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抽样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380087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随机抽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机抽样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机抽样教学设计这是随机抽样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随机抽样教学设计第1篇“随机抽样”教学设计及反思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吴寅静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阶段,统计的学习从必修3第二章开始,本节课是开篇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本课很重要笔者有幸承担本次课题会研究课的教学任务,在接受专家、同行的点评和指导中,对高中阶段的统计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与大家共享我的心得教学准备接到任务后,笔者首先查阅了一些统计论著可惜,统计专业知识介绍的书籍多,统计教学的论著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

2、映了我国对中学统计教学研究的不足一、教什么起始课究竟上什么内容?笔者征询了同事们的意见,绝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义教阶段学生对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都已很熟悉,没必要再纠缠因此,第一堂课除了简单介绍本章学习内容以及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外,应将“2.1.1简单随机抽样”作为重点,这样整堂课就比较充实,不至于没有内容可讲也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用书建议“2.1随机抽样”约为5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应只介绍随机抽样而不必涉及抽样方法笔者在听取了这些建议,经过再三思考后,决定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章引言和“随机抽样”的开篇,但不涉及具体抽样方法理由如下:1章引言是整章内容的概括和介绍,既有先

3、行组织者的作用,同时也能以此引出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作为起始课,章引言的作用不可忽略2虽然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学过统计,但对为什么要随机抽样,怎么进行随机抽样等的认识还不足3作为统计的起始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感受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不是介绍一些具体的抽样方法二、怎么教上述内容定位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素材,这个素材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参与到抽样活动中,在活动中体会随机抽样几经选择后,笔者从教材中近视率的背景图中得到启发,设置了一系列关于调查学生近视率的问题串,以此开展整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1通过章头图提供的信息让学

4、生感受数据,提出质疑即: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2让学生调查班级的近视率,感受普查的作用3通过调查年级和全市高一学生的近视率,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感受如何才能使样本具有代表性4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交流中体会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5在小结中结合章头图进行总结回顾,引出本章的知识框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客观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获取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正确地加以分析是正确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2内容解析本课是高中统计的第一节课,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

5、供依据学生在义教阶段已学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高中的统计学习将逐步让学生体会确定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差异,了解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知道统计推断可能出错统计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个体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描述性统计,例如人口普查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通常是在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为代表,从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称为推断性统计例如有的产品数量非常大,或者质量检查具有破坏性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

6、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而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是保证样本能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是基于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考虑本节课重点: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2目标解析章引言列举了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等情境,

7、提出了学习统计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尝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提出统计问题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意识和习惯对某个问题的调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普查,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出于费用和时间的考虑,有时一个精心设计的抽样方案,其实施效果甚至可以胜过普查教学中要通过一定实例让学生体会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使由样本到总体的推断有效,样本必须是总体的代表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方法,得到随机样本的概念,逐步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有对统计活动的认识,并学习了统计图表、收集数据的方法,但对设

8、计合理的抽样方法,以使样本具有好的代表性的意识还不强在已有学习中,学习内容多以确定性数学为主;学生对全面调查,即普查有所了解,它在经验上更接近确定性数学;这里,我们要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统计的重要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本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有较大差距主要的困难有: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对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怀疑,对统计的科学性有所质疑;对抽样应该具有随机性,每个样本的抽取又都落实在某个人的具体操作上不理解,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给学生释疑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出与典型案例类似的统计问题,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的近视率,一批灯泡的寿命等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中的总体是什么,要观测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获取样本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提出统计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