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概要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3756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复习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复习概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期末题型:1.填空 2.词义解释 3.语法 4名词解释 5.简答 6标点,翻译1.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契刻符号(就是在竹、木、骨、陶等材料上刻画记号。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计数或记载一定的信息)和记事图画。2.汉字产生的传说: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3.汉字字体变化的实质是笔势(笔划的形态)和字形的变化。在汉字形成体系后,先后出现了九种字体。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以前的文字,即先秦文字,基本上属于古文字范畴(商至秦: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小篆五种字);二是秦以后的文字,基本上属于今文字范畴(汉至今: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四种字体)。共两类九体。4.隶变:汉字在秦汉之际由

2、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也叫“隶定”、“隶古定”(u隶变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变成了表意的书写符号。隶书对汉字的改造最重要的标志:把曲折婉转线条变成了点、横、直、曲、撇、捺、挑、钩的笔画。从此汉字象形意味基本消失,符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六书。许慎首为定义,举出实例:“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3、,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6.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7.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字为金文。8.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

4、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9.部首:字典辞书中把具有同一偏旁的字汇集在一起,建立为一部,每一部就用那个相同的偏旁为代表,叫做部首。10.偏旁:构成合体字形体的基本结构成分。传统称合体字的左边为偏,右边为旁。现在统称合体字的上、下、左、右、外、中等部位的结构成分为偏旁.11.形符:又称意符、形旁。是对汉字结构中的声符而言,指汉字的表义部分。12.声符:又称音符、声旁。是对汉字结构中的形符而言,指汉字的表音部分。13.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来记录的词。如:马、车、理、走、好、美、君、臣等。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这是古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

5、14.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其中包括双音词和多音词。双音词是指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古汉语词汇中,虽然以单音词为主,但双音词也有一定数量,约占20%,而且关系比较复杂。多音词一般表现为人名、地名、官名等专用名词,如:司马迁、公输盘、滕子京、零丁洋、上大夫等。多音词在古汉语词汇中极少。15.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16.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又叫合成词。17.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又叫重言词、叠字。它主要用于摹拟声音、描绘性状。18.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又叫“联绵字”、“连语”。其特点为“合二字为一词,两声

6、求一义”,即联绵词读起来是两个音,写出来是两个字,这两个字在记录联绵词时只是纯粹的语音符号,字义与联绵词的词义无关。联绵词的词义寓于两个紧密组合的音节中,两个音节共同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不可分开。19.词的本义:是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参证的、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的最古的本来意义。20.词的引申义是指一个词在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繁衍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引申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之分。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指由引申义再次引申出来的意义。21.汉字字体从古到今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隶变”的特点是什么。答:汉字字体从古到今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变化

7、。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称为“隶变”,隶书的产生是古文字转变为现代汉字的分水岭,隶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书写风格和汉字结构两方面的巨大变化: 书写风格的变化:完全抛弃了篆书所遗留的象形意味。变圆转不断的线条为笔划,标志着方块汉字的形成。 字体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偏旁简化心: 忄。手:扌。 水:氵。邑:阝(在右)。阜:阝(在左)。形体省并累靁:累雷。书:从聿者声。釜:从金父声。布:从巾父声。烈然燕鱼:四点底分别由火、燕尾、鱼尾讹变而成。22.词义引申的结果表现在哪些方面?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化。23.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除等义词外,同义词之间的差

8、别表现在:(1)辞汇意义上的差别;(2)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别;(3)语法使用上的差别。24.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哪些?(1) 本义和语源进行比较;(2)引申义之间进行比较 ;(3)通过语言环境进行比较;(4)通过反义词进行比较。l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与“民”的差别:a惟人,万物之灵。b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辫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民,众萌也e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f民者,在上所以牧之“人”与“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ab。“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

9、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c。“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def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l饥与饿:“饥”指没有足够东西吃或是吃不饱。“饿”与“饱相对”是指没有一点东西吃导致病倒或饿死。25古今字与通假字:古今字早期字少,常用一个字兼职记录几个意义,后世为使用方便,又为一个字记录的某一意义创造新字,新造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古今字”。后造的字叫“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叫“古字”。(同一个词用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时间上一个先,一个后,先的是古字,后的是今字,古字有一义跟今字一样)通假字古代汉语书面语里

