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月考(一)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37052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月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上月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上月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上月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上月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月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月考(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中九年级语文月考检测题(一)(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第卷 选择题第题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襁褓(bo) 朦胧(mng) 睿智(ru) 咀嚼(jio)B、媲美(p) 胆怯(qu) 枘凿(ru) 谀词(y)C、匿名(n) 牟取(mu) 亵渎(xi) 扶掖(y)D、迁徙(t) 畸形(j) 忐忑(tn) 骈进(p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截然不同 酣首低眉 红装素裹 苛尽职守 B、怒不可遏 强掴不舍 自知之明 相形见拙C、器宇轩昂 莫衷一是 弃而不舍 断章取义 D、舐犊

2、情深 不二法门 粗制滥造 深恶痛疾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时俱进,上网已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路边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B、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而十分宝贵。C、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讯。D、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了。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荆门龙泉公园准备进行大范围布局调整,力求达到细节的要求。朝核问题出现新的危机,我们不禁要这个事件的根源。A、蹒跚精湛追寻 B、徘徊精致追寻C

3、、徘徊精湛追溯 D、蹒跚精致追溯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大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B、郎铮艰难地举起右手,向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C、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D、沿线的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深圳地铁3号线如期开通的条件之一。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还留下了将来可

4、能重蹈覆辙的隐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A B C D7、下面关于作品、作者和年代(国别、地区)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雨说郑愁予台湾 B、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近代C、夜叶赛宁法国 D、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8、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月出钓船稀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照窗前竹 9、在位梁山好汉当中,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的是:A、武松 B、宋江 C、林冲 D、鲁智深10、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浣溪沙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准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A、“兰芽”、 “子规”点明季节是春天。B、“休将白发唱黄

5、鸡”意即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C、这首词先写眼前美景,诱发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再以反诘激起议论,抒写人生哲理。D、作者借用“溪水西流”,比喻人生定能“再少”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情绪。二、课外文段选择题。小议传统读书教育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

6、、孝经和资治通鉴。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

7、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选自作家报有删改)11、关于上面文段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孩童时期是培养读书习惯和读书情趣的最佳年龄段。B、古代读书关键在学养,至于朗读和背诵反而不重要。C、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D、“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是陈寅恪先生用来证明“学养”重要性的论据。12、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

8、:A、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B、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C、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D、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13、从语义上说,文章三段的关系是:A、并列关系 B、总分关系 C、递进关系 D、分总关系14、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对比论证 D、道理论证15、下列四项中可以作为文章第三自然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保剑峰从磨砺出,没花香自苦寒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第卷 主观题三、现代文阅读与理解。(一)阅读

9、下列语段,回答16-19题。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

10、。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

11、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16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 17第(3)段的采用了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8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 19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0-24题。1954年10月2日。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