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 (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936207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古诗两首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5古诗两首 (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5古诗两首 (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5古诗两首 (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5古诗两首 (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古诗两首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古诗两首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4.积累节日、雪景的古诗。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积累节日、雪景的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时安排两课时预习设计1.借助生字表,能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用田字格内的生字组词。3.收集古诗和作者的相关资料。第 一 教 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及王安石

2、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4.积累节日的古诗。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及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1.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日:农历正月初一)风俗习惯。 2.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理解诗意,读出画面美。 理解作者,感受诗中情感。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屠苏、瞳瞳日;读出节奏:师画竖线表示节奏,指名读;齐读2.理解古诗(元日 除 屠苏

3、 曈曈 桃符 千门万户千家万户 换与除的前后呼应)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3.读出画面(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春联)交流后指导朗读。背诵古诗自由背、集体背过渡:同学们凭自己就能基本读懂了几千年前的诗文,真是了不起!4.集体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大家的感受?(暖)(1)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放鞭炮的热闹,长一岁的快乐,春风送暖,屠苏的力量,曈曈日,辞旧迎新)(2)谁“暖”?读者“暖”:文字的传递(读:这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这是吟诵千年的经典传递过来的温暖)(男生、女生)千门万户:普天同庆(读:这是

4、如阳光般普照的快乐,这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作者“暖”:新法推行成功资料链接: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公元1070年被任命为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法。元日就是作者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意借新年新气象隐喻自己的雄心大志。在他的心目中,新政就犹如诗中的阵阵春风,能够强国富民。(读: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所有的中国人:文化的传承(读:这是几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是我们华夏祖先传递过来的温暖)四、即时训练、当堂达标背诵古诗。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我们学习的这25课的课题叫古诗两首,还有一首是什么

5、?(江雪)轻声地读一遍 用一个字说出这首诗传递给你的感受。这个感受又是谁传递给你的?(柳宗元)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写这样的一首诗?他又为何有如此寒冷的感受?我们从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用今天读元日的方法去读一读。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古诗2.积累:节日的古诗(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板书设计 25 古诗两首 读诗文 经典 读作者 读自己第 二 教 时教学目标 1理解“孤、蓑、笠”三个字,会写“孤”。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将画与诗实行有效的整合,感悟诗情画意的含义,激发其爱诗的情感。4通过资料的补充,感悟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作者孤独的情感

6、与顽强的意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5.积累描写雪景的古诗和词语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将画与诗实行有效的整合,感悟诗情画意的含义,激发其爱诗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资料的补充,感悟诗句,让学生体会诗中作者孤独的情感与顽强的意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能用几句话为我们描绘吗?(说话训练)2.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江雪这首诗就描绘了这样的情景。板书诗题:江雪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这个题目,你觉得怎么读,才有味道?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不一样,读书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3.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

7、读出节奏美。 理解诗意,读出画面美。 理解作者,感受诗中情感。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古诗,读准古诗(1)读准字音:孤、蓑、笠。(指导写字:孤)(2)读出节奏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2.诗画结合,感悟诗境(1)说画面古人说:诗中有画。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透过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预设:雪、山、径、舟、翁。 “山”真的是一千座山吗?这里是指(很多很多的山,所有的山)?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叫“虚指”。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山多呢?(连绵起伏连绵持续)用上这个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画面。这连绵持续的山是怎样的?(没有一只鸟在飞

8、)哪个字告诉你没有鸟?(绝)“径”“万径”跟上一行中“千山”的写法一样,就是指所有的小路,说说你看到的这纵横交错的小路。(看不到一个人的踪迹)从这两行诗中你能读出当时的环境吗? 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呢? “舟”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有“翁”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绘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看图理解“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有“雪”怎样的雪,文中并没有直接写雪很大,你是从哪读出雪很大的呢?(2)写画面假如,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你能将这幅画的内容用一段文字描写出来吗? 交流,相机评价。引导质疑:如此天寒地冻,一

9、片冷清。唯有老渔翁在寒江独钓,我们心中充满了疑惑?让我们走进这位老渔翁,你想问他什么呢?(学生质疑)同学们很会思考,擅长提问。这些问题该问谁呢?3.倾情赏读,感受诗情(1)诗中的人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诗中有画,诗中还有情,诗在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柳宗元。课前你搜集了柳宗元的资料,能说说写这首诗时的柳宗元处境是怎样的吗?我也搜集了柳宗元在永州的资料,请看大屏幕: 资料一: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67 岁的老母。他们没有住的地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没有半年,老母病逝,住所连遭火灾。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

10、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水准,但这并没能动摇柳宗元的理想,他在一封信中说:“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资料二:永州一贬就是10年。10年来,他除了继续坚持斗争,更广泛地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读了这两段资料,再读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纵情山水,享受山水,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不向命运屈服!我们再一起感受柳宗元诗中的这个渔翁形象。 配乐配画齐诵。四、即时训练、当堂达标诗我们不但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画,诗中意,诗中情。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

11、诗。写的时候注意三个字的写法:一是“人踪灭”的“踪”,足字旁,脚印、踪迹的意思;二是“蓑笠翁”的“蓑”和“笠”,“蓑”是草字头,蓑衣是用草编的;“笠”是竹字头,大多是用竹子做的。 学生或抄写,或默写。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1小结学法下面,我们梳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大家会读会背江雪的情况下,我们品读诗句,读出诗中画,读出诗中意,借助作者写诗的处境资料,读出诗中情;接着,我们抄写或默写了诗;最后诵读了柳宗元在永州时写过的一首渔翁。这节语文课收获大吗?2拓展题秋江独钓图比较异同课后同学们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再去读一些古诗。作业设计1.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点。2.积累其他描写雪景的古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