10、音同、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通假字的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在本字见存的情况下,古书中不用本字而用同音字。26.郑武公娶于申重点字词句1.庄公寤生寤:通“啎”,逆,倒着 2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帅:率领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给予 4若阙地及泉阙:动词,挖5谓之京城大叔大:同“太 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辟-避,古今字,避开7佗邑唯命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8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动词,扑倒,扑下去9无庸,将自及庸: 庸-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10遂寘姜氏于城颍寘:寘-置,放置,放逐。古今异义词1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台)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3厚将得众。(厚:领

11、土广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缮甲兵。(兵:武器)6夫人将启之。(启:打开城门)7未尝君之羹。(羹:带汁的肉)8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延伸、影响)9.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10.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以为:“以”是介词,宾语“之”省略,“为”是动词,作为)判断句:(1)制,岩邑也。(2)颍考叔,纯孝也。宾语前置句:(1)姜氏何厌之有?(2)敢问何谓也?(3)君何患焉?(4)其是之谓乎?双宾语句:(1)谓之京城大叔。(2)不如早为之所。(3)公赐之食。(4)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

12、活用为动词,法度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4夫人将启之。启:为动用法,为开城门5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为动词,挖隧道27.师陈于安重点字词句1无令舆师陷于君地。无毋,通假字,不要2师陳于鞍。陈-阵,古今字,摆开阵势3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翦-剪,消灭4旦辟左右。旦-早晨,辟避,古今字,避开,避免5韩厥俛,定其右。俛-俯,异体字,俯身6“余病矣。”“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病,伤重。7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贯,穿。 4左轮朱殷。朱殷(yn),深红色。8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地势不平难行。9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上;即,走向。10右援枹而鼓。援,接过来。 鼓,击鼓,名词

13、活用为动词。11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逸,狂奔;败绩,军队崩溃。12三周华不注。周:环绕。13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越,坠;毙,仆倒,倒下。 14请寓乘。寓,寄,托,“寓乘”即搭乘别人的车子。15骖絓于木而止。骖(cn),旁边的马,古代一车驾四马,中间的两马叫“服”,在旁的两马叫“骖。” 16属当戎行。属(zh),时间副词,适,正好;当,碰上,遇到。17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tin),辱。15摄官承乏。摄,暂时代理任职18赦之,以劝事君者。劝,勉励、鼓励通假字:衮职有阙:阙通缺 三进及溜:溜通溜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通贻鲜克有终:鲜通尟。 古今字:辟(避)而观其辟丸也。

14、 孰(熟)宰夫胹熊蹯不孰。 反(返)反不讨贼。田(畋)宣子田于首山。 竟(境)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异体字:彫(雕)厚敛以彫墙 寘(置)寘诸畚1名词活用为动词:晋灵公不君。君:行君道 2兼词:置诸畚、善莫大焉。3前置宾语:则莫之继也。 4使动用法:晋侯饮赵盾酒。饮:使.喝 5为动用法:提弥明死之。死:为而战死28.冯谖客孟尝君重点字词句词类活用及句式(1)客何好:何好宾语前置,好何,爱好什么 (2)左右以君贱之也: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 (3)食之:食使动用法,给.吃(4)孟尝君客我:客我意动用法,以我为客 (5)先生不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6)以何市而反:以介词,用;市动词,买;反返,

15、古今字,返回 (7)孟尝君怪其疾也: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对.感到奇怪(8)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衣戴帽 (9)不拊爱子其民:拊通“撫”(9)因而贾利之:贾名词作状语,像商人一样;利名词作动词,取利,图利 (10) 未得高枕而卧: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垫高,使高(11)西游于梁: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12)梁王虚上位: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可译为空出来 字词:(1)存:生活 (2)属:属嘱,古今字,嘱托,告诉 (3)草具:指没有肉的饭食 (4)揭:高举 (5)过:造访,拜访 (6)给:供应 (7)记:文告之类的东西 (8)习:熟习 (9)计会:即会计 (10)責(zhai四声):責债,古今字,债务 (11)果:果然 (12)愦:心乱 (13)懧愚:懧懦,异体字,懦弱 (14)约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