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3941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30 年)公布一、规划总则1、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砀山县、 萧县、 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土总面积 9787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 围为宿州市城区规划建成区的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10 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 宿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东至蒿沟苗安村、大店镇天门村、朱仙庄镇;西至西二铺; 南至桃园镇、 西寺坡镇张桥村、 芦岭镇路口村; 北至符离镇的梁套水库、 国道 G206 规划线 路以东 500 米、泗许高速公路。总面积约为 942 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

2、动应 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3、规划期限近期: 2010-2015 年;远期: 2016-2030 年;远景: 2030 年以后。二、市域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策略1、市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策略(1)区域联动发展; ( 2)产业集群发展; (3)城乡统筹发展; ( 4)创新协调发展。2、市域空间发展策略(1)东向发展,全方位承接长三角; ( 2 )生态优先,集约开发空间资源; ( 3)聚集要素, 促进城市极化发展; ( 4)差异组合,构建特色功能板块。1)向心集聚,多方3、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中心极化、组群互动

3、、轴带发展、对接周边”空间开发格局。3)依托位、多角度参与区域协调发展。 (2 )壮大中心城市,打造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产业发展轴,串接宿淮、萧砀、灵泗等各个城市组群。( 4)构建宿淮产业协调发展圈,建设安徽重要的煤电化产业基地。三、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市域总人口预测。近期( 2015 年): 612 万人;远期 (2030 年):711 万人。2、市域城镇化预测。近期( 2015 年): 45.0% ;远期( 2030 年):63.5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板块”的空间结构: “一核”:宿州中心城市。 “一轴”:沿国道 G310 和

4、省道 S301 串接萧砀、沿京台高速和国道 G206 串接宿淮、沿省道 S303 串接灵泗 的城镇发展轴。 “两板块”:萧砀城镇板块、灵泗城镇板块。2、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1)宿州市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新兴的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基地;京沪铁路沿线重要 的现代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基地; 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 省际区域性 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 皖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2)次中心城市:萧城、砀城、灵城、泗城。萧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以农产品加工、 合成革、陶瓷、建材、造纸、旅游休闲为主导产业。砀城:中华梨都,中国重要的果蔬生产 加工基地

5、。以果蔬生产加工、纺织、商贸旅游为主导产业。灵城:中国灵璧奇石文化之城。 以新兴材料、食品加工、商贸服务、会展博览、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泗城:宿州市东部的 门户城市。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3)重点镇或扩权强镇:蒿沟、符离、朱仙庄、桃园;周寨、杜楼、杨楼、黄口、渔沟、 草沟、曹村、李庄、葛集、蕲县。蒿沟:宿州中心城市重要的卫星城镇和门户城镇,工贸交 通型城镇; 以机械电子、 特色物流为主导产业。 符离: 宿州中心城市重要的卫星城镇和门户 城镇,工贸交通型城镇;以食品加工、板材加工、新型建材、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桃园: 工矿型城镇;以制鞋业、煤电化为主导产业。 朱

6、仙庄:工矿型城镇;以纺织服装、 食品加工、 科教服务和煤电化为主导产业。(4)一般镇。划分为工矿型、工贸型、商服型、旅游型、农贸型等。五、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 、公路。至规划期末, 宿州市将形成 “三纵两横一联” 的高速公路网体系、 “五纵五横” 的 干线公路网体系。高速公路: “三纵两横一联” ,“三纵”:济祁高速、京台高速(合徐段) 、 徐明高速;“两横”:连霍高速、泗许高速; “一联”:阜阳 - 宿州 -观音机场高速。干线公路: “五横五纵” ,“五纵”:国道 G104 泗县段、省道 S201 灵璧段、县道 X026 、国道 G206 宿州段、省道 S101 宿州段,“五横”: 国道

7、G310 宿州段,国道 G311 萧县段,省道 S302, 省道 S303 ,省道 S301 与县道 X056 组成。2、铁路。宿州市铁路包括现状的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的宿州 - 淮安铁路, 待建的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亳州至宿州铁路及符夹复线,规划建设宿州阜阳铁路。3 、水运。规划期内实施浍河航道、 新汴河航道改建和综合整治工程, 促进浍河航道向四级、 新汴河航道向五级通航标准发展。 规划重点建设蕲县港区东坪集作业区、 埇桥港区蒿沟码头。4 、航空快速通道。 规划延长宿阜高速公路连接线, 建设宿州至观音机场的高速公路; 其次, 规划将县道 X026 提高等级至一级公路, 开辟宿州

8、市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联系的多条航空快 速通道。六、市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砀山黄河故道生态果林公园 (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五柳( 4A 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灵璧奇石园、萧县书画院等 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优势,协作徐州、淮北等周边城市,整体联 动,共同发展。将马戏、书法、国画、灵璧奇石等作为特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加强旅游交 通、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相结合的综 合服务体系,以带动和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全面发展。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保护原

