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37053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有那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是 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 “ 过年 ”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 “ 上元节 ”,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 “上元 ”,其夜称 “ 元夜 ”、 “元夕 ”或“ 元宵 ”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

2、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 上元 ” ,七月十五称 “ 中元”,十月十五称 “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清明节前一天:寒食(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 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 即晋文公 ,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 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

3、,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

4、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 古代叫踏青 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 “ 端午节 ”。“端午 ”本名 “端五 ”,端是初的意思。 “五” 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

5、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我国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 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 巧”了。农谚上说 “ 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 中秋 ”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

6、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 与“糕 ”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 重阳糕 ”的习俗。唐代诗人

7、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 冬节 ”、 “长至节 ”、 “亚岁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 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 月 22 日或者 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8、,故曰“冬至 ”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进九 ” ,我国民间有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 ” 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 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 上记载有 “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 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现在,一些地方

9、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 “众神 ”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春节,是 农历正月初一 ,又叫阴历年,俗称 “ 过年 ”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