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369993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怀柔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经验和做法来源:主站 发布时间: -0031:14 阅读次数: 北京怀柔:创新理念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北京怀柔区作为全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区,近几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摸索与尝试,理性思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市率先组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重点解决“发展”、“稳定”问题的基本上,针对目前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的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以及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缺位、失位,社会管理服务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浮现问题告诉无门等问题。以解决“和谐”问题为目的,月29日组建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2、,从制度上构建了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新机制。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以来,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得到整合与强化,群众生产生活最关怀、最密切、最现实问题做到了有人办、高效办、办得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怀柔区委、区政府继政府投资服务中心、全程办事代理制、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之后,第五次率先在全市履行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的改革举措。一、精拟定位,整合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积极理顺各方工作关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按照“充足整合资源、减少改革成本”的原则,在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基本上组建的,两个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效地运用了原有的网络和渠道。市政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残联、建

3、委、城管大队、计生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的187项服务事项相继进驻大厅。中心以实现人民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为目的,以解决“民声、民意、民利”问题为宗旨。“民声”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以建立群众利益体现渠道为已任;“民意”指群众故意见可以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投诉;有建议可以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反映;“民利”指凡波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属政府职责范畴且可以予以解决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一盯究竟,务必办结;属市场中介服务的,热情提供有关服务信息,发挥信息桥梁枢纽作用;因客观状况超过政府职责范畴难以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答答复工作。二、构建平台,实行大厅窗口服务模式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受理、分

4、口办理、部门贯彻、中心督办、限期办结”的运营方式。 “一条服务热线,两方督导管理,三大沟通渠道,四级便民网络,五办工作流程,六个服务窗口”的工作机制。一条服务热线,是将原设在区政府办公室的便民电话612345转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由中心具体负责便民服务热线接听、转办工作,保证便民热线4小时畅通;两方督导管理,是由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与区行政投诉中心共同负责对各部门履行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状况的监督与管理;三大沟通渠道,涉及大厅接待、电话求助、网上互动三种途径,以便群众与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沟通;四级便民网络,是借助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既有的全程服务系统,建立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联系各政府部门、镇乡、

5、街道,辐射到社区、村级最基层的四级服务网络;五办工作流程,是指“直办、转办、协办、催办、督办”五种办理模式;六个服务窗口,是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和社会关注的管理服务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设综合受理协调、市政管理、就业保障、社会救济、社区管理、都市管理等6个服务窗口。二、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区、街、社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初显雏形按照“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在街道办事处成立社会管理服务分中心,并在两个街道的24家社区以“试点”的模式纷纷成立了社区服务站。设立了便民服务、全程代办、矛盾调处、社区就业、低保救济、失业管理、退休人员管理、医药报销等8个服务

6、窗口,实现“一门式”服务。分中心招募优质签约服务商,开通了“915”和“”两条便民服务热线,设专门座席员执机,通过办理居民服务规定,调派服务力量,记录服务商的服务响应,进行服务回访,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各镇乡突破原业务科室界线,由社保所、残联、交通、筹划生育等负有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科室和事业单位构成社会管理服务分中心。重要负责及时解决解决群众有关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问题和个体需求;负责组织、协调、解决有关公共设施管理、社会保障、人口与筹划生育、农民就业服务、社会救济、残疾人服务、村镇交通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负责社会服务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哺育和联系,建立联办机制等。基层接办服务网

7、络建立后,群众除直接到中心大厅提出服务诉求外,也可到镇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分中心或社区、村级服务站直接谋求服务协助。镇乡、街道权限内的直接办理;超权限的上报中心转有关政府部门予以办理。社会管理服务处负责社区和村级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管理考核工作,使社会管理服务联系到镇乡、街道,辐射到最基层。目前我区已初步构建了以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基本,以各社区管理服务站为支点的社区服务网络,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无缝隙对接,形成了区、街、社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四、获得的成效自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多种服务事项88件,其中电话受理474件,接待来访群众39人次,网上受理件;直

8、接办理征询和诉求服务事项67件,转办有关部门办理征询和诉求服务事项251件。通过对已办结受理的服务诉求事项进行回访,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有困难找中心”已成为群众共识。受到了广大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整合了行政资源,创新了政府强化管理服务职能的工作机制。现行的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体制必然带来职能交叉重叠和管理真空,这也是推诿、扯皮这一广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政府管理顽疾的本源所在。职能交叉看似齐抓共管,实则无人负责。受部门保护主义、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不良作风的惯性影响,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浮现问题不是找不到管事的部门,就是石沉大海,没有成果。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专职承当整合

9、行政资源、协调各方的职能,是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后窗口。群众找到中心就找到了头,不容许中心窗口再浮现推诿扯皮的事,不管有无责任主体,不管波及多少部门,不管事项多么复杂难办,只要是属于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范畴内的社会管理服务事项就责无旁贷,务必受理办结。(二)畅通群众利益体现渠道,有效解决了民生难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大厅接待、电话求助、网上互动三大沟通渠道,群众利益体现渠道实现了4小时畅通互动。群众向中心提出服务诉求就是对中心代表着的政府的信任,本来没人管、管不好的又是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承当起了责任。中心采用了“一转、二催、三追”的工作方式,接到群众服务诉求

10、后先转有关部门办理,但绝不一转了之,转的同步明确告知办理目的。根据事项紧急轻重限度和时限规定,及时催促加快办理进程。事项办结后,追踪办理成果,追踪反馈办事群众的满意度。(三)化解苗头性求决类服务诉求,减轻了信访调处的工作压力。窗口接待工作中做到了两个“100%”,一是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范畴内,对可以办理的事项务必保证群众满意率100;二是受政策法规限制,难以满足群众诉求的,务必保证群众对中心的服务态度、工作方式满意率100%。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共办理群众投诉类、求决类诉求374项,有效地消化回应了群众的利益诉求,某些苗头性的纠纷通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平台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四)三个“中心”互为补充,形成了综合系统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组建后,与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共同成为怀柔区政府服务的三大支柱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大品牌。三个中心都是整合集中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平台;都将群众作为服务对象;都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目的,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复杂问题履行联席会议的形式实现跨部门、跨中心的协调解决新模式。建立并完善三个中心实现了政府服务的无缝隙对接,为怀柔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体系和保障机制。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