9、则。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及独具特色的宿州古城风貌,充分挖掘和发扬传 统文化。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相结合。 将特色地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重要文物古迹、 文保单位的具体保护相结合。 将继承、 发 掘城市传统文化内涵, 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将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与发 展旅游事业相结合。(2)保护重点。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古城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并结合遗址的条件 和适当的发掘, 建设不同类型、 不同规模的展览馆和博物馆作为教育和宣传的基地。 保护古 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革命遗址。对古建筑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以“整旧如故

10、, 以存其真”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对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的周围环境进行整 治。隋唐大运河的遗址和遗存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保护, 并结合旅游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利 用。七、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1、城市规划区空间规划结构。构建“一主三副两星三园” 大宿城空间结构。 “一个主城” :中心城区; “三个副城” :汴北 新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两个卫星城镇” :符离、蒿沟卫星城;“三个生态园” :濉唐河、 芦岭湖、桃园湖生态园。2、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布局规划。1 )建设用地规模。中心城区: 110 平方公里。卫星城镇:符离: 20 平方公里;蒿沟:30 平方公里。重点城镇:朱仙庄:

11、 20 平方公里;桃园: 20 平方公里。(2)用地布局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宿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区内城镇 建设用地。规划在中心城区以及朱仙庄、桃园、蒿沟、符离城镇内,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 地、绿地,构成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镇空间。农用地:主要是汴河以北、唐河与濉河之间农业 产业用地, 城东、 城南、 城西区域的农业产业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主要包括水域: 汴河、 沱河、濉河、唐河、南部桃园塌陷区桃园湖、东部朱仙庄塌陷区芦岭湖等,以及其他用地, 包括村庄建设用地等。 生态绿地: 南部桃园塌陷区桃园湖、 东部朱仙庄塌陷区芦岭湖、 唐河 与濉河之间的生态绿地为主。3、城市规划区分区

12、发展建设指引(1 )宿州中心城区。发展目标:皖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人口11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10 平方公里。 发展建设指引:在汴河以北、京沪铁路以西建设汴北新区副城;在沱 河以东结合朱仙庄镇建设城东新区副城; 在南部经济开发区结合桃园建设城南副城。 严格保 护中心城区生态绿楔和水源地保护, 保持中心城区组团有机布局紧凑发展的格局; 适应中心 城区产业发展和用地扩张的需求; 强化中心城区与周围符离镇、 朱仙庄镇、 桃园镇及蒿沟的 联系和分工协作, 加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衔接, 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和功能布局; 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其他乡镇的交通联系,有效控制重大基础设施通道。(

13、2)蒿沟。发展目标:宿州中心城市东部的卫星城镇,以发展机械电子和现代商贸物流产 业为主的新城。发展指引: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特色物流业;积 极发展配套服务业,提升城市活力。(3)符离。 发展目标: 宿州中心城市北部的卫星城镇, 是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 板材加工、 新型建材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城镇。 发展指引: 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 发展农产 品深加工和现代仓储物流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4)朱仙庄。发展目标:宿州市的科教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新城。发展指引:加强与宿州 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 做到与城区的道路网、 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等统一规划,

14、 统 一建设,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业。(5 )桃园。发展目标:宿州市重要的制鞋业新城。发展指引:加强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与协调发展,主动承担宿州经济开发区部分产业职能,发展相关配套产业。(6)西二铺。发展目标:中心城市西部的节点城镇。 发展指引: 城镇处于城市水源保护地, 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控制规模并优化发展。引导城镇人口逐步搬迁到中心城市。(7)西寺坡。发展目标:中心城市南部的节点城镇,工矿型城镇。发展指引:城镇处于城 市外围,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控制规模并优化发展,建设成为城市郊区的特色小城镇。(8)芦岭。发展目标:中心城市东南部的节点城镇,工矿型城镇。发展指引:城镇处于城 市外围煤炭塌陷区附近,规

15、划控制规模,结合生态水系、绿地建设成为宜居的生态小城镇。(9)生态园。包括南部桃园湖生态园、东部芦岭湖生态园、北部唐河与濉河生态园。发展目标: 南部桃园湖生态园、 东部芦岭湖生态园是煤炭塌陷区, 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 承载 城市生态娱乐、 水体涵养等多种综合功能。 北部唐河与濉河生态园是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实 验基地, 是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将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业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为城市居民 提供游憩、体验农业生产的空间。 发展指引: 规划以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体功能开发相结合、 植物种植栽培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村庄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农业产业化与旅游开 发相结合建设生态园。 以环

16、境促进和谐, 从社会层面, 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煤炭塌陷区的 治理互动, 促进区内生产与生活的社会和谐发展; 以景观创造财富, 从经济层面, 以煤炭塌 陷区的综合治理, 规划生态景观发掘、 提升土地空间资源潜力; 以生态恢复自然, 从自然层 面,以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煤炭塌陷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环境品质。八、城市发展目标、性质与规模1、城市发展目标与区域谋发展, 与区域共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集约增长和效率增长, 增强城市综合承 载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将宿州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 适宜创业与居住 的区域中心城市。2、城市发展策略(1 )产业集群中心化。以中心城市为载体,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宿州市在区域中的经济竞争力。(2)空间一体重点化。通过城市空间的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