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37124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津政办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窗体顶端津政办发12号转发市教委有关实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原则(-)意见的告知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市教委有关实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原则()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有关实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 现代化建设原则()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有关增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原则()(如下简称原则)。现就原则的正式实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行目的各有关单位要在全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基本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

2、化内涵发展,用现代化理念配备教育资源,用好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搞好学校管理,推动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切实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充足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我市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的优势地位。 二、实行原则 坚持均衡发展、统一规定、重在建设的原则。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到基本达到高原则、均衡化的目的。原则中的评估要点均属评估底线,各学校应逐条对照,逐条贯彻。针对各区县、各学校存在的历史差距,原则对既有学校和新建学校(及其后来建设的学校)、农村学校和都市学校(涉及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学校、已实现城乡化地区的学校、已列入规划的新居住区学校)均有针对性的规定,以推

3、动义务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切实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三、实行程序 各区县先行组织自查,确认初步符合原则的学校后,向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请评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分别于、和对各区县申报的学校逐个进行评估,并向全市公示。公示以当年的“达到度”(即达到原则并评估合格的学校数占该区县学校总数的比例)衡量该区县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学习原则,统一思想结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保证此项工作有筹划、有环节地落到实处。 附件: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原则()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二八年八月八日附件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 现代化建设原则() 一、办学条件

4、(一)教育经费。根据国家和我市规定,全面贯彻教师待遇。 .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市颁原则,并逐年有所增长。 .规范收费行为,无违规收费现象。 4.财务制度健全,预算管理规范,账目清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收支合理,勤俭节省。 (二)校舍场地。校舍场地符合市教委有关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达标的意见(津教委6号)的有关规定;布局合理,使用以便。 6.运动场地铺设塑胶地面(或人工草皮)、塑胶跑道。(注1) .校舍场地定期维护、整修,常年保持良好状况。 8.校舍场地有安全警示标志,并设无障碍设施。(三)教学装备。 各科教学仪器、设备达到天津市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原则(津教委基7号)的有关规定。课外活动器材能满足学

5、生需要。 10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齐备、安全,达到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设施装备管理规范(津教委45号)的有关规定。 11.严格仪器、设备、设施及各类耗材的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保证安全使用。 12充足使用专用教室,广泛进行课程熏陶。开放陈设,展示与教学有关的标本、仪器、设备,以便学生参观。演示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 13.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本和40本,并定期补充、更新。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向学生开放,借阅覆盖率为00%,借阅周转率不断提高。 4严格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保证有效使用。 (四)信息技术。 15小学和初中每百名

6、学生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10台和1台。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和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符合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津教委44号)的有关要求。 1.实行电子校务,各项工作所有纳入信息化管理。 1.电子备课设备、设施能满足教师教学需要。 15%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和使用课件。增进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有效整合。19.严格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五)生活设施。 0.各类生活设施符合市教育有关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达标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以便舒服。 2免费提供充足饮水。 2.设立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厕所,保证清洁无味。(注2) 23.安排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食堂应

7、达到食品卫生信誉度B级以上。 .具有集中式供热设施,保证冬季取暖。 25卫生室能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六)校园环境。 6.按照办学思想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合理,风格协调,实现净化、美化、绿化。 2突出学校文化特点,体现教育功能。 28门前整洁有序、畅通安全;独立围墙透景见绿。 二、学校管理(七)办学思想。 9坚持科学发展,确立推动素质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并能得到普遍认同。规划、目的符合实际,利于操作。30.坚持依法办学,体现公平性、公益性、普惠性。班额符合我市有关规定,不办重点班或变相的重点班。 31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学校文化。32.关注弱势群体,保证残疾学生、家

8、庭困难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完毕学业。 (八)班子建设。 3构造合理,符合任职规定。 34坚持对的的政治方向,思想解放,干事创业,遵纪守法,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管理能力。视野开阔,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6.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协调能力,充足发挥整体效能。37.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九)运营机制。 8实行校长负责制,具有现代学校规范、民主、开放的管理特点。 39校长履行法定代表人职责,保证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4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和监督方针政策的贯彻贯彻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行。 1.确

9、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地位,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42.采用多种形式,争取学生、家长、社区及社会有关方面支持、参与和监督学校工作。 43内部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工作协调。4规章制度完善,实行涉及财务公开在内的校务公开,定期发布工作信息。 (十)教育科研。 4.有阶段性的教育科研课题、规划,发动广大干部、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和拟定科研课题。6规范课题研究过程,进一步分析,积极实践,注重积累,升华结识,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创新。47定期举办教育科研总结和交流活动,科研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 (十一)交流合伙。 48积极参与均衡发展合伙学区的各项活动,共享教

10、育资源,增进共同发展。 49.推动学校与社区合伙,学校资源定期向社区居民开放,并充足运用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建设学习型社区。5积极与我市及国内其她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与境外学校的教育交流。建立学校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伙。51建立城乡学校合伙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增进均衡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 (十二)办学特色。 52认真总结和发展独特性、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并在本区县产生较大影响。 发挥办学优势,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社会名誉,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办学老式。 三、教师队伍(十三)队伍构造。5.人员配备符合编制规定,各科教师和专业人员满足教学需要,

11、有健全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档案。 5全员具有任职资格,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专科和本科及以上学历达标率均为9。(注3)专业技术职务构造合理,具有中、高档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比例达到或接近本区县平均水平。 7.具有一支人数不少于教师总数3%且相对稳定、年龄梯次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有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并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58.按我市有关规定,积极推动教师流动。 (十四)教师素质。 5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 60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体差别,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能完毕教育教学任务,能指引课外活动。6.具有系统、夯

12、实的专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有较强的实行素质教育能力。 2不断更新知识构造,注意总结,勤于反思,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并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63说一般话,写规范字。 (十五)教师教育。64按我市有关规定,制定全员继续教育和教师提高学历的筹划和措施,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注重教师政治、业务及有关理论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机会参与各层次的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开拓教师视野。 66.建立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的鼓励机制,并保证经费投入。 7教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的和筹划。 四、素质教育 (十六)课程管理。68.树立新课程理念,贯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13、开发校本课程。69.严格执行课程筹划,不随意增减课程和学时。70.贯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保证活动课程的学时和质量。 1按照我市有关规定,制定并贯彻减轻学生课业承当过重的具体措施。 7制定并实行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增进发展的综合评价制度。 (十七)德育工作。 贯彻中央和我市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关规定,把德育放在首位,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积极性。 7.德育工作队伍健全、制度完善,班主任工作得到有效贯彻。 7.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寓德育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不同年级、不同步期均有相应的教育目的和活动安排,使学生通过体验逐渐形成

14、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76.加强校风、班风建设,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7.加强网络德育,指引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建立德育网站,充足运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7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避免犯罪。79.密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加强与社区的合伙,充足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工作网络。 (十八)教学工作。 80.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常常进一步并指引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每年听课分别不少于60、80、12节(兼课减半),并做好教育教学笔记。 1.制定并实行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82开展教学方式和措施的改革,注重常态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收效。提高校本研修质量,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经验和成果。83.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