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38840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新教材《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文化?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文化现象的实质一是一种精神现象。(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 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分类(1)形态上有古今地域之分(2)性质上有先进健康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之分2 文化

2、的力量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Q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 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 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

3、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5、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能简单地认 为文化是经济

4、、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 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6、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文化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能通过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

5、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召力感染力给人以震撼,产生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物质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 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2 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

6、期 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 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 界的(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7、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 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5、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重要性: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6 什么是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

8、传播的过程,即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 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7文化传播有哪些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8 什么是传媒?大众传媒?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9、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 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0 中学生应怎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

9、国优秀文明成果; 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 借助传媒、网络、技术和知识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1、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好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 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 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对外-世界文化: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 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

10、的友好合作关系,推 动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2 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剧和传统绘画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中国传 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 传统文化?含义是在长期历史中形成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保留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特点(1)传

11、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 又能够因时而变。(2)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表现为人们 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反之,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1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 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 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

12、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16 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 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 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

13、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五课:文化创新18、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

14、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19、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 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0、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21、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 化创新的标准所在。(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22、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 主体:人民

15、群众,因此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基本途径(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 两个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 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