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37909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9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提纲xxxx研究院二。一七年四月编制说明一、为了统一规范市级年度成果报告内容,提高成果质量, 特编制本提纲。二、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及典型田块的名称应前后保持一 致。样点灌区名称原则上与水利普查灌区名录保持一致,并在报 告中各表格内保持统一,不应进行缩写简写、添加地名或增加“水 库”字。三、提纲中各表格应填写完整,不应留有空白或减少表格数 量,表格中各内容表述应规范一致,格式统一。四、加强数据复核。如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 灌溉面积、作物面积、水量、系数等前后应一致,且保留相同有 效位数。五、报告成果应当完整。包括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审查 意见、专家名单及其他必要材料。六、提纲

2、中注释说明是供报告编写时参考的,最终报告请删 去这些注释说明。七、各市应于每年11月30日将年度成果报告(盖章纸质版 本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处。八、编制报告中遇到疑惑或问题请及时联系浙江省水利河 口研究院。*市水利局(盖章)*技术单位(盖章)二。一年 月摘要164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651.1组织领导1651.2工作经费1661.3工作过程1671.4保障措施168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1692.1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1692.2农作生产状况1732.3全市灌溉用水情况1742.4全市工程建设情况174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1753.1样点灌区选择1753.

3、2样点灌区基本情况1763.3样点灌区选择分析176 161 3.4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180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1824.1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824.2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1834.3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1874.4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14.5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1915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1945.1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1945.2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55.3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965.4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1976结论与建议1986.1 结论1986.2 建议198附件199相关

4、文件199附表200附图221初评意见221摘要简要介绍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5不同规模灌区及全市系数测算分析说明:摘要中不宜出现相关表格或图片。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1组织领导叙述本市及所辖县(市、区)系数测算分析中组织领导情况; 叙述本市根据水利部及省水利厅文件精神,对技术支撑单位与各 地的工作部署情况,以及技术支撑单位与样点灌区之间的工作协 调等情况。表1-1市级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2各县(市、区)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县(

5、市、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3市级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表1-4各县(市、区)测算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1.2工作经费叙述本市年度工作经费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简述县级 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并对典型县经费进行说明。表1-5市级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合计(万元)市级支撑单位工作经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用工作内容经费来源备注说明:经费为当年实际发生费用,各经费不应重复统计。若经费为多年打 包费用,当年无支付依据时,按平均计。若市级补助县级经费,请 在备注内说明数量,相关经费只统计到市级经

6、费中,下同。表1-6各县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县(市、小计县级支撑单位工作经费设施建设观测费用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工作经费区)(万元)(万元)费用(万元)(万元)(万元)内容来源合计说明:县级测算工作经费应是与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紧密相关的经费,其他 灌区改造投入等经费不应纳入统计。工作经费应有相关的支付依据, 无相关依据不得纳入统计。1.3工作过程详细叙述本年度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与主要工作内 容。(1)叙述全市工作部署过程;(2)叙述市级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开展情况,指导内容及 总人数。简述县级支撑单位技术指导情况,次数及总人数;(3)叙述市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简述县级主管单位 检查次数及内容

7、;(4)市级报告复核及审查开展情况。表1-7 2017年市级范围培训、交流会议情况日期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参加单位参加人数备注说明:在报告正文中列举典型照片,下同。表1-8 2017年市级现场技术指导情况统计序号日期次数样点灌区参加单位指导内容说明:现场指导次数按样点灌区计,指导一个灌区算一次。可逐次统计, 也可将多个样点灌区指导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 证明材料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9 2017年市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情况序号日期次数县(市、区)参加单位检查内容问题及整 改情况1合计说明:监督检查次数按县计,检查一个县算一次。可逐次统计,也可将同 期多

8、个县检查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证明材料 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102017年市级成果报告审查情况日期组织单位参加单位参加人员是否有书面审查意见1.4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经费落实、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面 对本市测算分析工作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进行阐述。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2.1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叙述2017年全市农田灌溉面积及灌区数量与面积情况,阐 述全市农田灌溉面积统计过程及合理性分析。分别按大型、中型、 小型灌区及提水、自流对全市灌区数量、面积及分布等情况进行 说明。数据分析时,可结合图表形式展示,下同。表2-1 2017年全市大中

9、小灌区数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总计说明:大、中、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表格数据应与后文 及附表内容保持一致。表2-2全市提水和自流灌区数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灌区自流灌区总计说明:自流和提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2.2.1大型灌区叙述大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化的 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 析大型灌区特点。表2-3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

10、程面积(万亩)水源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灌区名录,具体灌区各类面积数据保留四位小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与附表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中保持一致。表2-4不同水源类型大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提水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自流合计2.2.2中型灌区叙述全市中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 化的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 析中型灌区特点。表2-5中型灌区

11、基本情况序号县市 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 溉工程 面积(万亩)灌区规模水源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名录,“灌区规模”按照“有效灌溉面积”分成“1-5 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三档统计。当“设计灌溉面积”大 于1万亩,应将其统计为中型灌区。灌区数量和灌区面积与附表灌区统计信息表协调和一致,如灌区数量、不同分档数量面积、不同 类型数量与面积。表2-6不同档次灌区中型灌区统计档次设计灌溉面 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 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

12、合计说明:根据表2-5进行统计。表2-7不同水源类型中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3小型灌区叙述全市小型灌区基本情况。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 析小型灌区特点。表2-8小型灌区基本情况水源类型灌区数量(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其中,100亩灌区数量(处)其中,100亩灌区有 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农作生产状况简要叙述本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包括当年主要作物 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单产和总产等农业生产状况。表2-9 2017年全市作物种植面积序号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万亩)比例()1粮食作物1.1早稻 2经济作物2.1蔬菜序号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万亩)比例()合计说明:此表数据应在当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填报。若无当年统计数据, 可参考上一年各市统计年鉴。尽量单独罗列本地种植较大规模、优 势产业等作物。2.3全市灌溉用水情况叙述区域灌溉水源情况。收集并分析近几年全市灌溉用水变化情况,简述灌溉用水变 化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