

4、成的“生理胚胎期”,另一个是在母体里尚 未完成的“精神胚胎期”。“精神胚胎期”具有一种生长的本能,它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 力与鉴别能力,即儿童具有“吸收的精神”。儿童不自觉的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互作用, 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与文化印象。也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儿童具有成长的敏感期。从昆虫研究中得出启示:即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 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所以她反对传统教育中将教育任务与儿童的兴趣对立起来的做法,而是精心的为儿童提供一 种“有准备的环境”,充分尊重儿童成长的本能需要,充分发挥儿童活动的自由和学习的主 动性。第二节

5、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一、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 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二、癸卯学制: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癸卯学制 :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 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 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蒙养院的建制和办院的思想方法深受日本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刚刚诞生的学前教育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 意义:学前教育在中国的诞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

6、大事件,而癸卯学制以及奏定蒙养院章 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尽管在 1901 年,清政府为了落实“新政”中“兴学育才”的内容,就以“上谕”的形式命 令各县州“多设立蒙养学堂”,但是,直到癸卯学制和相关章程才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国家 学制,这意味着我国公共教育的制度和体系正式诞生,标志着近代形态的学前教育在我国已 瓜熟蒂落、呱呱坠地。尽管当时的学前教育还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但是,它的诞生适应和满足了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需要,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和“强国强种”的需要,因而这一新生事物是进步的。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学前教育的演进一、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的变革 在洋务运动

7、和太平天国的失败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倡“学术第一”、“教授治校”、“讲 学自由”、“兼容并包”,在短短几个月把北大从一个封建的官僚机构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近 代大学。新北大的出现使全国看到光明和希望,于是全国风起云涌,相互呼应,移风易俗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形成。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 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二、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 当时幼稚园的三大病:“外国病”、“富贵病”、“花钱病” “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 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

8、课程标准, 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 年陶行知发表创设 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三、新中国的学前教育第二章 儿童与教育第一节 儿童发展:自然?使然?一、自然使然问题 “自然”指人的天性 “使然”指后来由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等 常被还原为“先天后天”、“天赋经验”或“遗传环境”。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 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第二节 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园丁说 一、外国教育学中的园丁说 夸美纽斯开创了尊重儿童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9、“种子论”) 我国最早提出类似园丁说思想的人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他认为成人应当尊重儿童喜欢游戏 的天性,儿童早期教育不是抹杀这种天性,而是要利用这种天性。(P38)二、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 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它把教师比作园丁,儿童比作种子、花木、 庄稼,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教育的规律,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 向外表达的过程,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些观念都是现代教育理 论的基本观念。但这种类比有局限,实际不儿童比种子或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也复杂得多,尽管它 们拥有共同的或共通的规律,人与植物毕竟也有不同的地方,仅仅是取譬种植

10、谈论教育并不 能揭示教育的全部内涵。第三节 儿童的本能与儿童的教育 二、儿童的本能:意识生活之根 儿童的无意识的生活是今后一切一是生活的根基。儿童并不必然地代表着邪恶,事实上,他 的无意识生活为今后自觉的文明的道德生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对待儿童不应当是捆 绑,而是顺应其本性的自由的放飞。(荣格)三、顺性而动 本能与无意识是意识的发源地,是意识成长的根基。所以意识的成长是不能脱离本能与无意 识的。我们承认本能或无意识有其任性的一面(恶),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本能与无意识又有 其趋向有趣的一面(善)。我们承认有善有恶,然而之顺其天性而动,人性最终达成的不是 传统所要求的乌有的单纯的善,而是

11、一种具有包容性的丰富的善。这种人性论对于我们如何 对待儿童时期精神生活中本能与无意识内容、如何进行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四、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五、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第四节 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儿童教育与儿童关系的辩证发展 关键期: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动物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 的环境影响会对这一时期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期的思想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的假说:1、教育依赖于儿童成熟的水平,因而儿童尚未达到某种成熟时便进行难度明显高于这一水 平的教育活动,这是不适宜的。(格赛尔:双生子爬梯训练的实验)2、大年龄儿童学小年龄儿

12、童应学的东西不一定那么容易学到,而且也不一定掌握的那么好。 (兽孩) 由此可见,对发展关键期的任何向上或向下的偏离,即过早或过迟地实施教育,从发展的观 点看,总是有害的,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如果从功效学的角度来看,过 早或过迟的实施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投资的浪费。教育与发展的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儿童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教育所应当采取的内容和方式,教育是由发展 制约着、决定着,或者说,教育从属于发展;2、教育又创造着发展。没有教育,儿童的发展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甚至可以这样说,没 有教育,儿童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他只能作为一个纯粹的生物体而存在。从这一角 度看来,发展是由教

13、育制约的、决定的、创造的;3、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尽管教育创造的发展,但他所创造的发展又必然 遵循着儿童发展的“必经途径”(皮亚杰),教育对发展的创造不是任意的、无边无际的,它 的创造过程立根于发展,而且它的创造结果又必然地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二、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 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 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教育应当尊重这一自 然速率。第五节 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 教学的两个极端:3 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维果

14、斯基将这类教学称为自发型 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极端现象 另一个极端现象是反应型教学,儿童自己的大纲与教学大纲相比微不足道。学前教育应当更接近于自发型教学 学前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 蒙台梭利提出:“向儿童学习”意大利瑞吉欧爱米利亚学区的“方案教学”在体现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方 案教学”主张: 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 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 “方案”。这是一种偏重于自发型一侧的自发反应型的教学,真正保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 的大纲的一致性。“方案教

15、学”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走出成人中心主义的教育误区。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现状:现实中的学前教育,特别是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只是注重儿童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 往往疏忽了儿童无意识层面的工作。第三章 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组织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 进行的教育;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家庭教育又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显 性与隐性相结合、有计划和无计划相结合的双向相互影响的共同成长的过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婴幼儿时期家庭教

16、育对儿童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也是社会教 育的示波器。(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家庭教育着眼于儿童“一切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 展,是全方位的教育。家庭和家庭教育成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通道和桥梁。它指导儿童随机的吸收有益的 社会、自然和科学信息,抵制和缓解过于剧烈的冲击和不健康因素的侵袭,为儿童适应未来 生活打下基础。(3)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父母不仅给子女先天的遗传素质,包含机体的形态、体质、先天禀赋和遗传病等种种有利和 不利的因素,也提供儿童后天发育成长的环境和条件。父母的爱抚、合理而充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