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39128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苓病害的识别与防治黄苓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点击:6一、根腐病1. 病状。黄苓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部分支根 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至整个根部,腐烂,全株死 亡。2. 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 亚门腐皮镰袍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厚垣袍 子、菌核在土壤中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在条件适宜时产生 分生袍子或游动袍子进行繁殖,侵入寄主伤口形成初次侵染, 通过水流或土壤进行扩散传播,造成再次侵染。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土壤黏 重、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厩肥,均可加重此病发生。3.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增施磷、钾肥料;雨季适时 排水防

2、涝;及时拔除病株。对根腐病重发地块与油葵、豆类 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 2-3次;或喷淋80%冠龙-21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二、茎基腐病1. 病状。黄苓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大苗或成株黄苓的茎基 部及主根。病部初期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颈部扩展, 致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后期病部 表面可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2. 发生规律。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立枯丝 菌核,此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较强,病菌主要以菌核 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

3、宜时,菌核萌动产生侵入 丝,从伤口或嫩皮处侵入根茎部或茎基部引起发病。此病在 近距离内可通过菌丝蔓延及耕作、除草传播,远距离可通过 带有菌丝及菌核的病土、未腐熟的粪肥传播。病菌在13-42对 内均可侵染,以24对左右较高湿度下利于侵染发病。肥水不 足、植株长势弱、伤口多也有利于发病。3.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 与水稻轮作最好;秋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配方施肥,耕 作除草时勿致伤口;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根线虫,以防止致 伤传病。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衣时喷施50%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喷洒茎基部,10天后 再喷一次。三、叶枯病1. 病状。黄苓叶枯病

4、主要危害叶片。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 使叶片枯死。2. 发生规律。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此菌在病叶 上越冬,翌年在温度适宜时,病菌的袍子借风、雨传播到寄 主植物上发生侵染,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雨季节发 病重,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3.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 菌的病残株连根拔出烧掉,消灭越冬病菌。药剂防治。发 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1:120波尔 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四、白粉病1. 症状。黄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荚,叶的两面生 白色状斑,好像撒上一层白粉一样,

5、病斑汇合而布满整个叶 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导 致提早干枯或结实不良甚至不结实。2. 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蓼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及闭 囊壳在黄苓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5月下旬 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袍子和闭囊壳内释放 子囊袍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侵染黄苓,引起发病。其后 又产生分生袍子进行多次侵染,9月下旬产生闭囊壳随病残 体越冬。3.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秋冬季及时清除病残体可减少越冬菌原,注意田间通风透光。药剂防 治。在发病初期,喷施40%氟硅唑悬浮剂1万倍液、12.5% 志信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五、灰霉病1.

6、症状。黄苓灰霉病症状分为二型:普通型和茎基腐型, 以茎基腐型危害最大。普通型主要危害黄苓地上嫩叶、嫩茎、 花和嫩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划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叶 片上易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逐渐向内扩展,病斑常有明 显的轮纹,湿度大时,各发病部位均有灰色霉层,后期病斑 扩大,可致全叶干枯、果荚坏死不能结实。茎基腐型主要在 2-3年生黄苓上发病重,可单独发生;该型发病早,一般在 2-3年生黄苓返青生长后即可侵染发病,主要危害黄苓地面 上下10厘米左右茎基部,因发病部位低且可为地上茎叶所 遮挡,因而局部较高的小气候湿度极有利于病菌侵染,以后 病斑环茎一周,病部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其上的茎叶随即 枯死;一丛黄苓有一至数个茎基部发病后,常很快扩展至其 他茎基部,最后导致一丛黄苓大部患病枯死。2.发生规律。黄苓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袍,病菌以菌丝 体或分生袍子在黄苓病残体上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 年的初侵染源。其后又产生分生袍子随着气流、雨水等传播 进行多次再侵染。少越冬菌原。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灰霉速克湿 性粉剂60克/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喷2-3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