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38487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悄悄革命读后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静悄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革命读后感1 20xx年4月13日,我市在景范小学文峰校区开展了“学习共同体”课堂建设推进会。早在20xx年我就接触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当时的我还从张晓骊校长那得到一本关于“学习共同体”的书静悄悄的革命。 初看静悄悄的革命,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我国的教育。国情不一样,教育的思考方向也不一样。可经过上海的学共之旅,我的想法变了。回到家中的我第二次阅读了这本书,细细品味着佐藤学的教育理念,发觉我的想法错了注重德育、想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我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思考、倾听、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都提

2、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可是有多少教师真的理解怎么做才是尊重学生呢?这本书启发我们老师应该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假如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在我们现在的教学课堂中大多数老师早已经设计好每个问题所应该有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望自己所盼望的方向上走。这就违背了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根本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这本书告诉我,佐藤学走进了学生的世界,自身深入教育的实践中。他的思考和实践值得我们反复回味,跟着佐藤

3、学教授的教学案例,走进他的教育天堂,审视自己的课堂,让我产生了新的教育理念静则思,思则悟。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2 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一、为研究态度所感动 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正因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

4、的印象。他作为日本名牌大学的名教授,对行动研究从不马虎,也不搞形式化、外表化。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变,就如他书上说的“一向在用心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向如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20年来他一向坚持做着行动研究,摒弃形式化、外表化的作法,深入学校,与校长和老师们一齐研讨改变中的种种问题,用强有力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坚持实事求是,认为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真实交流自己所感受的,

5、会得到意想不到收获,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他自身的逻辑世界”,为此他发觉“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 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为自己最初5年的行动研究的力不从心,充满着自责和自厌的情绪,但透过20年来的坚持,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当然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佐教授还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的现象、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刻分析,如在“谈到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中,认为“与学生息息相通是组织相互学习的教师的根本功”,在案例中,他表达着一个“浦公英学

6、习”的故事,案例中原田老师是一名代课教师,原田老师是一位能够与学生产生绝妙感觉的教师,但原田老师拒绝“齐步走”,最后选取与学生同呼吸的方向,作出“即使明年会失业也不管了”的决定,原田老师和学生一齐经历“浦公英学习”,但当原田老师代课期满以后,没等浦公英开花,全被校长拔掉了,佐教授为之惋惜,深深叹息“这些浦公英不是杂草,而是学生、家长和原田老师息息相通的交往的结晶啊”,批判当前教育没有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缺乏能够开展与学生交往的教师。 反思:比较之下,我在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之余,也重新审视自己,尽管自己做课题研究有7年多了,在这几年中尽管一向坚持着,但感觉还是不够深入,有时也会正因自己的局

7、限而感到不安,但很快地用一些困难为借口就放下继续的念头,平常对自己所带的实验班离成为润泽的教室还有必须的距离,在课堂上没有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去应对每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3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阔一线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

8、变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局部构成。佐藤学博士从观看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推动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

9、就的革命。正因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个性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4 夜深人静的时候最适合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边读一边反思,当读到“当学生不听讲时,大多数教师是责备学生的听讲态度而极少有教师反省自己”这句话时,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这种情形确实存在。 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上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每一名教师应该努力奋斗的目标。 第一、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方语言魅力,

10、学识魅力,道德魅力,形象魅力等等,教师的魅力不仅可以推动学生课堂上有效地学习,而且对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塑造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严师出高徒。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绘声绘色,但是孩子不认真听,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不能到达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该严厉的时候就必须严厉起来。我一直认为师者严,则学者勤;师者惰,则学者落。 第三、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有时我对学生也没能做出很好的“倾听”的示范。为了赶进度,自己说得多,听得少;或者即使在听,也只重视自己想听到的答案,没有耐心也没有用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更不用说通过学生的某种尝试中努力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和学生都应该学习

11、倾听。实际上,认真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积极地应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精彩的发言要鼓舞,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孩子的发言。教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不仅是尊重他人、礼貌、修养的呈现,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汲取、善于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 最后,教师课前精心备好课,是让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只有精彩、有趣的课堂,才能和学生形成互相倾听的共鸣,从而才能改变。 新学期伊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起点新的盼望,我们将站在新的地平线上,珍惜时间、努力拼搏来证明自己、超越自我!让我们珍惜每一个早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让那灿烂的朝阳点缀我们的精彩人生。 静悄悄

12、革命读后感5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以特有的敏锐观看力和探究精神,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而成。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下面就读了这本书后谈一些我的想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育人在先。孩子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在今天,教书育人仅靠敬业来支撑远远是不够的。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的眼光绝不能仅仅放在升学上,更要看到孩子们五年、十年之后的开展。 佐藤学教授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所谓学习共同

13、体的学校,是指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家长和市民也参加学习,共同开展。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是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的场所;教师的劳动是集体性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开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学生不单单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应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育出丰硕的成果。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

14、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作者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如化学溶液的形成一课中,我们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导入是通过把概念设成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的,并在课堂中讲评这个概念。学生根本是靠死记硬背掌握这个概念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这是因为学生缺少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会,只有让他去亲身体会,才会发觉问题,从而懂得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去体会,我们做了这样的修改,假如过年的时候老师到你家去玩,你会冲糖水给老师喝吗?老师想喝

15、很甜的糖水,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什么发觉呢?这样一改,学生觉得这个问题比较贴近生活,会主动的去完成这个家庭小实验,在他切实体会后,会发觉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懂得溶液为什么会被分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这两种情况,有心的同学还能发觉这两种溶液之间的转换。有的老师会说,“这样改正以后,给学生的空间是大了,但是教学难度加大了,没有以往的学案容易操作了,因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力要强的多,关键是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师不是“演员”,学生更不是“观众”,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作用就是“剧本”的编写和活动的组织。所以,请相信学生,他们远比你想象的优秀,他们会观看,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解放我们的思想,才能让学生飞的更高!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的第一章,其中教师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一节,我感受很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我我们提出问题后,假如学生答复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的舒了一口气,或者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答复的不是我们所需的答案时,总是想法的引导学生答复自己预设的答案来。 对于这种现象,左藤先生说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与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与表现是同等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